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字数:508
问“道之不明、不行”。曰:“今人都说得差了。此正分明交互说,知者恃其见之高,而以道为不足行,此道所以不行;贤者恃其行之过,而以道为不足知,此道之所以不明。如舜之大知,则知之不过而道所以行;如回之贤,则行之不过而道所以明。”舜圣矣而好问,好察迩言,则非知者之过;执两端,用其中,则非愚者之不及。回贤矣而能择乎中庸,非贤者之过;服膺勿失,则非不肖者之不及。铢
问:“知者如何却说‘不行’?贤者如何却说‘不明’?”曰:“知者缘他见得过高,便不肯行,故曰‘不行’;贤者资质既好,便不去讲学,故云‘不明’。知如佛老皆是,贤如一种天资好人皆是。”炎。
子武问:“‘道之不行也’一章,这受病处只是知有不至,所以后面说‘鲜能知味’。”曰:“这个各有一般受病处。今若说‘道之不明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行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恁地便说得顺。今却恁地跷说时,缘是智者过于明,他只去穷高极远后,只要见得便了,都不理会行。如佛氏之属,他便只是要见得。未见得时是恁地,及见得后也只恁地,都不去行。又有一般人,却只要苦行,后都不去明。如老子之属,他便只是说不要明,只要守得自家底便了,此道之所以不明也。”义刚。
问:“杨氏以极高明而不道中庸,为贤知之过;道中庸而不极高明,为愚不肖之不及。”曰:“贤者过之与知者过之,自是两般。愚者之不及与不肖者之不及,又自是两般。且先理会此四项,令有着落。又与极高明、道中庸之义全不相关。况道中庸最难,若能道中庸,即非不及也。”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