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240期:墨西哥没有产业升级的机会,中国需要重型火箭不信俄罗斯画饼

字数:5522

2020年2月23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40期

【睡前消息240】人均GDP1万$,为啥墨西哥没啥好消息?

大家好,2020年2月23日星期二,欢迎收看240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人均GDP1万$,为啥墨西哥没啥好消息?

2020年中国的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了1万美元,可以确定压倒了墨西哥、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督工,墨西哥在中文媒体上出现的时候几乎总是和毒品、犯罪的新闻相关联,为什么这样的国家还能有近1万美元的人均GDP呢?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人均GDP1万美元的国家没有什么正面新闻呢?

这些年我们的发展速度领先世界,所以有点看不上墨西哥了,但无论是相对拉丁美洲还是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墨西哥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榜样。墨西哥的人口1.3亿已经超过日本了,要保持1万美元的人均GDP不可能靠服务业或者资源,必须有强大的现代制造业。目前墨西哥的GDP总量世界第15,制造业产值在10到15名波动,制造业的比例不算低。从总量来看墨西哥的制造业和印尼、俄罗斯、巴西不相上下,但是人口比这三个国家都要少,算是制造业很集中的国家。

墨西哥本国的传媒行业不算发达,我们对他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如果只看美国电影和美剧,墨西哥人好像或者在制毒贩毒或者在美国打黑工,要不就是在贩毒和偷渡美国的路上。但是从贸易数字看,墨西哥的经济基础是出口汽车零配件以及电子电器产品。墨西哥2020年的钢铁产量世界第十五,1690万吨,如果不是疫情它能到3000万吨,1万美元的人均GDP这还是对应了很大一块实体经济的。

国内媒体在提到墨西哥的时候,除了会说贩毒偷渡,还经常用墨西哥当做中等收入陷阱的例子。督工你怎么看?

中等收入陷阱的确是陷阱,但前面的定语是中等收入。墨西哥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已经几十年了,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按照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墨西哥的人类发展指数得分仍然高于中国,主要拉分的指标是“人均受教育年限8.8年”和“人均期望受教育年限14.8年”,这两个指标需要长期积累,中国想要超过墨西哥还需要点时间。虽然新一代的中国人教育水平肯定是已经逐渐超过墨西哥了,但是现在墨西哥还是能给现代制造业提供大量的熟练工人。

过去几十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墨西哥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足以让中国平民羡慕,拿着墨西哥护照可以免签或者落地签去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包括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如果拿得出资本证明,墨西哥人入籍美国也比较容易。因此一直有人把墨西哥当成移民欧美的中转站。

和其他的中等国家相比,墨西哥的制造业排名并不算低。那为什么墨西哥制造在我们生活中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

两个原因。从消费品来说,墨西哥的大部分工业产品在北美自贸区内部消化了,中国市场看不到,所以还不如孟加拉国造衣服给人印象深刻。从大型设备和耐用品来说,墨西哥缺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制造业品牌,虽然制造业产值大于巴西,但是造不出支线客机这种集成产品,只能搞一些零配件,所以存在感很差。

比如说汽车工业。墨西哥是全球第六大汽车生产国、第五大汽车出口国,本国17%的工业产值,30%的出口都要靠汽车。2019年墨西哥生产了375万辆汽车,一半以上出口,主要的市场是美国。同时墨西哥也是世界上自主品牌存在感最低的汽车生产国,出口汽车一般都被认为是美国、日本、德国的产品。

又比如说电子工业。这几年因为中美贸易战,墨西哥的电子电气产业增长不少,主要向美国和加拿大出口,中国品牌也打算过去建工厂了,绕过美国制裁。2020年韩国LG电子在墨西哥的电视机产量增长了30%,中国TCL在墨西哥增加了三条生产线,造大尺寸的电视,海信、创维、康佳也正在墨西哥开厂的路上。

但就算是有贸易战这么好的机会,也没有听说墨西哥本土的电子品牌做起来。墨西哥目前拥有4家世界500强企业,墨西哥石油公司、美洲电信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这三家听名字就知道是依托本土市场的企业,其中美洲电信的老板卡洛斯垄断了墨西哥的国内电信市场,当过好几年的世界首富。另外一家墨西哥世界500强是Fomento公司,主要业务是由可口可乐提供饮料生产外包,以及在墨西哥全国经营连锁便利店,所以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也没有什么存在感。

为什么墨西哥的工业产值并不低,但一直没有知名的企业品牌呢?

