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蒙古南侵 南宋灭亡
蒙古对南宋全面的军事进攻 金亡之后,南宋政府希望收复黄河以南的地方,遂从淮西调兵进入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占据了洛阳。南宋政府的打算是:首先把开封、洛阳、归德三城恢复,然后北守黄河、西据潼关,以抵御蒙古。不料宋军刚开进洛阳,蒙古兵即前来争夺,宋军溃败,从洛阳撤退。在开封的宋军,也因粮饷不继和蒙古兵决黄河之水以灌开封,也全部撤退。从此以后,在四川,在襄汉,在蕲黄,在江淮之间,蒙古贵族对南宋展开了全面的军事攻势[252]。
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兵由汉中向四川进攻,南宋守将在大安军(今宁强)的阳平关顽强抵御,终以众寡悬殊,全军壮烈牺牲。蒙古兵占领了剑门关以外的地方后即长驱入蜀,一月之间,成都、利州(今广元)、潼川(今三台)三路中有54个州郡相继陷落,全蜀境内未遭蒙古兵马蹂践的,只有泸、果(今南充)、合三州之地和沿长江的夔州一路。蒙古兵这次攻入四川,在大肆掠夺和破坏之后,又从四川撤走了。在此以前,四川诸路的财赋收入,单是钱币一项,每年上交到南宋中央政府的有五百多万贯,解送到湖广、蜀、淮总领所的有二千五百多万贯,而金银绫锦丝绵之类尚全不计入。经过蒙古兵这次的掠夺破坏之后,短期内不能恢复起来,四川境内人民的生计,南宋政府的军政费用,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253]。
南宋在京西南路和荆湖北路的重要军事据点,是襄阳、德安、枣阳、随州四地。襄阳自绍兴四年(1134年)被岳飞收复之后,即成为南宋抗金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到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年),这里已经整整100年没有遭受过战祸,因而生聚繁庶,仓库中所积贮的钱谷不下3000万,金银盐钞尚不在内。军器有24库。其雄厚富实的情况,为南宋沿边诸城之冠。端平二年春季,蒙古兵围攻襄阳甚久,始终不能攻下。但到端平三年春间,在南宋驻屯襄阳的军队中,北军与南军发生了冲突。北军的主将放火烧掉襄阳的府库城郭,投降了蒙古;南军的将官则趁势大肆抢劫了一番而撤离其地。襄阳城因此一度变为瓦砾之场,且非复南宋所有。德安、枣阳、随州三地,在端平三年也都一度被蒙古兵攻破。凡蒙古兵所到之处,总不免发生掳掠人畜,焚烧屋舍,蹂践禾稼,毁伤薪木等类事件[254]。
当蒙古军进入京西南路的信阳、光州诸地时,当地的农民曾在“义甲头目”和“牛社总首”们的领导之下进行了抵抗,他们随宜剿杀截击蒙古军队。在京西、湖北两路中,乡民丁壮这样屯聚相保的处处都有。在刘廷美、廷辅兄弟领导下的一支民军有四万人以上,他们还到处招收山寨民丁、庄农与诸处溃散兵民,共同协力,在端平三年夏间又把襄阳、樊城、信阳诸地夺了回来[255]。
淮南东西两路是南宋驻屯重兵的地方。蒙古兵于端平三年冬季进攻真州(今江苏仪征),于嘉熙元年(1237年)冬进攻安丰,于嘉熙二年秋进攻庐州,都被宋兵打退了。
南宋在四川的军事布置及其对蒙古南侵军的斗争 蒙古兵在控制了川北的蜀口之后,曾于嘉熙三年(1239年)和淳祐元年(1241年)两次侵入四川,攻破成都。在前一次的防御战中,宋的四川制置使丁黼战死;在后一次,制置使陈隆之也因兵败被俘而死。从此以后,南宋政府不再在成都设置军事统帅,而把军事重点移至重庆。
南宋政府从嘉熙二年就派彭大雅去守重庆,并兼任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到任后立即着手改变那里的残破局面。他“披荆棘,冒矢石,竟筑重庆城,以御利(今广元)、阆(今阆中),蔽夔、峡(今宜昌),为蜀之根柢”[256]。在此后多年抗拒蒙古的战争中,重庆城一直起着坚强堡垒的作用。
继彭大雅之后镇守重庆并兼任四川制置使的是余玠。余玠采纳了播州(今贵州遵义县)人冉琎、冉璞的建议,在境内行军所必经的山险隘口,如钓鱼山、云顶山、青居山、大获山和大梁山等处,都因山为垒,修建了军事营寨,加以控扼,并把州治迁徙到这些堡垒中去。这样的一些军事防御据点,棋布星分于四川境内,或守嘉陵江,或备长江,彼此都能互相联络呼应。同时还在成都平原兴置屯田,贮积谷物,教练军旅。余玠还采取措施,减轻徭役以宽民力,减轻商税以通商贾,从各方面设法使这一地区内的农业和商业得以恢复和繁荣起来。
