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朝

字数:4215

二圣北狩时,遣曹真中道归。于背心生领上写云:“可便即真,来救父母!”义刚。

胡明仲初召至扬州,久之未得对。忽闻邻居有一卫士语一卫士云:“今夜次第去了。”胡闻之,急去问之。云:“官家亦去。”胡只闻得一句,便归叫仆籴数斗米,造饭裹囊,夜出候城门。暗中见数骑出,谓上也,遂出。逐后得舟渡江,乃见一人拥毡坐石上,乃上也。扬。

渡扬州时,煞杀了人,那不得过来底切骨怨。当时人骨肉相散失,沿路皆帖榜子,店中都满,树下都是。这边却放得几个宦者恁地!一日,康履与诸宦者出观潮,帐设塞街,军人皆愤惋不平,后成苗刘之变。王渊也是善战,然未为有大功,不及当时诸老将,一旦签书枢密,人皆不服。一日早,只见街上哄哄地,人不敢开门。从隙中窥,但见人马皆满路,见苗傅左手提得王渊头,右手提一剑以徇众。少顷,尽宦官者,逃在人家夹壁中底,也一齐捉出来杀。朱胜非却也未为大乖,当时被苗刘做得来可畏了,不奈何,只得且隐忍去调护他。却未几而义兵至,这事便都休了。是他无状时,不合说他调护甚有功,被义兵来,刬地坏了他事。是他要自居其功,这个却乖。当时若不杀了苗刘,也无了当。他若尚在那里,终是休不得。义刚。

“苗傅乃一愚夫。刘正彦本文士,先欲投中官唐某。唐云:‘子乃文臣,吾其如子何?子换武而来,乃可。’刘既换武,唐不顾之,专主王渊,正彦遂鼓扇傅。是时命渊签书,武将皆愤怒,故起此祸。张魏公在平江,汤东野作守,有传云书到。汤访于魏公。公云,可遣一识文理人先去拆看,乃遣教受行,果明受赦。是时恐诸军变,魏公乃与汤商量,先搬出犒赏钱,使人将旧赦书于楼上宣之。既而韩世忠军至,遂同谋起兵。吕丞相在建康,推为盟主。”问:“朱丞相之功如何?”曰:“在城中亦只得如此。但设有它变,渠亦不能死节。要之,亦有功。”其后苗刘出走,到临平,为魏公等所败。朱乃全讳此一节,未是。今朝天门乃是其所造。隆祐自禁中乘轿以出。金人陷京师,亦取隆祐,适瑶华失火,步归孟氏,得免。”可学。

苗傅并一姓张人,不记其名,乃教苗起事人,走至武夷新村,张谕人捉之。苗衔之,遂言于捉者曰:“某却是苗太尉。然今捉某却是张,则汝功已被张分之矣。”捉者即杀张。时韩世忠收范汝为,尚在建州。韩欲得苗,而其人乃解送建守李。李送行在。韩势盛,遂入文字,以苗为某得,被其人夺了。其捉人遂遍管,建守亦罢官,其功遂为韩所攘。文字所载,皆言韩收苗,但此中人知之。以此知天下事多如此,文字上如何可全信!又云:“刘正彦结王渊,王渊结康。便更宦者,其事皆正彦教苗为之。”扬。

高宗行达会稽,楼寅亮待次某县丞,寓会稽村落中,出奏书乞建储。高宗时年二十六七,大喜,即日除监察御史,遣黄院子怀敕牒物色授之。中使至其家,家人闻仓卒有圣恩,以为得罪且死,相与环泣。寅亮出,使者自怀中出敕命,寅亮拜受,与使者俱诣行在所。此事国史不载。先生尝欲闻于太史,俾之编入而不果,每以为恨。方子。

