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358期:小国比大国更喜欢无人机,中国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越走越远,美国把中国当做科幻级别对手来研究,猎鹰9准备撞击小行星,“年底不立案”的行业惯例,国台办

字数:6393

2021年11月26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358期

【睡前消息358】无人机时代,小国比大国更积极

大家好,2021年11月26日星期五,欢迎收看35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无人机时代,小国比大国更积极

11月20日沙特阿美的炼油厂再次被胡塞武装的无人机袭击,引发了油价波动;本月初,伊拉克总理几乎被自杀式无人机炸死。2018年,委内瑞拉总统也在阅兵式上被无人机袭击。去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争,土耳其提供的无人机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督工,最近几年,中小国家似乎普遍开始应用无人机,是因为普遍掌握了新技术吗?

应该说是大国提供的工程服务降低了无人机的应用门槛,而不是技术本身有新突破。

如果只说技术,现在这种遥控无人机,1945年就已经有实战案例了。二战末期,德国和日本都开始鼓励飞行员使用自杀式撞击战术,取得了一定战果。而美国人意识到,对于神风自杀攻击来说,驾驶员的作用只是在最后阶段引导飞机接近目标,这个任务完全可以用遥控来替代。

所以美国人在中型轰炸机上装了无线电遥控系统和电视广播系统,当然还装满了炸药,改装成无人飞机,编号是BQ-8。只是当时的遥控设备还不能应付比较复杂的起飞操作,所以是飞行员把无人机飞起来,然后跳伞逃生,让无人机自己进入敌人的防空火力圈,遥控驾驶员根据无人机反馈的电视信号,控制飞机攻击重要目标,比如说德国人的潜艇基地,或者是太平洋上的日本军舰。

当时肯尼迪家族的长子曾经负责把无人机飞起来的任务,据说要去攻击一个v2导弹基地,结果运气不好,还没跳伞,飞机上的炸药莫名其妙炸了。肯尼迪家族只能把资源用来扶持弟弟,就是后来的肯尼迪总统。

[图片]

[图片]

肯尼迪兄弟

和1945年的美国技术相比,现在的大多数无人机原理也差不多,把自己能看到的视频传给后方,再接收驾驶员的遥控信号调整航向。

[图片]

如果说有技术进步,战后的进步主要体现为两点:

首先是无人机的飞行难度在降低,不需要有人坐在装满炸弹的无人机上控制起飞,会飞航模的人就能远程全程控制。

然后是获取信息和通讯的效率越来越高,二战时期美国的无人机最远只能在几十公里外遥控,在无人机进入对方火力范围的同时,操作者也需要坐上另一架飞机,在火力圈的边缘活动,目视掌握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效果并不比德国的遥控炸弹更好。现在通讯效率明显提高,操作员可以坐在基地里看视频控制飞机。

但是,这些技术进步都是过去70年渐进发展的,最近几年并没有突变。只是中国在21世纪带动了新一轮工业进步,搭建了一个廉价、开放的产业链。大疆无人机公司和相关企业可以给客户提供大量标准接口、标准信号编码的零部件,客户很容易基于开源系统定制产品,用无人机发动远程攻击的成本忽然降低了。智能手机普及之后,制作视频的人忽然上升。而民用无人机产业链成熟,直接导致中小国家也能结合本国战场情况发动无人机攻势。

另外,远距离无人机都需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导航,而中美这样的大国很乐意向全球开放民用卫星导航信号。只要买一个GPS汽车导航模块,配上运动手表的气压计,外挂到类似树莓派的计算机上,不用手动修正,攻击精度都可以控制到十几米,比战略型的战斧巡航导弹还准。如果不是大型无人机的动力系统还很比较稀缺,小国可能早就不买导弹了。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看,主要强国的军队装备无人机的速度,似乎比小国要慢一些。就算攻击一些普通目标,大国军队往往还是选择使用昂贵的巡航导弹。为什么大国不装备更多的无人机呢?