中国、日本在大规模和美国进行贸易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基础科研能力,所以能够借助美国市场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而墨西哥距离美国太近,19世纪开始就遇到了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国。对于墨西哥本国的资本来说,就地支持基础研究,做大品牌,阻力太大,不如给美国做配套,美国资本更是可以直接利用本国的研发能力和品牌。所以墨西哥只能被动接受美国溢出的工业,不能主动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是“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的含义。

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美国工业越来越发达,本土的工资越来越高,向邻国转移的产业也越来越多了。美国资本吃肉,墨西哥当然也可以喝汤,而且汤的质量会越来越好。但无论如何,墨西哥没有自己决定喝什么汤的选择,甚至没有喝不喝汤的选择。现在美国自己的制造业开始空心化了,墨西哥的工业发展也就撞上了天花板。如果美国为了安抚本国的民众,要搞制造业的回流,那墨西哥的工业反而会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在这种局面下,墨西哥人口相对产业规模反而过剩,所以黑社会不缺人力,甚至不缺资源,在局部的地区能够压倒政府。

缺少产业升级能力,缺乏核心技术,墨西哥的外资随时有撤走的选择。所以墨西哥对外国资本没有议价的资格,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劳资冲突都处于弱势。过去的20年墨西哥的罢工急剧减少,从2012年到2018年墨西哥总共只发生了22次罢工,而且只有5次的罢工规模超过1000人,这相对于1.3亿人口来说聊胜于无。

过去几年对于墨西哥来说唯一值得庆祝的事情就是特朗普上台快速发动和中国的贸易战,导致一部分中国的对美出口产业转移到墨西哥。2019年墨西哥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才是最希望中美贸易战持续的国家。

但如果墨西哥一直保持现在的产业水平,只有规模没有品牌,只有生产线没有核心技术,就算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墨西哥分到的份额也不会再增加多少了,印度都比墨西哥的机会更多。

墨西哥是全球最早建立稳定左翼政权的国家,也搞过社会革命,为什么不能暂时隔绝美国经济压力,选择独立的产业路线呢?

墨西哥的确是最早一批稳定的左翼政权,甚至苏联都从墨西哥学了很多经验。1910年墨西哥爆发了革命,50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分配给二百万农户。1917年的宪法规定了很多工人权益,比如说八小时工作制,罢工权,每周休息一天,解雇赔偿。1917年宪法还规定了土地国有制,禁止宗教团体从事教育,国家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照顾孕妇。苏俄1918年制定宪法就借鉴了很多墨西哥的宪法内容。后来托洛茨基逃到了墨西哥,也是因为这里愿意庇护流亡的左翼革命者。

1934年卡萨纳斯总统上台进一步分配土地,建立了集体制的村社,把石油工业和铁路收归了国有,给革命制度党带来了长期执政地位。按道理说,墨西哥是有能力策划独立经济发展路线的。

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方面的绿色革命在墨西哥取得了初步胜利,墨西哥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还能少量出口,可以提供大量的工业劳动力,墨西哥就是趁这个发展机会提升到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同时墨西哥还搞了进口替代政策,用关税壁垒扶植本国工业,让工业慢慢的积攒利润,培养研发能力,最终有资格和发达国家竞争。

但是进口替代政策天生就有内外两方面的阻力:

从国家内部看,搞进口替代意味着对工业进行补贴,无论是加关税这种全民承担成本,还是直接给企业财政补助,这都是向工业部门转移利润,希望他们有产业升级的能力。这就遇到了一个最直接的问题,钱从哪里来?对于中国和早期的苏联来说,相当一部分成本是农业承担的,国家低价从农村购买一部分口粮,甚至廉价收购粮食出口换外汇补贴给工业部门。同时国家限制一部分工业品供应,客观上提高了本国较差工业品的价格,再从农村转移一部分资源。

