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

字数:648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为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我评价标准。如果一个人自己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心理基本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现在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这种自我评价在医学上叫自知力。

2.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只有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建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往往也会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身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可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4.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这个人就真有问题。即使旁边人没有看出来,专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各种表现判断其是不是有问题。

5.社会适应性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理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去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性行为。如果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使一个人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


心理透视: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吗?如果你寻找快乐,你就会找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