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82期:台湾预备役和募兵制,考试体育是懒政,睡前消息深挖有普遍意义的新闻

字数:6237

2020年10月18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82期

【睡前消息182】台湾扩军增加5个后备旅,不用高看也不能小看

大家好,2020年10月18日星期日,欢迎收听182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台湾扩军增加5个后备旅,不用高看也不能小看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10月7日台湾军方负责人证实,要大幅调整台军预备动员体系,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后备旅”从7个增加到12个,现有的18个地区“后备指挥部”全部编入作战区。这是不是用增加编制的方式吓唬人呢?

台湾这次的确给增加的编制安排了人力。台湾宣称要把后备军人列管期从8年延长到15年,回营训练从两年一训改为一年一训,每次的训练时间也要从7天增加到14天。如果这些措施都能够按计划实施,每年召集起来训练的后备兵力将从12万增加到26万,规模翻了一倍还多,的确可以增加几个旅了。

近些年台军平均每两三年就会有一轮“军事调整案”,这次的扩军值得我们关注吗?

这是台北伪政权近40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扩军,扩编的单位基本上都是陆战单位,军事上就是放弃了海空作战,凭借本岛作战人数优势在沿海地区和城市拖延抵抗时间,给美国作出干预的决策提供缓冲期。在政治上看,这就是把“台独”路线坚持到底。

20年前台军凭借美国援助和比较充足的预算,自信在海空军装备和训练方面对大陆有一定的质量优势,几乎不相信大陆能够夺取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制空权,至少在美军到来之前不能。所以他们陆军的任务主要是防御小规模偷渡,对付空降部队,缩减一点编制也无所谓。

但最近十几年,中国空军普遍换装了三代机,还有少量的四代机服役,海军更新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几十艘大型军舰,在海空作战力量方面,对台湾本身已经是压倒性优势了。在台湾省财政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就算美国、欧洲敞开卖,台军都不敢想象自己买一批海空高科技装备,重新恢复两岸军力平衡。所以台北伪政权决定重新扩大陆军,希望用最廉价的方式拖延战争,夺取时间。

在这一次扩军之前,台湾有多少的陆战兵力可以用来反登陆呢?

在纸面上算,台湾正规军总人数还有21.5万,不过扣除军校生和文职雇员编制以后,还剩18.8万现役编制。对于一个2000多万人的小省来说这不算少,这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军事化程度最高的省级单位。不过这18.8万的编制从来就没有填满过,2018年最低谷的时候,台军实际服役兵员只有15.5万。之后台军拼命花钱招募,到了2019年末,终于回升到16.9万,总体实编率在90%上下,勉强达到了自己设定的标准。

不过在具体的兵源分配方面,台军现状是后勤人员多,机关单位多,作战部队一直缺人。2020年2月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引用了台军现役校级军官的说法,台军陆军“第一类战斗”部队,也就是主力实战部队,实编率普遍低于八成,明显低于全军的满编率。

16.9万人扣除机关单位和后勤单位,扣除海军的3万人和空军的3.5万人,扣除金门澎湖不得不放的部队,就算再加上海军陆战队的几千人,实际的地面作战兵力就是7万人左右。这点兵力摆在五六百公里的海岸线上,肯定不够阻止解放军登陆的,所以战时必须大规模补充预备役来填充战线。

这次台军扩军的重点是预备役,那是不是之前他们的预备役规模太小了呢?

正好相反,如果仅仅从规模上来看,台军的预备役是全球一流军队的水平,总后备兵员超过二百万,理论上说其中77万人处于随时可征招的状态。按照动员速度和训练水平,这二百万人又分为甲乙丙丁四级。前面提到台军把后备旅从7个扩大到12个,更准确的说法是把甲种后备旅扩大到12个。

按照台军要求,甲种后备旅应该在24小时内完成动员,接下来是16个乙种后备旅,动员时间两到三天,再往下是21丙种后备旅以及大量的独立后备部队,动员时间3到5天到一至两周不等。考虑到台海战争的节奏,乙级的后备旅都未必能全部参加战斗,丙级和丁级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帮胜利一方维持治安,真正上阵的就是甲级后备旅和现役部队。

按照台北伪政权的安排,这些后备旅要进入沿海重点地区布防,充当抵抗解放军登陆的第一线兵力。而现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线充当预备队,甚至寻找机会反扑登陆滩头。

那台军这些后备部队的战斗力怎么样呢?

