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刘少奇:“共产风”的主要鼓吹者

字数:4781

先看看身为负责中央日常事务的最高领导,国家主席和中央内部已经形成共识的毛泽东接班人刘少奇当时的作为。

刘少奇从工运走来,本身并没有农业方面的经验。也没有证据证明刘与农民有密切的接触与互动。但大跃进(“大跃进”这个名词首见于1957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该社论只经过刘少奇和周恩来审阅,而没经过毛泽东)开始后,刘少奇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上,却不断发出激进的言论。尤其是多次关于快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极左论述,在全国逐渐掀起疯狂的“共产风”方面,他作为最高领导人发挥了煽风点火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关于快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念论述方面,刘少奇是表述最多,也最激进。

1958年4月,刘少奇在开往广州的火车上,曾与周恩来、陆定一、邓力群等人一道谈共产主义,说“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就要为共产主义创造一些顺利条件”。谈话内容很广泛,如托儿所、生活集体化、工厂办学校、学校办工厂、半工半读等等。¹

¹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7月5日,他在与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工人座谈时曾乐观地说:“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不要好久,你们大多数人可以看到共产主义。”²

²金冲及《刘少奇传》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958年6月14日,刘少奇在与全国妇联党组织谈话时说³:“妇女的解放,包括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要摆脱家务就要普遍建立公共食堂。”接着他举例说:“河南有一个农业社,有500多户人家,其中200多户搞公共食堂,家庭不再作饭了。组织起来之后,出工人数增加了三分之一,从前200多人作饭,办起食堂后,只需40多人作饭,而且还吃得饱些、好些,还节省了粮食。”他大胆地预言:到将来我们到共产主义不要多远。十五年可以赶上美国,再有十五年等于三、四个美国;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进入共产主义。

³见《同全国妇联党组织谈话》一文。

这就是导致巨大粮食浪费的“大锅饭”的根源,是由一线最高领导人刘少奇亲自发动的。没有最高领导人的推动,很难想象“大锅饭”会风行全国。

7月7日、8日,他视察了河北武清、香河两县和天津市。他边听汇报,边与河北省、天津市和有关县委、街道负责人谈话,所谈内容据时任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刘子厚说:“总的精神,就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加速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问题。”⁴

⁴河北省档案馆藏《1958年7月14日河北省委书记处、天津市委书

7月19日,刘少奇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在并社时一乡一社,政社合一。将来是否叫社,农庄也包括不了,因为有工业,有学校,有商业,又有民兵,生孩子也有人管,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的基层结构。这就是组织起来的公社,有农业,有工业,有学校,有商业,生老病死都在这里,这是共产主义公社。

町以说,当时刘少奇的讲话体现了他对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强烈期待。如果这种思考仅仅限于学术理论层面倒不是大问题,但不幸的是,刘少奇手握国家经济社会事务一线领导大权,他的话就不可能只是谈想法,必然要进行实践的。即使他不去推,下面也会去做。

河北徐水县成了刘少奇共产主义实践的第一个试验田。¹

¹这部分内容参考了宋连生文章《徐水"共产主义试点”决策始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主办的“民间历史”网站)、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中国干部学习网量tp://study.ccln.gov.cn等。

河北徐水县是个穷县,土地贫瘠,1957年亩产量才200斤。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1957年秋末,徐水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大兴水利建设(秋冬农忙结束后,组织农民开展水利建设是正确的,这种利用农忙淡季搞水利和修路,全国范围一直持续到毛泽东逝世,这是必须肯定的),对全县十多万劳力统一调度,实行军事化组织与管理,打破乡社界限,搞大兵团作战。各单位自带工具,自备粮草。为适应日益高涨的“大跃进”形势,全县普遍实行了小社并大社,办起了公共食堂、幼儿园、敬老院、缝纽厂,使家务劳动集体化和社会化。

1958年2月,分管农业的书记谭震林听了时任徐水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的汇报后到徐水考察,对大兵团作战兴修水利的做法很感兴趣。随后在河北省三级干部大会上大力表彰徐水。回京后,指示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赴徐水,系统总结经验,准备全国推广。谭震林的表彰与推荐,对提升徐水经验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正人于3月14日给中央的报告肯定了徐水经验。毛泽东读了报告觉得很好,批示:“徐水县的经验普遍推广。”¹

