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清帝退位与孙中山辞职
在失去军队支持的情况下,清廷终于接受了《清室优待条件》[241],内容如下:
甲 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退之后优待条件如左:
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 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略)
丙 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略)
1912年2月12日,清室颁发了退位诏书。诏曰: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242]
至此,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
2月13日,袁世凯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声明赞成共和,电称:
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今由弊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制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243]
2月13日,孙中山履行诺言,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并在推荐袁世凯的咨文中称:“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244]15日,参议院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与会的十七省议员,每省一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当日发给他的电报中竟称誉说:“查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华盛顿一人,公为再见,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245]这当然是袁所求之不得的。次日,袁世凯便通电全国,对推举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欣然接受,并分别致电参议院和孙中山,表示要“始终国利民福为归”,“勉尽公仆义务”[246]。
于是,袁世凯便由清朝的总理大臣一变而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取得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高领导权。从而,以全面掌握中央的政治、军事权力为标志的北洋军阀政治军事集团终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