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书第二十五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127],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烦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128]。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相知情也[129],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130]!”
【注释】
[127]合兵:指不同部队配合作战。
[128]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意谓君主与将领若密谋大事,应当用书信而不用阴符。朱墉引《大全》曰:“兵事宜秘,所以用符。第符只有八等可以通其大略,不可以论其细微。设使人主与大将欲合兵以行无穷之变化,将用何法以相传闻而且不可以泄露乎?”又引《新宗》曰:“言阴秘之事、远大之虑,有非阴符所能详尽,势不得不用书以为往来。但此书与寻常之书不同,其名亦为阴书焉。”
[129]相参而不相知情也:意谓内容相互掺杂,即使送信的人也不了解实情。朱墉引《合参》曰:“兵乃阴事,最忌泄漏。阴书以一书分而为三,以三书合而成一,人皆不知,惟得书者知之,密之又密矣。不重在不知,只重在不使人知上。”又引丁氏曰:“一书而为三分,令一人持一分,则全书之策,未尽乎一分之内。三分授三人,则一书之奥,各属于三分之中,发之参差而不齐,虽泄其先,未泄其次,即泄其次,未泄其后,而其书之情,不第敌人不知,即我之左右亦不知。不第左右不知,即持书之人,亦不得而知,而要惟得书者合三分而共览之,则书联而词亦联,词联而意亦联,意联而谋亦无不联,虽千里亦若面谈矣。”
[130]善哉:朱墉引《开宗》曰:“此言君将又有阴书以通阴符所不能尽。”朱墉《全旨》曰:“此章阴书更密于阴符。阴符以长短相通,犹有一定之示。至于阴书,全阅则无遗,单词则未竟,虽持者亦不知情,何等微密?然亦在所用之人何如耳!”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国境,君主与将领想使不同部队配合作战,运用变化多端的攻敌手段,谋求出其不意的胜利,作战过程中事务烦杂多样,阴符不能说清状况,部队之间相隔遥远,信息不便传递,该怎么做?”
太公答道:“他们若密谋大事,应当用书信而不用阴符。君主把书信派人送给大将,大将用书信询问君主,这些书信的特点都是‘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所谓‘再离’,就是将一封信分成三部分而成为三封信;所谓‘三发而一知’,是说三封信由三人传递,每人只拿其中一份,内容相互掺杂,即使送信的人也不了解实情。这种通讯工具叫做阴书。敌人即使非常智慧,也不能识破其中的秘密。”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