楼寅亮明州人。太上朝入文字云:“自太宗传子之后,至今太祖之后有类庶姓者。今虏未悔过,中原未复云云,乞立太祖后承大统。”太上喜,遂用楼为察院。振。

曾光祖论及中兴遗史载孟后过赣州时事,与乡老所传甚合。云,太后至城中,遭某贼放火,城中且救火,连日不止,城外又有一队贼来围了城。曰:“其时也是无策。虏人是破了潭州后,过来分队至诸州,皆是缘港上来。太后先至洪州时,此间王修撰在彼作帅,觉得事势不是,遂白扈驾执政,太后乃去。后三四日,虏果至,王乃走。城中百姓相率推一大寄居作首而降虏。进贤姓傅者言是李侍郎。”曰:“不必更说他名字。”又曰:“信州先降虏。抚州守姓王,闻信守降,亦降。”义刚。

先生脚疼卧息楼下,吟咏杜子美古柏行三数遍。贺孙侍立。先生云:“偶看中兴小记,载勾龙如渊入争和议时言语。若果有此言,如何夹持前进,以取中原?最可恨者,初来魏公既勉车驾到建康,当绍兴七年时,虏王已篡。高庆裔、粘罕相继或诛或死。刘豫既见疑于虏,一子又大败而归,北方更无南向意。如何魏公才因吕祉事见黜,赵丞相忽然一旦发回跸临安之议?一坐定著,竟不能动,不知其意是如何!”因叹息久之云:“为大臣谋国一至于此,自今观之,为大可恨!若在建康,则与中原气势相接,北面顾瞻,则宗庙父兄生灵涂炭,莫不在目,虽欲自已,有不能自已者。惟是转来临安,南北声迹寖远,上下宴安,都不觉得外面事,事变之来,皆不及知,此最利害。方建康未回跸时,胡文定公方被召,沿江而下。将去,闻车驾已还临安,遂称疾转去。看来若不在建康,也是徒然出来,做得甚事!是时有陈无玷者,字筠叟,在荆鄂间为守,闻车驾还临安,即令人赍钱酒之属,往接胡文定。吏人云:‘胡给事赴召去多日。兼江面阔,船多,如何去寻得?’陈云:‘江面虽阔,都是下去船。你但望见有逆水上来底船,便是给事船。’已而果然。当时讲和本意,上不为宗社,下不为生灵,中不为息兵待时,只是怯惧,为茍岁月计!从头到尾,大事小事,无一件措置得是当。然到今日所以长久安宁者,全是宗社之灵。看当时措置,可惊!可笑!”贺孙。

建康形势胜于临安。张魏公欲都建康,适值淮西兵变,魏公出而赵相入,遂定都临安。饶。

东南论都,所以必要都建康者,以建康正诸方水道所凑,一望则诸要害地都在面前,有相应处。临安如入屋角房中,坐视外面,殊不相应。武昌亦不及建康。然今之武昌,非昔之武昌。吴都武昌,乃今武昌县,地势迫窄,只恃前一水为险耳。鄂州正昔之武昌,亦是好形势,上可以通关陜,中可以向许洛,下可以通山东。若临安,进只可通得山东及淮北而已。义刚。

前辈当南渡初,有言都建康者。人云,建康非昔之建康,亦不可都。虽胜似坐杭州,如在深窟里,然要得出近外,不若都鄂渚,应接得蜀中上一边事体。看来其说也是。如今杭州一向偏在东南,终不济事。记得岳飞初励兵于鄂渚,有旨令移镇江陵。飞大会诸将与谋,遍问诸将,皆以为可,独任士安不应。飞颇怒之。任曰:“大将所以移镇江陵,若是时,某安敢不说?某为见移镇不是,所以不敢言。据某看,这里已自成规摹,已自好了。此地可以阻险而守。若往江陵,则失长江之利,非某之所敢知。”飞遂与申奏,乞止留军鄂渚。建康旧都所以好,却以石头城为险。此城之下,上流之水湍急,必渡得此水上这岸,方得,所以建邺可守。屯军于此城之上,虏兵不可向矣。贺孙。

