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战第四十四

字数:2291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8]。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9],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10]。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11]。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12],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13]。”

【注释】

[8]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薄,迫近,逼近。意谓敌军大举进逼,兵临城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指出:“《六韬》的战争指导思想,基本上继承了孙、吴思想,主张进攻战略。全书很少提及防守。即使在敌军‘深入长驱’、‘薄我城下’时,仍主张以进攻完成防御任务:使‘勇士锐士,隐伏而处’,使‘敌人以我为守城’,在敌军进至城下时,‘发我伏兵’,‘或击其前,或击其后’,以求歼敌于城下。甚至在被敌包围,而且又‘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时,也认为‘利于出战,不可以守’。”

[9]系累:拘禁,掳掠。

[10]突兵:指担任突击任务的部队。

[11]暴:猛烈。

[12]晦:古代历法把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

[13]“三军疾战”三句:施子美曰:“孙子论‘死地’,以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武王所问敌人长驱侵掠,系累人民,此正孙子不疾战则亡之地利也。武王所求以守固战胜之道,而太公则以是为突兵。曰‘突兵’者,谓宜疾战也。”吴如嵩等著的《中国军事通史》第三卷《战国军事史》说:“《六韬》在战略上,既讲了进攻战略,也讲了防御战略,但绝大部分的篇幅是阐述进攻战略的。只有《突战》一篇可视为论述战略防御问题。……即在远处组织精锐部队袭击敌后,正确估计战争发展趋势,确定会战日期,隐密地汇集和部署兵力,前后夹击,歼灭敌人。”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敌人侵入我国,长驱直入,侵占土地,掠夺物资,驱走牛马,敌军大举进逼,兵临城下。我军士卒十分恐惧,人民被捆绑囚禁,被敌人所俘虏。在这种情况下我想采取守势就能坚不可摧,与敌作战就能取胜,该怎么做呢?”

太公答道:“像这种情形的敌军,可以称之为仓促来袭的敌兵。敌人发兵仓促,他们的牛马必定得不到饲料,士卒会断粮,只能猛烈向前进攻。这时可以命令我方位于远方城邑的另外一支军队,从中选出精锐士卒,快速攻击敌军的后部,要把预期的日子精准算好,务必赶在晦日没有月光的夜晚会合,全军快速投入战斗,这样敌人即使人数众多,他们的主将也会被俘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14],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伏而处[15]。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16],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17]。”

武王曰:“善哉[18]!”

【注释】

[14]突门:指方便部队突然出击的暗门。《武经七书注译》曰:“突门,在城墙或垒壁上预先开设的便于部队出击的暗门。一般由城墙内向外挖,外面留四、五寸,不挖透。部队出来时,临时将其推倒,突然出击。”

[15]隐伏而处:《武经七书直解》本无“伏”字。

[16]冲:《武经七书直解》本作“充”。

[17]敌人虽众,其将必走:朱墉引《大全》曰:“牛马虽为驱逐,然轻骑突入,其牛马必不得食。其志在于速战,我兵必不可轻与战也。惟在审其期日,比及于晦,乃始令三军疾击之。金鼓旌旗皆列者,此乃设营垒以示敌,而实锐兵不尽于此也。盖突战之兵,难以骤与交锋,故必候敌大军未尽至之时,当令离城营垒置军别队,伏兵积强弩,又备旗鼓,示以守城,诱敌薄我城下,内外合击,其将可走也。此突战法也。正用之如段德操乘敌未集,伏兵掩击是也。巧用之如李谦溥登城未暇,遣壮士反袭是也。是在神明而用之耳。”

[18]善哉:朱墉引《开宗》曰:“此言备敌人分军侵掠之法。”朱墉《全旨》曰:“此章见敌寇突至侵掠,贪得牛马人民,惟利于速战,不可以持久。则当会合别军锐士,犄角以击之,若敌以先锋骤至,薄我城下,更当因其未尽至而挫其锐,利诱佯走,发伏合击。彼进无所据,退无所归,不走何待?”孔德骐说:“《突战》阐述突破敌人包围、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的战法,是从防御作战角度说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两种战法:第一、敌人长驱直入,对我侵掠,我有意地将其主力诱至城下。同时,令我远方精锐部队埋伏于敌人退路隐蔽处,成犄角之势,然后再取内外夹击的战法出击。因敌人行军路途长远,时间短促,一般说军粮不可能带很多,这是它最大的弱点。根据这种情况,城内被围部队和远方部队应约好会攻日期,选择月光晦暗之夜晚,对敌实行内外夹击,方可胜敌。第二、敌人分路来袭,侵掠我营,有的已攻至我城下,但大军尚未开到,对此应采取出奇设伏、四面包围战法。面对敌人多路出击的情况,必须先把敌情侦察清楚。只要搞清敌人的行动及其企图,才能预作准备,以待时机。敌人若至,先派我轻装步兵与敌接战,旋即佯败撤退。此时,再令我城上守军树旗击鼓,示以出击之形。敌人误认为我极力守城,必然要前来进行猛攻。此时,我可速发伏兵,以四面包围战法,配合三军迅速投入战斗,即可取得战争胜利。公元前270年的秦赵阏与(今山西和顺西)之战,秦韩联军进攻赵国的阏与,赵王派大将赵奢前往解围。赵奢军距邯郸三十里即停止前进,示以怯战。秦军分兵围攻武安(今河南武安西南五十里),也故意不往救,以稳住秦军。赵奢按预定计划,积极配合城内守军,以两天一夜急行军,到距阏与五十里处停下筑垒,并占领北山有利地形。秦军进攻受挫,赵奢与城内赵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军。”

【译文】

武王又问:“敌人分为三四个部分,有的从事作战以侵占我国土地、掠夺我国物资,有的停止战斗以抢夺我国的牛马,他们的大军还没有完全到达,只是派遣部分敌寇逼近我城下,致使我军上下恐惧,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认真观察敌人大军没有全部到达的情况,据此做好战斗准备,严阵以待。在距城四里的地方构筑营垒,里面摆好战鼓,插好旌旗,再安排另外一支部队担任伏兵。命令我营垒上的部队多多集中强弩,营垒内每百步设置一座突门,每座突门都用行马防御,车兵、骑兵配置在营垒的外面,还要安排一些勇士锐卒在营垒中隐藏起来。敌人如果到来,就派我轻装步兵与敌交战,假装败逃,再命令我城上守军树立旌旗,敲击鼙鼓,做好防守准备。敌人会认为我军全力守城,必定会逼近城下。这时出动我们的伏兵,让他们有的冲入敌军内部,有的攻打敌军外部。全军快速投入战斗,有的攻击敌军前部,有的攻击敌军后部,让作战勇敢的敌兵来不及拼斗,行动迅捷的敌兵来不及逃走,这种作战方法可叫做突战。敌人即使人数众多,我们也能让其主将败逃。”

武王曰:“您讲得真好啊!”


林战第四十三敌强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