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 许燕吉 >
- 第三部 动荡年代 >
- 第二章 在明德女中的两年
6几位老师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濮之珍老师,那时她才毕业,只能算是个大姑娘,教我们国文。结合课文,她常给我们讲她的家乡芜湖,幽静的小巷,悦耳的鸽哨,把我们都带进了那江南小城,产生些奇妙的遐想。她最崇拜柏拉图,几乎每堂课都会提及。《中央日报》的副刊上登载了她的处女作,那天她特别兴奋,为我们朗读了这篇作品,引得我也跃跃欲试想当个作家。有一次全校周会由她主讲,题目是“假如我再当一回中学生”,她说了三件要做的事,其中第三件是交一个好朋友,我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教诲。我的好朋友不少,得益匪浅,这得感谢濮师的启发。后来,她成为复旦大学的知名教授,她丈夫蒋孔阳更是美学大家,她女儿蒋濮写过一本《东京没有爱情》的畅销小说。我在杂志上看到过对她一家的报告文学,觉得濮老师和她一家就会是这样的。
高中的国文老师是徐仲涛,那时他不过四十来岁,总穿件灰布长衫,也不修饰,好像多老似的。他是河北省乐亭县人,乡音很重,带我们吟诵古诗词时,我们就学他的口音取乐,他对我们挺宽容,也不生气。他在我的作文上画了好些红圈圈,评语也写得好,是唯一不讨厌我的老师。后来,他是江苏教育学院的名教授,每年春节,我们在宁的同学都去看他,直到他八十多岁去世。
英语老师,先是温同庚,已是中年人,课教得好,对学生要求也严。她还曾是我哥哥在重庆中央大学实验班的老师,她发现我哥哥的英语较班级的水平高,就另给他上课,免得他浪费时间,真是有责任心的教师。解放后,她去了美国。
后来的英语老师是陈琳,教我们时还是金陵大学经济系的在读生。小青年一个,头梳得挺光,鞋擦得挺亮,穿一身笔挺的美军制服,头一天上课,一言未发就在黑板上写了一条“Economy is very interesting”,大家面面相觑,莫非让我们也去学那个经济?他教课时,喜欢在同学们的课桌行间来回踱步。捣乱的同学就写了骂他的小纸条,乘他不备塞进他的后裤袋。他告到邬先生处,害得全班都挨批。改革开放后在电视里看见他在教英语,原来他已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授了。没想到,我们这帮调皮的女学生没把他吓跑,反倒让他终身从事了英语教学事业,Economy也不interesti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