台军自己声称每年后备军人应召参加训练的比例都超过95%,非常敬业。但是台湾媒体给出了另一个数据,台军每次动员退伍军队回应训练的时候,一般按需要人数的160%来征集。因为从经验来看,超过1/3的后备军人会用各种理由逃避训练。在装备方面,除了甲乙两种后备旅略有一点准备,其他的后备部队几乎没有重装备,极少甚至根本就不进行成建制的训练,后备兵回营这几天时间只接触基本操作和枪械射击。这种训练对于二战步兵来说还算有点用,对于现代高科技作战来说只能算形式主义,毕竟这是一个阿塞拜疆都能用无人机压制熟练轻步兵的时代。

另外大多数国家的预备役军队都有一批现役的军官和士官做骨干,暂时才把退役人员放进来,升级成现役军队。台湾的预备役部队不仅士兵是预备役,军官和士官基本上也都是预备役,这种在24小时内临时搭建的部队,战斗力的确值得怀疑。

后备部队的缺点台军也很清楚,为什么扩军还是增加后备旅,而不是增加现役部队呢?

台军也想大幅增加现役部队,但是目前做不到。前面提到台军现役兵力大约16.9万,除以2019年台湾省人口2360万,现役军人占比0.7%。这个比例在当代已经很高了,整个亚洲也只有三个地方更高,征兵制的韩国,只有一个城市的新加坡,以及天天打仗的以色列。

7月17日的142期睡前消息我们分析过印度军费结构畸形问题,人力成本占了总支出的接近六成,拖累了印军的现代化建设。台湾虽然军队冗员问题不如印度,也通过推翻国民党的方式消灭了军事贵族。但台湾毕竟是一个完成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不能像印度那样低薪大规模养兵,必须拿出和社会平均工资差不多的军饷来雇人。

所以台湾的军费支出一半用来支付人员直接薪资,装备研发、采购和训练经费这三部分加起来只占1/3。这个比例虽然比印军的结构略好,但是也严重影响了装备的更新。印度需要用廉价的人力去镇压边疆,多养一点人也算符合战略需要。但是对于台海战争来说,高科技装备必然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台湾伪军不敢再扩大现役规模,免得给他们发全年的工资,只能每年付一点短期训练的津贴搞预备役训练。

台湾军队如果要养人,就没有有钱买装备,这是因为他们的军事预算太低了吗?

台湾是一个很舍得给军队花钱的地区,但是目标超过自己的能力了。最近几年,台湾一般性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稳定在16%左右,和美国国防部预算占联邦支出的比例差不多。

另外台湾省还有很多军费不计入这笔钱,台军的重大装备采购一般会编列特别预算来付钱。比如说美国批准向台湾出售f16-v战斗机以后,台湾就编列了82亿美元的额外预算。如果考虑到这些特别预算,最近几年台湾实际的军费支出大约占了GDP的2.2%。

这个比例在当代绝对不算低,北约30个国家现在算上美国自己也只有9个国家的军费支出超出GDP的2%,这还是美国反复施加压力的结果。台湾不用考虑海外作战问题,保持2.2%的军费比例还不够用,这说明他们的历史包袱和现实目标太沉重。

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两蒋最大的梦想就是反攻大陆,长期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最高峰60万人,到上世纪80年代还维持50万。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陆军事力量进入低谷期,台北伪政权还会偶尔幻想一下“以攻代守”。

不过这支部队是靠美国援助维持的,1951年到1974年美国向台湾至少提供了31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另外美国还给了台湾十几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从财政角度看,当时的蒋家台军完全是美国的雇佣军。

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了,但是中美建交,美国不能再给台湾直接补贴军费了,台湾军事开支问题逐渐开始暴露。

1980年台湾军费28.7亿美元,占了财政总支出的47%,相当于当年GDP的6.8%。1986年台湾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首次下降到40%,实际支出50亿美元,仍然占当年GDP的6.4%。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对付大陆解放军的成本,也包括一部分用来镇压台湾人民的成本。

90年代台湾政治转型以后,民众强烈要求财政支出重心向民生转移,台湾的先军政治再也搞不下去了,所以军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路下降。现在台湾的经济高增长阶段结束了,不太可能再大幅度提高军费的相对比例和绝对数字。

另外,过去国民党反动派由美国撑腰,政治上肆无忌惮,所以可以在台湾搞征兵制。1987年以前绝大多数台湾地区健康男性都要服三年的义务兵役,服役期比苏联还长,等于向全社会征收了一笔额外的军费。另外台湾军队风气不好,从大陆国民党军继承的野蛮风气太多,直到2013年台军虐待士兵的残余作风还制造了轰动全台的洪仲丘事件。所以台湾很难再通过征兵制降低军费了。