这说明中小国家和世界性强国已经是两种性质的组织了,完全遵循不同的游戏规则。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相互打架,破坏不了整体的和平环境,也很难组建完善的武器体系,所以可以用民用材料攒武器,用GPS信号导航,选择对手没有防空力量的地方搞轰炸。而大国军队一旦出手,就没有什么和平状态了,指望不上民用基础设施,必须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设计武器。

比如说,在双方都干扰卫星导航信号的假设下,导弹只能用惯性导航系统来指导发动机,一般来说飞行一小时总要偏移三四公里,所以必须再加上地形匹配系统,用雷达测量地面地形,再和预先测量的数字地图比较,随时修正路线。这样造出来的导弹,用上百倍的代价,达到了和小国无人机类似的精度,貌似在成本上亏了99%,但真要进入高强度对抗状态,在远程攻击能力方面就是有和无的差别,所以大国不能省导弹的钱。

再举个例子,大国开发一款现代坦克,往往要花费十几年时间,消耗几十亿美元,做一个局部改进也要花几千万。但叙利亚战场、乌克兰战场上经常看到民间工匠敲敲打打,几个月时间就做出一辆坦克上战场,或者手工改造二战时期的旧坦克出来打仗。这也不能说明大国军队浪费钱,只能说明在强国看来,那些手工敲打的重武器最多只能制造犯罪,给军队找麻烦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军队也并不排斥廉价的小型无人机,21世纪初各个大国都提出了巡飞弹概念,就是小型无人机带视频通信能力,在战场上空盘旋,发现目标后,接受指令直接俯冲下去炸,这样反应迅速,可以缩短从发现到攻击的的时间,而且可以把打击力量下沉到基层,促成整个结构的扁平化。

美国陆战队刚刚开发了一种新型步兵战车,可以理解为陆上的无人机航母,带着多种自杀无人机搞火力支援。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6MCU5705504DOH.html

今年7月份,73集团军在福建演习,也展示了小型无人机集群辅助攻坚的效果。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G58H58O0515CFRI.html

对于强国步兵班来说,手抛型的无人机已经逐渐成为枪榴弹,迫击炮一类的常用曲射兵器。

但是,和大国每年几百上千亿美元的军费相比,一线直接投入交火的无人机数量的确显得有点少,我们很少见到强国军队周围环绕着数不清的无人机,倒是土耳其支持的阿塞拜疆军队,每年只有20亿美元的军费,大量使用无人机火力支援。

[图片]

[图片]

土耳其的各色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

考虑到市场上成熟无人机的价格,显然强国军队应用无人机的瓶颈不是采购,而是高强度作战条件下的通信能力。

一般来说,无线电传输的可用频率越高,信息密度就越大,手机从2g、3g到4g、5g,频率就随着功能增加而不断上升。 但是,频率增加,无线电的波长缩短,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反而不断下降,需要接近于直线的的传播路径。无人机越是接近地面,越是接近前线,遇到的复杂情况就越多,必须和通信基站保持直线联系才能作战。

地球表面是弯曲的,会挡住大多数高频无线电波,所以,要使用接近地表的低空小型无人机,或者要把操纵基站设在前线,或者是用运输机设一个空中转发台,才能执行任务。而在高强度作战中,这两种目标都是对方的好靶子,存活率很低。所以大国需要把通信基站设在卫星上。

目前卫星信道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往往只用来支持载人飞机,以及全球鹰、捕食者这样的大型无人机,普通军事装备根本分不到通讯流量。俄国人在叙利亚战场曾经投入无人驾驶坦克,用无线通信控制的时候动不动就通信中断,最后只能拉着通讯电缆作战。坦克拉着电缆上战场已经很麻烦了,如果强国军队拿军费敞开了买廉价无人机,真打起仗来,会发现根本没有通讯资源去控制,自己掉下来的无人机,可能远远超过敌人打下来的。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样的小国,双方都没有足够的空军和防空力量,也不可能说服大国压制整个区域的民用无线电通讯,所以可以把通讯设备放心前置,利用民用通讯资源指挥无人机,有限的军费就能造出无人机漫天飞,压制对方一线步兵,甚至压制防空系统的效果。但是在大国看来,这样的战争也就是街头斗殴的水平。