但是墨西哥很难做到这一点,它的土改不彻底,保留了一部分庄园,剩下的土地分给农民搞小农场,政府也没有办法控制农业的全部剩余资源,所以墨西哥补贴本国企业的资源,很大程度是通过借外债拿到的。1982年债务危机爆发,墨西哥的进口替代政策就算走到头了。

在外部来说,进口替代不是国家的终极目的,谁也不想长期补贴落后的产业,而是希望本国企业尽早发展起来,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在自由贸易状态下和外国平等竞争。墨西哥1982年的债务危机和石油价格波动有关系,但是归根结底是补贴的时间太长了,政府承受不了持续的投资。

所以最好是有那么一段时间能够自由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同时还能够继续用关税保护本国的产业,这样在保护产业的同时可以逐步赚一些外汇,也能探索和发达国家进行自由贸易状态的时机。然而美国和欧洲单方面开放市场不反过来提太多的条件,这种好事不是每个国家都能享受到的。

二战以后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国和苏联附近,不优待就要倒向中苏阵营的国家,比如说韩国、日本、泰国都因此得到了单方面保护自己产业的机会。就连中国自己80年代也因为站在北约一边对抗苏联,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外贸环境。

墨西哥远离欧亚大陆,根本没有导向苏联的选择,所以往往只能在闭关锁国和彻底开放之间二选一。当遇到债务危机被迫开放的时候,墨西哥所有工业企业无论是不是准备好了,都必须暴露给全世界的竞争对手。所以墨西哥最终丧失了主导自身工业化的机会。

现在墨西哥的石油产量已经从最高峰的两亿吨下降到1.4亿吨,很难填补本国的财政缺口。在几轮债务危机以后,墨西哥的商业银行体系几乎全部外资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以后,北美的廉价农产品涌入了墨西哥,低效率的小农场快速破产。所以墨西哥经济停留在人均1万美元的水平上,社会秩序越来越坏。在可期望的未来,墨西哥没有快速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

中国需要重型火箭不信俄罗斯画饼

2月15日俄罗斯政府宣布要和中国联合建立月球科研战,2月16日塔斯社宣布俄罗斯计划利用四枚安加拉系列运载火箭实现载人登月计划,四次发射分别要送载人宇宙飞船、轨道舱、登月舱和两个氢氧火箭进入轨道,对接之后组成登月系统。督工你怎么看待俄罗斯的登月计划?中俄合作能不能让中国节约一部分的资源呢?

这是俄罗斯再次挖箱底凑出来的方案,很符合俄罗斯现有的技术水平,但也因此包含了巨大的风险。如果中国是为了和美国争面子,到月球插一面旗就算成功,倒也不妨试试。但如果中国把登月当成探索宇宙长期计划的一部分,要考虑安全和代价,就没有必要强行去配合停滞的俄罗斯技术。

一次完整的登月任务包含了四个模块,奔月、绕月、登陆、返航,先用大推力的火箭发动机克服强大的地球引力,送整个登月系统去月球,到达月球轨道以后用小推力的火箭系统送登月舱完成登月,最后抛弃大部分重量,用最少的能量克服较小的月球引力,只把载人部分送回地球。

在50年前的阿波罗登月时代,轨道对接技术还不够完善,所以美国采用了整体发射模式,整个登月系统合在一起发射出去,到了月球轨道再分出登陆舱。这样的设计主要问题是需要超大型火箭,大型火箭系统复杂,带人上天风险比较高,所以当时就有人认为阿波罗计划存在很大的赌博性质。苏联人也想试试和阿波罗登月差不多的方案,但是自己的N1大型火箭失败了,只能放弃登月。

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美国、苏联和其他国家都反思过登月方案,认为可以把宇航员用普通的中型火箭送到地球轨道上,然后用重型火箭发射登月系统,在地球轨道对接以后再去月亮。这样万一登月系统的重型火箭发射过程中出问题,不至于带着宇航员一起死。反过来说,重型火箭不载人,安全系数可以低一点,造价也低了不少。