从1990年开始,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执政,都意识到必须缩短义务服役时间。陈水扁执政八年,用六次调整把役期从两年缩短到一年。2013年马英九上台不久,又把服役期降低到4个月。蔡英文这次执政宣布要搞全募兵制,把四个月的役期改为非常轻松的军事训练役,而且还发非常高的津贴。现在台湾全部兵力都是在工业社会里面雇佣而来的,人力成本不可能太低了。

转入全募兵制以后,台湾地区每100人就有7人应征入伍,募兵的比例很有可能是全球第一。雇的人多,还要省钱,质量就只能放在第二位了。我们听说的很多台湾“草莓兵”段子,就是因为兵员质量差,而且知道自己是雇来的,有资格和军官讨价还价。

面对幕兵制的问题,台湾军政高层一直有人建议恢复征兵制,参照对象就是韩国。韩国人口5200万,现役军人55万,占了总人口的1%以上,比例是台湾的两倍。同时韩国陆海空三军在装备上也压倒了台湾军队。但是韩国军队并没有因此缺钱。这除了应付朝鲜方面的压力,韩军还有余力和日本争夺领海,甚至考虑向中东派兵。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义务兵制减轻了韩国的军费压力。

最近台湾有机构做了民意调查,2/3的人员支持恢复征兵制,但是从年龄段来看,他们的意见很有趣。40岁以上完全退出后备役的人口最支持恢复征兵制,20到29岁的人口基本上已经过了征兵期,只需要服后备役,他们的态度是比较支持恢复征兵制,但是强烈反对上战场。18到19岁的人口承担了征兵义务。虽然有96%表示愿意上战场为台湾打仗,但是87%明确反对恢复征兵制。

从这些矛盾的数据看,短期内台湾地区恢复征兵制的可能性很小了,增加五个欲备役旅已经是最无奈的选择了。

不过战争的基本原则是料敌从宽、料己从严。我们可以客观分析台湾预备役部队的内部矛盾,但是既然台湾已经被美国战略绑架,我们就不能把这次扩军当笑话,必须假设十几个预备役旅会在战场快速成军,进入滩头工事顽抗到底。同时我们必须认定美国会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派出主力装备干预台湾局势,利用台军预备部队争取的抵抗时间。最后我们还要考虑到解放军实际上也转入了募兵制,也必然会遇到一些现代化社会必然会产生的新问题。

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如果解放军证明自己依然有实力攻入台湾,真正爆发战争的时候敌人才有可能土崩瓦解,让登陆部队兵不血刃。但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不利条件,做出过于乐观的计划,敌人反而会第一时间采取最坚决最凶狠的手段,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考试体育是教育部懒政

督工,你之前很多期睡前消息节目都建议加强体育课,认为这样可以明显缓解下一代人的医保问题,认为每天一小时的户外活动能够解决现在80%高中生近视的问题。3月24日第93期睡前消息节目,你还特别提到大陆对台湾的逆差很大一块来自于隐形眼镜,原因就是大陆孩子的普遍近视问题。10月16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有两件事情和我们之前的话题相关。第一件事情是支持体育老师当班主任,第二件事情是宣布中考体育分数要增加到主科水平,和语数外基本相当。督工你支持教育部的新政策吗?

体育老师当班主任没问题,我儿子在苏州读初一,他的班主任就是体育老师,我觉得挺好。但是把体育的重要性提高到语数外的水平,这种神奇的做法我只能用四个字评价“黔驴技穷”。教育部显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加强体育课,或者说搞错了提高上限和下限的模式。

古代社会绝大多数劳动都是靠肌肉完成的,肌肉力量明显要影响一个社会经济和军事的上限。所以考试会直接测试体力,比如说考武举就有举重的项目,可以用肌肉拿到正式功名,优先获取军官身份。

如果现在大多数工作还是靠肌肉完成,我也赞同国家考试要重视体育分数。但是现在社会已经工业化了,绝大多数工作的力量都来自于机器,普通人主要靠知识和技巧来操作机器,提高肌肉的上限没什么意义。

单位招聘的时候,看到你读书拿过奖学金,看到你修理设备比其他人熟练,肯定是可以多给待遇的,但是基本不会因为你肌肉发达就多给一份钱。这说明现代社会的个人能力上限的确源于知识和技术。

从正常的逻辑来说,提高上限最好的办法是竞争。对于企业来说竞争意味着市场经济,对于个人来说竞争意味着参加考试和比赛,这就是为什么中考、高考主要测试知识和思考方式。

至于说身体素质问题在现代社会当中也有很大的意义,但主要用途是保证下限。的确有很多人因为缺乏锻炼,体弱多病,没有办法承担正常的工作,也增加了医保负担,这个问题不能忽视。但是保证下限的方式并不是竞争考试,最好的办法是计划经济一刀切。比如说国家有“居民最低社保保障”简称低保,无论你因为什么原因变穷了,只要你吃不上饭,国家都可以每月给你一点钱,避免你买不起粮食饿死。