“建康形势雄壮,然攻破著淮,则只隔一水。欲进取,则可都建康;欲自守,则莫若都临安。”或问江陵。曰:“江陵低在水中心,全凭堤,被他杀守堤之吏,便乖。那堤一年一次筑,只是土。”节。

张戒见高宗。高宗问:“几时得见中原?”戒对曰:“古人居安思危,陛下居危思安。”陈同父极爱此对。方子。

太上曰:“朕恨不手斩耿南仲!”扬。

岳飞尝面奏,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时孝宗方十余岁。高宗云:“卿将兵在外,此事非卿所当预。”是时有参议姓王者,在候班,见飞呈札子时手震。及飞退,上谓王曰:“岳飞将兵在外,却来干与此等事!卿缘路来,见他曾与甚么人交?”王曰:“但见飞沿路学小书甚密,无人得知。”但以此推脱了。但此等事甚紧切,不知上何故恁地说?如飞武人能虑及此,亦大故是有见识。某向来在朝,与君举商量,欲拈出此等事,寻数件相类者,一并上之。将其后裔,乞加些官爵以显之,未及而罢。”义刚。

范伯达如圭尽裒仁宗时论立英宗许多文字进呈。一日,太上谓陈康伯曰:“范某近进一文字,亦好。朕此意定已久。”遂命陈公论立太子事,一时尽定。振。

昭慈小不快,高庙问疾。因话间曰:“有一事,久欲说与官家。”高庙请其故。曰:“宣仁废立之说,皆是章惇之徒撰造。中间虽尝辨白,然载在国史者,尚未尝改。可令史官重议删修,以昭明圣母之德于万世。”时赵忠简当国,岁荐元祐故家子弟,如范如圭数人,方始改得正。然亦颇有偏处:才是元祐事便都是,熙丰时事便都不是。后赵罢,张魏公继之,又欲修改动,盖魏公亦不甚主张元祐事。令史官某等签出,未及改而又罢。赵复相,遂以为言而辞。赵张因是有不协处。是时又有人上书,乞禁锢章惇子孙亲戚者,高庙欲从之。赵有文字说,但禁其子孙足矣,恐不可及其亲戚。上批以为省所奏,可见仁恕,更宜子细,无贻后悔。未几,赵复罢。谢祖信为谏官,遂排击之不遗余力。岭表之贬,实祖信之力也。祖信邵武人,乃章惇之婿。因言,当时若非高庙要辨别邪正如此,则一代史册被他糊涂,万世何以取信!广。

太上出使时至磁州,磁人不欲其往,谏不从。宗忠简欲假神以拒之,曰:“此有崔府君庙甚灵,可以卜珓,仍其庙有马能如何。”遂入烧香。其马衔车辇等物塞了去路。宗曰:“此可以见神之意矣。”遂止不往。后太上感其事,以为车辇是即位之兆;不曾关白中书,只令内官就玉津园路口造崔府君庙,令曹咏作记。一日,北使来,秦出接,过玉津园,见之。归奏,所见太庙,不知是何神?太上因语之。秦曰:“虏以为功,今却归功于神,恐虏使见之不便。”即日拆之。秦全是倚虏胁太上,每取旨时,只是说过。一日,除周葵作何官。太上曰:“周葵为彼官未久,且令在彼。”秦不应,下来即批敕除之。政府一人云:“适间上意未允。”秦曰:“此等事,只是奏过便了。”遂除之。取綦崇礼御批事,徐惇立作一宰相拜罢记,载其事。秦欲毁之,行文字,令天下尽投官焚其书。徐先不喜于秦矣,又以此书,惧不可言。一日,只见一使来下书,并封文字一束。徐视之,乃直省旧吏送其所作书稿也。小人中有好人如此。扬。璘录云:“桧末年做事,皆与光尧争胜:光尧作崔府君庙于玉津园路口,桧设计移之。曹筠言水涨,光尧逐之,桧遂除他从官。今上奏边事,桧遂阁其俸。殿中侍御史周葵欲言户部尚书梁汝嘉。梁结中书舍人林待聘,林密祷于桧,桧遂除周葵起居郎。不待光尧应之,便改除。”可学录云:“周葵为御史,欲按知临安府某人。某人遂结一从官厚于桧者,曰:‘端公将摇动公。’早朝,其人遂直入桧幕中,再三恳告。桧先奏事,遽擢葵为起居郎。葵不得上,至省中与某从官相见,袖中出所欲上章奏,乃是临安尹某。从官方悟其绐。”

