(四)东汉的再伐匈奴

字数:990

自宣帝时匈奴称臣于汉,北边清静者达六十余年。直至王莽始建国二年(10),因改易匈奴单于的印信而激起叛乱,于是边祸再启。匈奴因长期的休养,实力大为增强;因此王莽虽屡派大军讨伐,始终未能奏功,反把人畜繁衍的北边,弄得一片荒凉。光武初年,北方的割据势力如彭宠、卢芳等均倚匈奴为援。建武六年(30),光武遣使赂匈奴以金币,以通旧好;但当时的呼都而尸道若鞮单于(名舆,呼韩邪幼子,以下简称“单于舆”)自比冒顿,甚为骄慢,并屡与卢芳侵扰北边。九年(33),汉遣吴汉击之,师久无功。匈奴的左部,自是更向东南发展,若干部落竟迁至东北诸边郡的塞内地区。汉大修边务以防之,但匈奴的寇掠,一直延续到二十一年(45)。

建武二十二年(46),单于舆死,二子相继立为单于。而匈奴因连年蝗旱为灾,人畜死耗大半,外又受乌桓的攻击,国势大衰。舆兄子比因其父曾在舆之前为单于,而己不得立,心怀愤恨;又因所领的土地与汉邻近,怕汉乘敝进攻,乃于二十四年(48)降汉。比并自立为“呼韩邪单于”,与北方的蒲奴单于(单于舆子)相攻战,自是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二十六年(50),南单于与北匈奴战失利,汉乃徙其部众于西河郡的美稷县(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地),并派兵保卫之,北单于也屡次遣使请和亲,但汉不许。

明帝时,北匈奴时常寇边,汉乃许其和亲。南匈奴闻讯甚恨,想联北匈奴以叛。汉得知其谋,乃于永平八年(65)设度辽营于五原,以隔绝南北两匈奴,防其交通。但北匈奴仍时常入侵,为患甚烈。十六年(73),汉以窦固、耿秉、祭肜、吴棠等数道出师,伐北匈奴。窦固出酒泉至天山,击走匈奴呼衍王,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县西巴里坤湖),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市)地,并置戍屯田。于是汉的威令,又行于西域,而北匈奴益衰。

章帝时,北匈奴内部乱起,它的四邻丁令、鲜卑(东胡的一支)、西域诸国和南匈奴都乘机向它进攻。元和二年(85),北匈奴为南匈奴大破于涿邪山(在今蒙古西部),于是更向北徙。章和元年(87),鲜卑入北匈奴左地,斩优留单于,北匈奴大乱,部众降汉者二十万人。

章和二年(88),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南匈奴单于想乘乱并北匈奴,因而请汉出兵伐之。永元元年(89),汉遣窦宪(太后兄)、耿秉率骑兵三万八千出朔方,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当在今蒙古杭爱山附近),斩名王以下一万三千余人,获畜类百余万头,匈奴投降者前后达二十余万人。宪等出塞三千里,并于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勒石纪功而返。三年(91),窦宪又命部将耿虁等伐北匈奴,破之于金微山(当系今蒙古阿尔泰山),斩八千人。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仅俘其部众数千口而返。此后匈奴的北庭空虚,只有若干残余部落不时寇扰西域。而南匈奴事汉益谨,汉的北边,自此再度获得长期的安定。至于北单于的踪迹,若干史家推测,他先到今中亚细亚,会合诸部,势力复振;其后日益盛大,渐向西侵,5世纪中叶横行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Attila),便是北单于的后裔。


(三)匈奴的称臣二、南徼的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