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卷Ⅲ
1935年,萧红摄于鲁迅门前的台阶
许广平忆萧红
中等身材,白晳,相当健康的体格,具有满洲姑娘特殊的稍稍扁平的后脑;爱笑,无邪的天真,是她的特色。但她自己不承认,她说我太率直,她没有我的坦白。也许是的吧,她的身世,经过,从不大谈起的,只简略的知道是从家庭奋斗出来。这更坚强了我们的友谊,何必多问,不相称的过早的白发衬着年轻的面庞,不用说就想到其中一定还有许多曲折的生的旅程。
《东昌张氏宗谱书》族谱封面
萧红父母和继母图片族谱页
萧红祖父母族谱页
萧红父母和继母文字族谱页
1935年8月,张廷举集各地族人资金,编纂印刷了《东昌张氏族谱书》,编入从张氏始祖“岱”至“维、廷、秀、福”四世族人,里面收有成年男子及其配偶的照片,以及族人的生平简介。
青岛观象一路一号——萧红、萧军在青岛故居
梅林忆萧红
我第一次看到悄吟的作品,是在我们的报纸副刊(《青岛晨报》)上发表的一篇小说《进城》。清丽纤细,然而下笔大胆,如同一首抑郁的牧歌。由这篇小说作引子,我读着她和三郎合著的自费出版的《跋涉》……属于悄吟部分的,其笔触清丽纤细大胆。
1937年,萧红与萧军在上海
1936年,萧红在日本东京
1935年春,萧红与萧军在上海
1935年春,萧红(左)在鲁迅居所前与许广平(右)合影。
1937年初,萧红拜谒鲁迅墓后与许广平等人合影。左起:许广平、萧红、萧军、海婴。
1937年初,萧红拜谒鲁迅墓后,与友人在一起。左起:袁淑奇、萧红、王蕴茹、许广平、周建人的孩子、萧军、金人、张秀珂;前左起:周海婴、周建人的孩子。
一九三七年一月九日,萧红离开日本回国。到上海后即去拜谒鲁迅墓,并在当年的三月写下《拜墓诗》,该诗后被萧红抄录在《自集诗稿》中。
萧红为萧军篆刻的印章
萧红手绘日本东京住处的草图
萧红给写作的萧军画的一张背影速写
1936年,萧红的弟弟张秀珂在日本东京未能与姐姐相见。这张拍于上海的照片,张秀珂给萧红、萧军各寄了一张。
萧红赠巴金的《桥》精装本封面。
萧红题赠巴金的《桥》精装本扉页。
《小城三月》初刊书影
《马伯乐》初刊书影
鲁迅给萧红的信
鲁迅给萧红、萧军的信
葛浩文说萧红
当年《马伯乐》第二部在香港被发现时,我就知道萧红原先计划是要写一个三部曲,而且,在第三部中,男主角马伯乐也极有可能会前往香港,跟萧红自己一样,生活在日本占领下的殖民地——香港。她无法完成这个三部曲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也是当时及后来读者的损失。
HSAIO HUNG(《萧红》),葛浩文著,美国印第安纳杜尼公司1976年初版
《萧红传》,肖凤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2月初版
《萧红伝》,尾坂德司著,日本东京燎原书店1983年1月初版
《萧红传》,丁言昭著,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
《马伯乐》(第一部),重庆大时代书局1941年1月初版
《小城三月》,香港海洋书屋1948年1月初版
袁大顿忆萧红
在十一月中,有一次,因为她早先健康时写就的《马伯乐》的一部分积稿,发表到第九章(这时马伯乐已再流徙至华中了)时,已发表完了,看来这故事的发展还很长邈,我于是又到玛丽医院去探候她,并告诉她《马伯乐》的积稿已刊完了,续稿怎么办,这一问,她怔住了说:
“大顿,这我可不能写了,你就在刊物上说我有病,算完了吧。我很可惜,还没有把那忧伤的马伯乐,提出一个光明的交代。”我看出她当时神情好像很愁沉似的……
卷首说明
本卷收入短篇小说《山下》、《后花园》、《北中国》、《小城三月》、《红玻璃的故事》和长篇小说《马伯乐》。
《马伯乐》分为第一部(二章)、第二部(九章)两个部分。第一部创作日期不详,作为“大时代文艺丛书”之一,一九四一年一月由重庆大时代书局初版,署名萧红。第二部首刊于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至十一月一日香港《时代批评》第六十四至八十二期,因萧红病重,该篇未能完稿,连载至第九章结束,全文未完。一九八一年九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首次将《马伯乐》第一部和第二部合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