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兵由大汗蒙哥亲自率领,攻入四川。在保卫成都的战役中,云顶山上的城堡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这座山城中的军队因食尽而溃散,成都才被蒙古兵攻破。其后在蒙古兵更深入蜀境的过程中,青居等山上的城堡都发挥了阻截蒙古军前进的重要作用。由于沿途都受到宋兵的阻击,蒙古兵进入四川境整整一年之后,才到达了钓鱼山的合州城下。
这时合州的知州是王坚。蒙古兵围攻钓鱼山城达九个月之久,王坚和他的部将张珏一直在那里固守力战。到开庆元年(1259年)七月,正是四川的雨季,蒙古军因军中痢疫盛行,死伤极多,蒙哥汗又为宋军的飞矢射中身死,遂解合州之围而去。后来王坚被调走,由张珏继为合州守,他继续在那里练士卒,修器械,以兵护耕,教民垦田,并碇舟于嘉陵江中,建为水上城堡,以断绝蒙古兵的通路。咸淳三年(1267年)蒙古发兵数万来攻,被他打退。到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张珏知重庆府兼四川制置副使,仍坚守着合州、重庆及其周围的一带地方。第二年,南宋首都临安被蒙古军攻破,张珏仍在川中坚持战斗。直到1278年,他在重庆的保卫战中兵败被俘,在解送燕京的途中,解弓弦自缢而死[257]。
襄阳、临安的失陷和南宋的灭亡 蒙哥为蒙古大汗时,命其弟忽必烈开府漠南,统治漠南汉地民户。在蒙哥汗率兵攻入四川时,忽必烈也渡河南下,围攻鄂州。南宋的权臣贾似道统率诸路重兵去救援鄂州,却暗中向蒙古军求和,愿意向蒙古称臣纳币,双方划江为界。这时蒙哥汗已死在钓鱼城下,忽必烈急欲北返争夺汗位,遂答应了贾似道所提出的议和条件而撤兵。
贾似道回到临安,把暗中求和的事隐瞒不提,却欺骗宋度宗说:在前线上打了胜仗,把蒙古兵打退了。
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派遣郝经到南宋去要求其履行和约,贾似道恐求和事暴露,把郝经拘留在真州,这又成了蒙古贵族大举南侵的借口。
从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冬起,蒙古兵即前来围攻襄阳和樊城。襄、樊两城夹汉水对立,汉水上有浮桥,两城可相互声援。两城中所储粮饷都可支用数年,沿长江上游诸州的商旅还可以取道襄阳之南,供应襄樊守军一些必需的物资。两城的守将依靠这些条件,长期坚守。被蒙古军围攻既久之后,两城的守将屡次向南宋政府告急求援,权臣贾似道却始终不肯出兵救援。到咸淳九年,蒙古军增强了水陆兵力,截断江道,断绝了宋军外援,切断了襄阳和樊城间的交通,采用水陆夹攻办法,又用西域炮匠新造的大炮去攻打两城,在这年的正二月内,樊城、襄阳便相继为蒙古军攻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了蒙古。
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死,恭帝立,政权仍操在贾似道手中。这年秋,蒙古丞相伯颜督率几路大军,水陆并进,向临安进军。其主力是舟师,由伯颜与阿朮率领,以吕文焕为前锋,由襄阳顺汉水而下,入于长江。南宋守将以战舰数千横列江面,迎战败绩,沿江的鄂、黄、蕲、江诸州相继陷落。
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贾似道在朝野舆论的压迫之下不得已出兵应战。他率领了诸路精兵13万人,还有大批装载金帛辎重的船只,舳舻衔接,百有余里。宋军在池州下游的丁家洲与蒙古军遭遇。蒙古军于长江两岸立炮射击,在长江中游则用“划车”数千艘,乘风直进。贾似道慑于敌军来势之猛。未曾迎战即鸣锣退兵,13万大军一时溃散。
德祐二年,蒙古兵攻入临安,俘恭帝及谢、全两太后并宗室官吏而去。宰相陈宜中先已从城中逃出,遂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共同拥立益王昰于福州,是为端宗,后为蒙古兵所逼,逃往海中,死于硇洲(今广东雷州湾南海中)。文天祥、陆秀夫继立卫王昺为帝,流徙于南海中的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1279年蒙古遣张弘范率水军追击。文天祥抗击蒙古军于潮阳,战败被俘,张世杰的水军也被蒙古军打败,崖山的薪水道路被切断,崖山人食干饮咸十余日,皆疲乏不能应战,于是陆秀夫负帝昺投海而死,南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