现在80%高中生都近视,我们需要的是每天强制户外活动至少一小时,而不是去用考试选拔体力最好的学生。只要是考试就一定会有成本和偏差,让学生追求分数而不是学习本身。但是全社会都承认能把数学、英语考到100分的学生,一般来说将来工作能力明显要强于80分和60分的,所以这种考试就算有偏差也是有效。但如果搞分值很高的体育考试,谁也没有办法证明100分的学生创造财富能力就强于60分的学生,国家搞这种考试就是弊大于利。所以我坚决反对体育考试,支持全国学校晚放学一小时搞强制的体育锻炼。

当然教育部也有自己的难处,如果不用考试分数来诱导,完全靠固定的锻炼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近视率,很有可能各学校会占用体育锻炼的时间去上其他课,就像现在这样。但这恰恰是教育部自己的管理能力缺陷,不能说教育部管不了学校,就必须用增加考试分数这种懒政来给社会添乱。

我之前说过自己的观点,如果教育部不信任自己的学校,也不信任自己的管理能力,干脆就把这件事交给当地武装部,由武装部额外雇几个保健医生每天强制中小学生运动一小时,锻炼身体,足够保证身体素质和视力的下限,结果肯定比中考拉平数学和体育分数要好。

说起延长在校时间,上周还有个新闻,西安经开区第二学校新建了一个地下车库,规模和中型商场的车库差不多,给家长停车,避免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汽车堵在门口。这个做法和教育部增加中考体育分的思路差不多了,学校既然想解决接送问题,就应该直截了当,搞几条校车线路接送到家门口,还可以走公交车道优先行驶。现在一方面花了不少的钱建设车库,另一方面还是只能缓解拥堵,不能解决家长必须自己接送孩子的问题,我没有办法理解他们的操作。

现在的中国教育各方面问题已经纠缠在一起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行不通的。前面说延长在校时间搞体育锻炼,最好的搭配就是晚放学,提供营养的晚餐加上校车接送,而不是增加一块应试体育的培训班市场,养活学而思一类的培训机构。那样只会导致放学以后更多的家长急着接孩子去上体育培训班,浪费全社会的资源,也制造堵车。

汉朝丞相丙吉和睡前消息深挖有更广社会影响的新闻

督工,最近有很多观众留言评论,希望我们谈一谈成都大学党委书记留下遗书之后溺水死亡的事情,加起来已经有一百多条了。督工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这件事是一个很有冲击力的新闻,但是对于我们睡前消息团队而言,目前的消息还没有显露出不得不讲的必要性。

《汉书》提到过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的事迹,这个人从基层做起当了丞相,路上遇到斗殴死人毫不关心,看到路边有人赶牛,牛喘息的很厉害,就停下来详细过问。别人问他为什么牛喘比死人重要?丙杰回答,斗殴死人虽然少见,但我是丞相,应该首先让具体负责的官员处理,如果调查出特别的问题,这件事才值得关注。但是牛就不一样了,牛是全国农业的依靠,现在刚刚到春天,牛就像中暑一样喘气,有可能说明今年天气异常,既影响农作物生长,也影响千家万户去耕地,所以要详细调查。

我做自媒体也遵循这个丙吉的原则,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虽然不算多,但全国也有几千个,隔几年就要换一轮。考虑到中国接近万分之一的自杀率,大学党委书记因为工作自杀并不是一件完全无法理解的事件,毕竟每年厅局级干部自杀的案例也有七八起。至于说自杀留下举报信,我并不认为因为自杀就比其他人的举报更可信,当然也不会比其他人的信息更可疑。

既然信息已经公布出来了,正常处理就好,到目前为止,这件事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以后我们发现有哪些被忽视的细节可以深度分析,我们会跟进的。

我不是成都本地的媒体,在教育系统也没有内线,得到的消息和其他人差不多。如果因为这件事热度高,我就一定要发表一点评论,那就算换到一点流量,对于读者和我自己来说都不是好事。所以我给新闻做选题的时候,更希望选择那些看起来比较小但是有代表性,对全国有普遍意义的事情。通过比较以往的类似案例,通过查阅学术圈的资料,如果我们能够帮大家增加一点理解深度,那就非常不错了,这是我们做媒体的原则,希望观众理解。

好,感谢各位收看,182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二再见。


181美国“第一高中”废除入学考试,来自中国的压力还是太少183給台灣新黨做科普,談談什麼是「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