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总量和比例关系基本恢复

字数:1571

在经济调整过程中,我们面临经济困难、中苏关系破裂等严峻局面,但全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经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1.工农业生产发展,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98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90亿元,工业总产值1394亿元,比1957年分别增长59%、10%和98%。

在工业方面,工业生产能力有了显著增长,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度提高。1965年与1957年相比:全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增长了二倍,钢产量增长了1.3倍,原煤增长0.8倍,原油增长6.5倍,农用化肥增长近11倍,化学农药增长二倍,汽车增长四倍,硫酸增长近三倍。工业体系的完整性明显增强,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56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产,新建和扩建了包括冶金、能源、机械、化工、森工和轻纺在内的大批重要企业,石油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导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框架,独立完整的工业和科技体系已见雏形。中国主要机械设备自给率已由1957年的60%提高到90%以上,纺织机械还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成套设备。

在农业方面,196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891亿斤,已接近1957年3901亿斤的水平;棉花4195万担,超过1957年3280万担的水平;烤烟、甜菜等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也有了较大改善:1965年全国灌溉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572万公顷,灌溉面积在全部耕地中的比重,也从1957年的24.4%上升到32%;机耕面积在耕地面积中的比重由2.4%上升到15%。此外,农村中植树造林、推广良种、改良土壤、控制水土流失等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2.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

一是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由于“大跃进”运动,工业发展较快,1960年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例为78.2∶21.8。经过调整,农业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工业的比重相应下降,1965年工业与农业总产值相比改变为62.7∶37.3,已经比较适合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是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关系。1960年轻重工业产值之比是33.4∶66.6,经过调整,1965年改变为51.6∶48.4,大体上各占一半。从历史上看,这是一个可以兼顾建设和人民生活、保证市场稳定的界限。同时,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比例也大体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改变了“大跃进”期间加工工业过重的不协调状况。1965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2%、32.3%、30.4%,与1957年的43.3%、31.2%、25.5%大体接近,基本上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62)

三是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民收入总额也逐年增加。按可比价格计算,如以1952年为100,则1957年为153,1962年为131,1963年为145,1964年为169,1965年为198,1965年比1957年增加了29%。在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的积累率,1957年为24.9%,1959年和1960年高达43.8%和39.6%,造成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61—1963年间,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削减投资,积累率迅速降低,这三年分别为19.2%、10.4%和17.5%,几乎没有进行必要的扩大再生产。因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64年和1965年的积累率分别增至22.2%和27.1%,大体趋于正常。

3.财政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由于“大跃进”的开展,国家财政从1958年至1961年连续四年出现赤字,累计赤字额高达172亿元。经过调整,不仅消灭了赤字,而且有了盈余。1962—1965年各年余额分别为8.3亿元、2.7亿元、0.5亿元和7亿元。并且,还清了全部外债。

市场方面,“二五”时期社会商品购买力大于零售商品货源达20.9亿元,而在1963—1965年的三年中,零售商品货源却大于社会商品购买力53亿元,这为市场稳定创造了物质前提。在最困难的1961年和1962年,曾对一部分商品实行高价供应,并扩大了凭票供应的范围。随着商品供应的增加,这些临时性的措施已陆续取消。全国零售物价和集市贸易价格大幅度降低,1965年只相当于1957年的109%和159%。

在人民生活方面,由于生产恢复和发展,国民收入增加,职工工资也有增长。1965年职工平均工资比1962年增长10%。1965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为125元,比1962年增加八元,比1957年增加23元,其中农民100元,非农业居民237元。市场水平供应增加,196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70.3亿元,比1957年的474.2亿元增加了42%。尽管由于农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和人口的增加,1965年全国人均的粮食、食油、棉布消费量仍低于1957年的水平,但总的看来,中国人民已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生活有所改善。

鉴于上述可喜变化,周恩来1964年底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过调整,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比较协调了,工业内部的关系也比较协调了,工业支援农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绝大部分已经添平补齐、成龙配套,设备损坏和失修的情况已经改善。”因此,他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已经全面高涨,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并且将要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63)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恢复的效果二、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指标仍有欠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