俄罗斯这次用四次发射来组建登月系统也是类似的思路。但是前面提到的阿波罗登月反思方案都是两次发射一次组装,然后去月球,俄罗斯是4次发射至少3次组装,三倍的组装过程。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组装飞行器和地面生产线上固定组装是不一样的,每个已经在地球轨道的部件都有自己的轨道,需要慢慢调整轨道才能实现轨道交汇,期间耗费很多燃料和时间,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就花了两天时间才完成。

而且俄罗斯现在并没有同时发射四发火箭的能力,必须找四个发射窗口器才能完成发射,如果任何一次发射因为天气、故障等原因延误都会影响整体方案。更要命的是俄罗斯准备的登月氢氧发动机使用超低温燃料,就算在太空里也不适合长期储存。所以动力系统上天以后必须尽快完成组装,开始奔月,不然整个任务就会失败。三次对接明显降低了登月的成功率。

前些年我国也有专家提出类似的方案,用中型的长征五号火箭多次发射,在轨组装登月系统。但是最后我们自己否定了方案,还是决定开发大推力大载荷的长征九号火箭,一次性把载人部分之外的载荷全部打上去,再轨组装一次就要去月球。

美国人这一轮登月是准备使用重型sls火箭的系统,单次入轨重量95吨到130吨,也是在轨组装一次就要去月球。就在今年1月16日,美国测试SLS火箭系统,一级火箭出现了故障,算是严重的挫折。但是美国有钱也有储备技术,所以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明天2月25日,美国就要进行第二次sls火箭系统测试。

俄罗斯这边本来也有对应SLS火箭或者长征九号的重型火箭叶尼塞火箭系统,低轨载荷103吨。而且本来俄罗斯的登月计划也是基于这个叶尼塞火箭的,计划起飞重量3281吨,比美国SLS火箭多了600吨。但是俄罗斯实在是没钱造大火箭了,1月14日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理事会建议推迟叶尼塞火箭的开发。在这个背景下,俄罗斯只能用现有的安加拉火箭搞登月,这是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开发的最重要的航天系统。

当然安加拉系统也是刚刚开发出来,需要足够多的测试才能用于载人航天,比如说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打了5次的土星5号才轮到最终登月的阿波罗11号。安加拉系列火箭到现在只试射了两三次,最重型的安加拉火箭第一次商业发射本来预计上周启动,结果推迟到2022年,俄罗斯方面说是韩国的卫星原因,具体情况就很难说了。好在安加拉系统很多技术曾经拿到韩国测试,就是韩国罗老号火箭的第一级,虽然前两次都失败了,但是第三次成功,很多技术都得到了验证。所以俄罗斯拿出安加拉火箭给中国画饼,说一起来搞这个登月项目。

开发重型火箭是很烧钱的,美国人的sls火箭到了2020年已经花掉了186亿美元,每次发射还需要20亿美元,五次发射就差不多是300亿美元左右的成本,这才能把这个型号落实。俄罗斯拿不出这笔钱,只能退而求其次,推荐省钱,但是风险大的方案。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重型运载火箭迟早要搞,不登月也绕不过去,所以我们还是要坚持搞长征九号,甚至还有平行的方案。毕竟登火星也要重型火箭,总不能说登月拼装3次,登火星拼装20次。如果现在选择便宜方案,中国恐怕是受不了潜在的代价。

更何况对于有能力搞技术升级的国家来说,重型火箭也不会一直这么贵的。马斯克现在正在开发重型猎鹰火箭,号称每次发射只要一两亿美元,他已经向火星轨道送了一辆跑车了。如果马斯克的计划成功,中国必然也会跟进,到时候就更不会选择俄罗斯的中型火箭登月计划了。所以俄罗斯这个在苏联遗产上打滚的多次发射方案,最好还是像苏57战斗机那样,或者像基辅号航母那样拿到印度去忽悠,中国这边和俄罗斯签方案多半只是敷衍一下普京。

好,240期睡前消息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五再见。


239“30 年启蒙失败”,但还是要给财新网加油241抗癌药进医保 未必是穷人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