当然强国也希望开发足够的通讯力量,遥控每一发弹药搞精确打击。美国在2003年左右设计了陆海军通用的“网火”系统,给每个集装箱式发射系统装15发1.5米长的小型战术导弹,每一发导弹都能传回视频图像,也能单独接受遥控信号巡航半小时,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的自杀无人机。

通过共享情报,独立攻击,网火系统发射部队不用掌握精确的目标位置,只要把导弹打到大致的方向,就可以让拥有信息的部队引导精确位置。前线部队因此得到了持续的的廉价精确打击火力。但是2010年之后,美国不再给“网火”系统拨款,原因之一就是没钱给每个战场配上足够的通讯能力。

最近几年,美国的马斯克搞定了廉价航天发射技术,用2年半时间发射了接近2000颗星链卫星,预计最终要发射上万颗。昨天英国用户测试星链系统上网,实现了每秒400兆的下载速度,延迟只有27毫秒。

星链系统在商业上的价值暂且不讨论,在军事上这意味着美国拿到了廉价而充足的通讯平台,防空系统打不到,反卫星系统也没能力全面破坏,就算损失几颗卫星也能随时补上来。过去困扰军队的通讯资源不足问题,现在通过低轨卫星解决了。如果美国真的打算开发星链系统的军事潜力,可以给每架无人机,每一辆无人车,甚至每一发巡飞弹都装上卫星通讯系统,在一个战区内支撑几千上万的廉价无人设备作战。全世界的战争模式都可能会有颠覆性的变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6603871590510840&wfr=spider&for=pc

说起无人机的军事用途,中国大疆公司最近开发了2款农业无人机,都装着相控阵雷达。过去相控阵雷达只能装在海军大型战舰上,成为“宙斯盾”防空系统的核心。1983年,美国把相控阵雷达装到了巡洋舰上,中国直到2003年才给军舰装上类似系统。现在怎么无人机也有相控阵雷达了?

相控阵雷达的全名是相位控制阵列雷达,用计算机控制几百几千个独立天线发射无线电波,再通过计算机统一处理反射信号,可以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用同一批信号完成搜索、跟踪和瞄准任务。过去的相控阵设备贵,主要原因是电子元件本身的尺度大,几百几千个独立单元拼到一起,就只能海军军舰用。巨大的设备要组合运行,协调起来非常麻烦。无论是用统一的大功率发射机带起所有的天线,还是每个小天线安装砷化镓元件独立发射电波,都相当于用黄金制造天线。

最近二十年,因为手机产业的刺激,和无线电相关的民用微电子技术发展很快,WIFI和蓝牙技术都是用很小的设备内发射接受高频率信号,这个巨大的市场促使晶体管和集成微波模块越来越便宜,性能越来越高。同时,相控阵雷达几百几千个基本单元,都是一模一样的元件,现在的技术可以用微电子技术,把标准原件封装到一个芯片内部,反而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相控阵雷达的成本逐渐可以和传统的机械雷达相提并论了。

传统雷达使用大功率发射机,一般来说,1000瓦功率管,比1000个1瓦功率的发射管贵好多倍。而且机械雷达转向需要步进电机和复杂的液压系统来支持,这部分设备的价格降不下来,维护难度还大,远不如封装芯片内部的相控阵系统好用。所以,相控阵雷达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快速普及,最终装到了5万元左右的米用无人机上,帮助无人机探索树木、电线甚至是飞鸟这些障碍物。相信军用战术无人机也很快会引进民用技术。

