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佛法进度程序的指示

字数:4599

阿难又问:“这样修证佛地正三昧境界的人,如果还未达到涅槃(圆寂),何以只能称他是乾慧地?由乾慧地再求进步,身心善行渐次增益所发现的四十四位心境现象,与它的界说和目的。以及菩萨的十地[62]境界。乃至等觉(相等于佛地的正觉)菩萨的果地。究竟是如何情形?希望佛再加说明。”

佛说:“自性本来是灵妙圆明的。既非任何一个名词可以形容,更非任何一种现象可以比拟。就其形而上的本位而言,本体自性中,本来没有物理世界与众生界的存在。因为妄动,然后才有物理世界和众生界的生起。既然有生,一定就有相对待的作用,跟着就会灭了。有了生灭,就称为妄心。如果生灭不停的妄心消灭了,就名真如,或称为真心,或叫做真性。悟得其理,证到其事的,便称作无上菩提,已得无上正等正觉[63]。以其现象而言,就称之为大涅槃(圆寂)。其实,这两个名词,只是互相说明表示的名号。你现在要修佛的真正三昧,直入佛的大涅槃境界,首先应当认识这众生界和物理世界两种颠倒的原因。如果再不生起颠倒,就可以达到佛的真正三昧的境地。”

“如何叫做众生颠倒呢?由于真心自性是本来灵明圆满的。灵明至极,于是发起自性功能的妄动。自性妄动不息,就有了生灭不停的作用。于是从自性本体的毕竟虚无空寂的本位中,生起胜妙实有的有为作用。这个有所为的有为作用,原来并不因为有个什么原因才发生。只是当自性功能妄动的时候,突然发生,暂时存在,偶然停留而形成一种现象,其实并无固定的根本。从这个无所住但有现象的有为作用,而形成了物理世界和一切众生界。无奈一切众生反而迷失了自性本来的圆满光明,便发生虚妄的知见,误以为那些有为现象为真实的存在。其实,不知道这个虚妄的作用和现象,并无一个固定的自体,更没有实在存在的东西可以依持。可是如果要想返复归还到真如的本性,有这个要想求得真如的心,就不是真的真如自性了。如用这个并非真心自体来求得返本还元之道,显然又成为一种错误的现象。‘非生非住,非心非法’,无生之中求生。不可住之中求住。依妄心而求真如,用谬误的理则而求真理,辗转发生心理连属不休的力量,形成业力的作用。因此,业力相同的就互相感应,产生交感的作用,彼此相生相灭,所以才有众生的种种颠倒的存在。”

“如何叫做世界颠倒呢?这些有为的万有现象,既已形成有所为以后,便自然的成为分段的妄有妄生,因此成立空间的界限与方位。其实,那都不是万有自作或者是人为的造成,也不由于先天有个决定性的原因,更没有一个必然性的果然存在。因此时间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作用)和空间的四个方位,互相和合干涉,互相分化又互相统一。(宇宙犹如一个大而无比的自然物理化学的洪炉。)变化生出一切众生的种类(参看本书第四章)。因此世界上因有动力的妄能而有声音,因有声音而有物理的色相,因物理的色相而有香臭,因香臭而有感触,因感触而有味性,因味性而有思惟意识。(这六种作用,如连环联圈不断,互为因果,互为起灭。)由此六种现象,构成杂乱的妄想,形成业力性能。(有正反和排吸,统一和分化的相对作用。)成立内外正反的十二种区分。由此如轮圈一样地旋转不停,所以世间上有声音香臭味性感触等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都由六位的能所互变,自始至终,终复为始。充其量的反复变动,都穷极于十二变之中,形成一个轮周似的旋复作用。依据这种轮转似的颠倒变化作用,构成众生界的现象,所以世界上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有色相和情想的)、无色(没有色相和情想的)、有想(有精神存在而无形相可见,如鬼神精灵之类)、无想(没有精神作用而有形相可见,如精神化做土木金石矿物等的物质之类)、非有色(无坚固的色情而有形象的存在,如水母浮石等)、非无色(偶然暂有色情作用,而没有长存的形象可得)、非有想(好像似有知觉,而其实没有情想的作用,如蒲卢、向日葵、含羞草等)、非无想(好像没有情想,而其实也有情想,如土枭、破镜鸟等恶毒禽兽之类),如此等等,共有十二种类的众生。”(此处原文是解释十二种类众生的生命本元,依原文研读即知。)

