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弘扬毛泽东时代的精神遗产
从政权意义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时代已成为过去。但毛泽东时代为我们留下的财富和教训实在太多。尤其在遗产的整理上,值得今人的关注和努力。
以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视角,毛泽东时代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先贤对“大同世界”的部分幻想。对于“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来说,这也是极少的一段全民族空前团结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大陆,像雷峰、王杰、王进喜、向秀丽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遍布各行各业,为了革命工作而放弃节假日、废寝忘食的工作,是那个时代具普遍性的现象。中国国内的平民百姓第一次将自己和整个国家联系在一起。由于对民众创造力的不当利用,虽然也导致了大炼钢铁和毁林造田的悲剧,但这种民族大团结以及高涨的劳动热情,带来了社会经济建设的空前高速度,积累了巨大的内部凝聚力。不要说外国,即使台湾在毛泽东时代要在大陆搞谍报活动,也是极端困难的。
毛泽东领导下的这段时期,虽然有着不少的哀痛,但无论如何评价也不能否认,毛泽东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闪光的群体品质:淳朴、耐劳、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团结精神、大公无私的品德,以及惊人的创造力。这一系列民族质量在毛泽东时代的集中表现,为以后的中国人提供了必要的信心,也证明“一盘散沙”幷不是中华民族的本质特性,而维护民族利益不惜自我牺牲,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本色。不信,您去瞧瞧毛泽东时代!
那么,今天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在面对未来时,又怎么舍得置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于不顾呢?毛泽东给中国的最宝贵遗产,其实正在于对中国人来说永远需要的那份精神示范。如果只叮着反右的遗憾、饥荒的哀痛、“文革”的失败,而将其它的一切予以忽略,将必有遗珠之憾。
虽然毛泽东时代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中国人遭受冤屈(挣态地看占总人口的0.1%,如果动态计算,即受害人数除以从反右扩大化至1976年中国生死的人口总该数据肯定更小),但如果因此而忽略几亿人民的精神奋发,无异于一叶障目。
毛泽东时代的遗憾和光辉,都已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群体记忆;后代中国人也许不会相信和理解,他们的先辈曾经在没有奖金的情况下拼命地工作;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创造一个个科技奇迹;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而回国效力,虽历经政治风雨而不悔;核武器研究的科学家们(包括两弹元勛邓稼先),明知道核辐射对健康的破坏力,但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无怨无悔地赔上自己的健康;更有母亲送儿上战场的动人事迹……。但是,如果不能设法让后代中国人了解这些,岂不是一个天大的损失?对中国遍布的贪污腐化始终不敢掉以轻心(相对来说,世界不少国家的贪污问题,人民和政府已经麻木,甚至不抱任何解决的希望),这本身就是毛泽东时代为后人留下的无形资产。
毛泽东时代的成就和失败幷没有很好地加以研究和整理。那时的经验,在反毛的声浪中被抛弃,而教训似乎幷没有很好地被吸取。今天,中共理应利用电影、电视等形式,宣传讴歌毛泽东时期举国人民无私奉险的精神风貌,不能因为这期间的错误而顾虑重重。对错误,我们巳经检讨,幷将继续反思;对成就及党札I人民群众的献身精神,我们也不该回避!
北京电视台曾采访解放前来到中国,幷在中国终老的美国人阳春和寒早的儿子阳和平。他改革开放后移居美国,在美国生活工作期间切身感受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另一面,与自己在中国国有企业工作生活的比较中有更深体会;他后来返回北京定居。采访的最后,他提到自己的父母时说:我告诉我的妹妹,没有人比父母更幸福,他们从来都不后悔在中国生活(此时阳和平不禁激动落泪)。他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都是人民需要的事业。毛泽东时代有那个大环境,人们不为生存而奔波,他们不追求比别人多,也不追求做人上人,这样他们就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上。
这个美国人的话,事实上表达了毛泽东时代伟大的国家治理理念和可贵的精神遗产。今天精英阶层对毛泽东时代的否定,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极端自私心态下导致对社会治理的无能为力的必然结果。但不能因为今日市场经济和私字当头的大环境,后人就随意抛弃毛泽东时代那伟大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创造。
积极发掘和弘扬毛泽东时代的这笔遗产无疑是值得尝试的,它是一个时代的特质和骄傲。在民族精神和凝聚力上,中国人毕竟曾经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