无人机用上了相控阵,反无人机设备当然也会用。军用方面的进展我就不介绍了,只说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11月5日,秦皇陵博物院在兵马俑和骊山测试了相控阵雷达安保系统,用来保卫文物遗址,无论是盗墓贼还是踩点的无人机,都会被雷达系统发现,记录移动轨迹。以后相控阵雷达就是普通保安室常见的装备了

https://www.sohu.com/a/499550977_556618

接下来我分享一组简讯:

中国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越走越远

11月25日,国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军装备工作会议的内容。指出过去几年,中国军队的建设思路是:传统地面作战、近岸防御装备数量适度压缩,远海防卫、远程打击等新型装备加速发展。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47608

建国前20年,中国的大型作战舰艇只有从苏联买的四艘火炮驱逐舰,直到1971年自己造了三千多吨的051导弹驱逐舰,才能勉强送一个编队去南太平洋打捞自己的洲际导弹弹头。但直到2000年购买苏联现代级驱逐舰,中国没有任何作战军舰的吨位超过清朝的定远铁甲舰。这意味着当时的海军主要战场不在海上,大多数海军火力属于岸防部队,战略目标是抵抗强国可能的海上登陆。现在中国公开宣布要削减近岸防御武器,说明海军已经有自信御敌于国门之外。

过去中国海军离不开岸边,结果就是中国人默认海里不认识的东西都是外国的。安全部门和海军也鼓励渔民打捞奇怪的东西,交给国家搞研究。每年都有渔民捞到外国军事装备受奖的新闻。一般认为,1978年中国打捞到美国先进鱼雷,对中国海军改进装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近几年,中国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越走越远,对海洋的开发越来越深入,捞上来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外国货了。11月24日,一艘游艇在山东海域捞到一个貌似鱼雷的奇怪装备,交给了海警局。经过审查,这东西是中国海洋大学放出去的科研设备,青岛海警局不得不发出通知,以后发现海洋探测仪器不要自行处置,请及时拨打95110海上报警电话。这也是中国海上力量不断增长的标志之一。

https://m.qdxin.cn/detail/261251.html

美国把中国当做科幻级别对手来研究

今年6月份,第292期睡前消息节目介绍了中美官方最近对不明飞行物的严肃研究。

当时我说,如果真有外星智慧生物,进入大气层悄悄观察人类。他们与人类的技术差距,比人类与猩猩的差距还要大。探讨所谓的外星人意图没有任何意义。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非自然的“UFO”,实际上都是大国比较罕见的飞行器。中国过去防空水平太差,区分不了高科技飞行器和自然现象,现在科技水平上来了,要赶紧整理历史资料补课。而美国担心中国科技实力增长太快,也要筛选可能出现的中国新型飞行器。

https://news.ifeng.com/c/8BR1k6homqb

前天11月24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把海军的“未知空中现象特别工作组”,升级成全军的“空中目标识别和同步态度小组”,评估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五角大楼的通报说:“该小组将在国防部和整个美国政府协调探测、识别和考证特殊空域受到关注目标的行动,评估和降低任何相关威胁,保障飞行安全和国家安全。”

通报还说:“国防部一直严肃对待任何获得识别或不明空中目标侵入的报警,逐一调查。”

美国终于要把中国当做一个科幻级别的对手来研究了。

猎鹰9准备撞击小行星

另外,作为世界头号强国,最近美国也在做一些对付地球之外威胁的事情。

http://www.news.cn/world/2021-11/24/c_1128096645.htm

同样是11月24日,美国航天局用马斯克的猎鹰9火箭发射了一个试验航天器,预计会在2022年撞击一枚160米直径的近地小行星,稍微改变它的轨道,测试建立地球防御系统的可能性。这是人类第一次干预其他天体的运行。2024年,欧洲还有一个观测器会追上小行星,仔细观测这次撞击的效果和影响,给后续航天器的改进提供经验。人类平时是在地球上激烈对抗,但面对地球之外威胁的时候,还是有点团结精神的。