¹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958年8月4日,毛泽东亲临徐水视察。毛泽东视察了徐水县南梨园乡大寺各庄农业生产合作社。看到庄稼长势喜人,听说小麦获得亩产754斤的大丰收,毛泽东感到由衷喜悦(对于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来说,这个亩产量令他激动兴奋)。赞扬了徐水的工作,尤其是对组织、管理军事化大为赞赏。他的谈话随兴而发,经媒体报道便迅速传遍全国,并深刻影响着各地的“大跃进”进程。但毛泽东从来没有讲共产主义的只言片语。毛泽东对徐水的赞扬被一些人利用来指责为毛泽东支持后来的共产主义实验。

8月6日,也就是毛泽东视察后第三天,陈正人再赴徐水,传达刘少奇同志指示在徐水搞试点,搞共产主义,搞工、农、兵、学、商结成一体等,他还传达了刘少奇的一些具惯指示,如在徐水摆两座大工厂,全县可搞一个大联社。²

²徐水县档案馆藏《1958年8月8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陈正人副部长在徐水县乡、社干部座谈会上提出一些指示》。

有刘少奇这位最高一线领导的指示,中央、省委、地委和县委组织了有100多人参加的规划班子,参与制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划。在中央、省地工作组的具体指导下,徐水县委于1958年8月22日绘制出宏伟蓝图《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草案提出的目标是:“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到1963年即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¹所规制的共产主义前景诸如:今冬实现灌溉机械和加工机械化,明年实现耕作机械化,农村初步电气化;1963年实现高度机械化和电气化。1959年每人平均占有粮食2000斤,食油20斤,肉类50斤。1963年每人平均主要生活资料初步实现各取所需。1959年,30岁以下的文盲都消灭,到1963年,达到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再过5年,30岁以下的人都达到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程度,成为专家。²

¹《河北党史资料》第15缉,119页

²《河北党史资料》第15辑,120页

在这篇“共产风”原始方案的“规划草案”公布不到一个月,徐水县委于9月20目又向全县人民颁布《中共徐水县委关于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的试点草案》。草案规定:每个人的吃饭、穿衣及主要生活必需品的需要,由公社有限制的,按照工农商学兵大体平等的标准计划供应³“试点草案”的基本精神是吃饭不要钱,干部、工人、职工、农民不发薪金,每月只给几元钱的补贴,服装、日用品都由公社统一发,连洗澡、理发、看戏、看电影都由公社统一包起来。“试点草案”规定了实行供给制的范围包括农民、工人、干部、职员(包括教员、商业人员)及一切在徐水的工作人员。“试点草案”公布后,举行了群众游行,抬着“庆贺全县实行供给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红匾,敲锣打鼓,高喊“拥护供给制”、“以实际行动加速向共产E义迪进”的口号,开始了“共产主义生活”⁴。

³《河北党史资料》第15辑,162页。⁴见《徐水日报》1958年9月19日。

然而这种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共产主义试点”,仅两个月就面临物资供应和资金短缺问题而草草收场。

这里有个关键事件值得留意:

在徐水“共产主义实验”高潮时的9月10日,刘少奇来徐水视察工作。联想到上述徐水县委于9月20日颁布的“全民供给制草案”,很难想象,如果刘少奇视察期间稍微降点温,这样的“全民供给制草案”是否会出炉。或者换个角度理解,由于该“试点草案”的内容并没有出现在8月22日编制的《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所以,“全民供给制草案”和刘少奇的视察时间刚好是“前脚走后脚制定颁布规划”的时间顺序。虽然笔者没有找到刘少奇当时的完整讲话,但刘当时有这样的话“全民所有制还并不就是共产主义性质的”。显然,刘少奇认为徐水在上述规划草案里没有跳出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要真正走向共产主义,也只有全民供给制了。从刘离开到颁布草案的中间9天的时间空间用来制定和征求意见,是非常紧张的,笔者有理由相信,“全民供给制”是刘少奇的要求下起草的,否则,县级党委吃了老虎胆也不敢如此“大跃进”。有些人企刘少奇的这句话说成是刘少奇的提醒和告诫,以此为刘洗脱责任,则不符合逻辑,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完全无法想象刘少奇前脚刚走,县委就敢违背刘的讲话精神而着手起草“试点草案”。