(以上《楞严经》第七卷竟)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64]。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音枯,剜去也)其正性[65]。三者增进。违其现业[66]。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67]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音示)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所生)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能)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外)尘既不(内)缘。(六则)根无所偶(对也)。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佛告阿难:“这些每一种类的众生之中,也同时各自具有十二种生命轮转颠倒的因缘。(换言之,人亦具有兽欲,兽也具有人心。民胞物与,心物是没有绝对可分的界限的。)犹如一个人自捏其目,就会本能地眼前看到许多乱起的光华。须知灵妙圆明的真心自性,本自具足所有的虚妄乱想的功能。你现在要修证佛的正法三昧,对于发生虚妄乱想的根本原因,设立三个渐修的次第步骤,才能灭除其根。好像一个洁净的宝瓶,久装毒药。现在要想除去毒汁,恢复原有的洁净。必须先用汤水香灰洗涤,还它本来的洁净,然后才可以储藏甘露。如何名为三种渐修的次序呢?第一,是修习助因。修习一切善业,薰习一切善心,以消除它的助因。第二,是真修正性。培养善根,从事真正的修行,以剖出圆明灵妙的正性。第三,是增进善业。在行为上,为善无止境。在治心性的功用上,百尺竿头,更求进步。如此增进修持,使与现行业力相反而行。所谓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了。”

“(一)如何是修习助因?这个世界上十二种类的众生[68],都依赖饮食而生存,所谓抟食,又名段食。就是众生们依时间的分段,用肢体帮忙来吃食。触食,依靠感觉而食,如日光空气等。思食,精神上的食粮。识食,心理上的享受。因此众生们,食甘甜的食物而能生存,食毒素食物便会死亡。所以一切众生,要求得佛正法的三昧,应当断除世间的五种辛菜(葱、蒜、韭、薤、兴渠,兴渠——此物中土所无)。这五种辛菜,熟食使人容易发生淫欲,生吃使人容易发生嗔恨。如不戒除,即使善能讲说一切经典,一切天仙圣贤,也都嫌其臭秽,和他远离。鬼魅却喜与其为伍,不知不觉间,就堕落在魔道之中。所以一般修习菩提,而求无上正觉者,必要永断五辛,这就是第一项的修行次序。”

“(二)如何是真修正性?一般众生要求证入佛正法的三昧,必须先要严持清净的戒律,永断淫欲的习气。不饮酒、不食肉,以火净食,不吃生物。如果修行的人,不断淫欲和杀生的心,想超出三界外,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应当看破淫欲的事,犹如毒蛇,视同冤家盗贼一样。首先要守持声闻乘的执身不动的戒律。以后再行持菩萨乘的清净戒律和仪轨,再使执心不起。若得禁戒成就,在此世间,便永远没有相生相杀的恶业。又能永不再起偷盗的心理和行为,就没有互相负累的果报。在此世间,就不需偿还宿债。能够做到这样清净的修行人,如果修习佛正法的三昧,不需要另得天眼通,就以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也自然可以看见十方世界,亲见诸佛而听法。能够得大神通,游于十方世界。可使宿命清净,再无艰难险阻,这是第二项的修行次序。”

“(三)如何是增进善业,转变现在所行的业力?能够这样严肃持守戒律,没有贪淫的心。对于外界六尘物欲的现象,渐渐不会奔放流逸。因此收摄逸心,回复归还到自性的本元。对于外界物欲现象的诱惑,既然不去追逐它、攀缘它,那么,六根的生理本能,自然就没有对象。这样便会使奔流放逸的狂心休息了,返还到一灵不昧,纯真无漏的境地。六根六尘的作用,既然能够不再生起行动的业力。十方国土的物质障碍,就一齐消除,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佛圆明清净微妙的密意,都会在这种境界中明白显现,如此就可以获得无生法忍。由此再加渐修,随他所发现的行持境界的过程,安立各种次序的圣位名称和含义,这是第三项的修行次序。”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69]。不复续生。执心虚明[70]。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音萤,明也)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71]地。

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72]。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73]住。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74]。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音闺)。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十身[75]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76]。名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77]。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密多。名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78]。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79]。名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80]。名至一切处回向。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罣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于同佛地[81]。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真根[82]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83]。名法界无量回向。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84]。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85]。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自此地名修习位。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如来逆流[86]。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87]。名为等觉。

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88]。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是种种地[89]。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90]。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91]。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92]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93]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学佛修行入门的基本戒行五十五位修行的圣位和境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