“年底不立案”的行业惯例

上一期睡前消息我探讨了腾讯垄断问题。节目播出不到24小时,工信部宣布,叫停腾讯系通讯APP的更新,所有新版本的软件上架前要经过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推给消费者。看来工信部一方面知道腾讯软件是中国重要基础设施,不能随便停止运转,甚至不能禁止新消费者下载,另一方面也找到了对付腾讯用技术理由拖延互联互通的办法,就是让腾讯自己去考虑技术问题,考虑好了再来应对市场变化。从滴滴被强制下架到腾讯暂停更新,国家在不断积累反垄断经验。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318810489295471&wfr=spider&for=pc

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解决各级法院年底不立案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决不姑息。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841310.html

这个要求的背景是,各级法院按年为单位统计结案率,考核各级法院干部。所以法官最讨厌年底接到案子,影响当年的结案率,制造了“年底不立案”的行业惯例。前几年,公安系统用破案率来考察下级单位的工作效率,用案发数量来考核派出所辖区的治安水平,结果就是公安系统想尽一切理由拒绝立案,严重影响了公民权利。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1229/t20151229_520970807.shtml

2015年,公安部发通知,其中一条整改方案就是

改进考评机制。坚决取消发案数、破案率等影响依法如实受案立案的不科学、不合理考评指标,增加案件当事人对公安机关接报案、受案立案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比重,树立正确的考核评价激励导向,促进和保障依法如实受案立案。

现在法院系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希望上级法院在严肃纪律的同时,也能制定更合理的考核标准,避免把明着不立案变成找各种程序性理由不立案。

国台办

本周一11月22日,国台办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正面回应了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被查处的问题。

http://www.news.cn/2021-11/22/c_1128089295.htm

记者问,新华社报道,上海、江苏等省市执法部门对台湾远东集团在当地投资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近日,国台办公布“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并表示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及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实施惩戒。请问这两件事有无关联?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答,我们欢迎支持广大台胞台企来大陆投资发展,将继续依法保障台胞台企的合法权益,但绝不允许支持“台独”、破坏两岸关系的人在大陆赚钱,干“吃饭砸锅”的事。“台独”顽固分子谋“独”言行恶劣,严重破坏两岸关系,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严重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对他们及其关联企业和金主必须依法惩戒。

朱凤莲还指出,台湾远东集团在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的化纤纺织、水泥企业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其采取罚款、追缴税款、限期整改等措施,并收回该企业闲置建设用地。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仍在继续。

网上可以查到,远东集团是民进党最大的政治献金来源,在大陆被打击并不冤枉。

https://www.huaxia.com/c/2021/11/09/865879.shtml

但是,发言人的回答一方面明确表示远东集团支持“台独”必须惩罚,另一方面又强调有关部门是依法查处违规行为。这隐含的意思是,有关部门很清楚远东集团有哪些违规行为,但是因为过去不严肃追究“台独”问题,所以没有计较,默许了违规。

对于合法经营企业来说,这显然不公平,对于和台资企业有竞争的大陆企业尤其不公平。发言人的说法还等于指责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平时工作失职。这个表态如果能考虑一下其他部门的工作,效果会更好。

从中央政府过去对“台独”的态度来看,直接没收远东集团的全部资产,也不算过分的惩罚,眼下用查税查用地的手段来对付它,还是显得不够理直气壮。

所以,我建议政府对台资企业的经营进行全面的合法性普查,然后对其中不支持“台独”的企业进行暂时豁免,允许限期整改。至于和“台独”有关联的企业,也不要谈什么惩罚了,直接转为国有企业。这才符合国家的一贯立场。

好,感谢大家收看,35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日再见。


357黎明计划是表现,垄断问题是核心359一个水电站点亮半个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