对徐水的实验,毛泽东有所警惕。1958年9月,毛泽东把身边的18名工作人员派往徐水实地调查半个月(下面将提到的毛泽东令田家英等秘书室人员去四川种地来了解实际亩产量,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刘少奇和邓小平管控下媒体报道信息已经不太有把握)。反映了徐水县普遍存在的“共产风”和强迫命令等问题引起毛泽东的警觉。10月15日至17日,毛泽东连续3天在天津听取徐水、安国、唐县3个县的第一书记和河北省委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对徐水提出了警告和批评。10月29日,河北省委开会讨论徐水工作和落实毛泽东的指示问题。此后,徐水把一县一社改为三级实权制,干部、职工恢复并补发了工资,房屋仍归原主所有。那一年的秋粮本来长势很好,但由于受大炼钢铁、大办工业的冲击,收获时丢榊烂现象严重,入库的粮食远没有预想的那麽多,公共食堂被迫开始定量,“津贴”也没有了。虽然毛泽东顾及到刘少奇作为接班人的体面而没有彻底否定和取消徐水的实验,但这个疯狂的实验就此不了了之。

但从全国来看,“共产风”和浮夸风还将继续。刘少奇不会因为徐水实验的失败而有所醒悟和冷静。刘少奇的极“左”和“共产主义梦想”似乎已经根植于他的意识之中。他对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宣示在徐水实验的同时和之后一直没有停止过。

据《光明日报》1958年8月4日报道,7月14日到18日刘少奇来到山东寿张县视察,少奇同志在参观了台前社亩产将达3万至5万斤的玉米,3万至5万斤的谷子,30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15000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刘少奇不但对如此荒谬的浮夸风不予压制,还对此给予鼓励。

《人民日报》1958年9月30日报道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江苏常熟县,听到亩产万斤时,他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一时全国上下纷纷放卫星,产量成了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这个讲话一出,各地的实验田、丰产田纷纷把原来亩产一千几百斤、几千斤的牌子换为几千斤、上万斤甚至十几万斤的牌子。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图)

刘少奇和邓小平审定的,1958年9月1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的《高举人民公社的红旗前进》社论,是鼓吹“共产风”“穷过渡”,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证据。这篇社论没有经过毛泽东审阅。在当时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起了很坏的导向作用。社论要求在建立人民公社时,一定要建立公共食堂、托儿所、缝纯组一类组织,要求妇女劳动力全部参加生产,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人民公社比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加社会化,更加集体化的优点。鼓吹一般的人民公社实现由集体所有制转到全民所有制时,经过三、四年或者五、六年就行了。社论公然把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由毛泽东加上的“或者更长一些时间”这半句删去。¹

¹摘自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中国干部学习网量tp://study.ccln.gov.cn0

1958年9月16日至18日,刘少奇到河南视察,9月24日人民日报以《少奇同志在河南视察时具体阐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几个条件》为题目报导了这一重大新闻。报导说:刘副主席在9月1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中,已经强调,有条件的可以立即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条件还不成熟的最慢不能超过三、四年或五、六年,刘少奇提出了一系列严重脱离实际的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预备条件。刘的讲话违背了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毛泽东说:人民公社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要过分强调共产主义。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人多,生产规模大,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建立以后,要忙于改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在目前还是以集惯所有制为好,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它的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¹。

¹毛泽东:《在北数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高凯主编《毛泽东大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16页。

《人民日报》报导还说,刘少奇在河南视察时,还“听取了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修武人民公社和遂平人民公社党委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具体作了哪些指示报导没有具体讲。但从毛泽东1958年10月派吴冷西和田家英率领调查组到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和修武人民公社的调查报告看,可以认证刘少奇指示的后果:实行一县一个公社,全县统一核算,统一收支,共负盈亏,贫队和富队一齐拉平;实行全民所有制,搞供给制,实行十六包;实行消灭家庭,搞男女老少分别编班,分开做事,分开居住等等。²

²摘自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中国干部学习网量tp://study.ccln.gov.cn。刘为啥不在中南海和自己家人那里先这样试点?中共高层几十年来的通病就是,对社会最底层的农民随意行政。

从上述一系列刘少奇的讲话可以看出,他罔顾组织原则,严重脱离实际,不顾中国人家庭伦理需要,大搞共产风,而他视察并发表讲话的河南,也就成了百万人民惨死的重灾区。

以刘少奇的身份,他的讲话是对“共产风”和浮夸风最有效的煽动,从各级领导到基层民众会毫不犹豫地当成政治纲领或行政命令。尤其是在邓小平领导下强力进行反右扩大化的背景下,各级党委如果不跟着接班人刘少奇的话去做,那等于找死,随时会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

因此,从刘少奇的讲话不难看出,他作为一线最高领导人,对大饥荒和一系列荒谬现象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严罪责!

五、背负历史罪责而罔顾正义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图)


三、大饥荒发生的轮廓五、邓小平:背负历史罪责而罔顾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