靖康建炎,太上未立时,有一宗室名叔向,秦王位下人,自山中出来,招十数万人,欲为之。忽太上即位南京,欲归朝廷,然不肯以其兵与朝廷,欲与宗泽。其谋主陈烈曰:“大王若归朝廷,则当以其兵与朝廷。不然,即提兵过河,迎复二圣。”叔向卒归朝廷,后亦加官之类,拘于一寺中。亦与陈烈官,烈弃之而去,竟不知所之。烈去,叔向阴被害。”扬。

张子韶人物甚伟,高庙时除讲筵。尝有所奏陈,上云:“朕只是一个至诚。”张奏云:“陛下对群臣时如此,退居禁中时不知如何?”云:“亦只是个诚。”又问:“对宫嫔时如何?”上方经营答语间,张便奏云:“只此便是不诚!”先生云:“高宗容谏,故臣下得以尽言。张侍郎一生学佛,此是用老禅机锋。”德明。

论及黄察院劾王医师,先生曰:“今此东百官宅,乃王医师花园,后来籍为百官宅。”直卿曰:“中贵只合令入大内住,庶可免关节之类。”先生曰:“他若出来外面与人打关节,也得。更是今大内甚窄,无去处。便是而今都不是古。古人置宦者,正以他绝人道后,可入宫;今却皆有妻妾,居大第,都与常人无异,这都不是。出入又乘大轿。记得京师全盛时,百官皆只乘马,虽侍从亦乘马。惟是元老大臣老而有疾底,方赐他乘轿。然也尚辞逊,未敢便乘。今却百官不问大小,尽乘轿,而宦者将命之类皆乘轿。见说虏中却不如此。中贵出入宫禁,只独自。若有命令,只是自勒马,亦无人引。裹一幞头,却取落两只脚在怀里,自勒马去,这却大故省径。且如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自神宗置东西府,宰相方有第,今却宦者亦作大屋。以祖宗全盛之天下而犹省费如此,今却不及祖宗天下之半而耗费却如此,安得不空乏!”义刚。

逆亮临江,百官中不挈家走者,惟陈鲁公与黄瑞明耳。是时廖刚请驾幸闽中,以为闽中天险,人民忠义。是时闽中盗贼正充斥,乃降旨令开闽中路,阔丈五尺。又宿州之战,高宗已逊位。日雇夫五百人立殿廷下,人日支一千足,各备担索。高宗惩维扬之祸,故百官搬家者皆不问。扬录云:“逆亮犯顺时,朝士皆办去,惟陈鲁公黄通老不动。当时亦有言者令止之。太上曰:‘任之。扬州时,悔不先令其去,多坏了人。’”

问:“庚辰亲征诏,旧闻出于洪景卢之手。近施庆之云,刘共甫实为之。乃翁尝从共甫见其草本。未知孰是。”曰:“是时陈鲁公当国,命二公人为一诏,后遂合二公之文而一之,前段用景卢者,后段用共甫者。”问:“此诏如何?”曰:“亦做得欠商量,盖名义未正故也。记得汪丈尝以此相问,某答曰:‘此只当以渊圣为辞。盖前时屈己讲和也,犹以鸾辂在北之故,今其祸变若此,天下之所痛愤,复仇之义,自不容己,以此播告,则名正言顺。如八陵废祀等说,此事隔阔已久,许多时去那里来!’”儒用。


钦宗朝孝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