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050

和前韵

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忆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濛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微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勍者。春草梦,也宜夏。

【校】

〔题〕四卷本丙集无。

〔更忆〕四卷本作“更隐”。

〔微澜〕六十家词本作“澂澜”。

【笺注】

〔东野〕唐 孟郊字东野,其诗均苦思而得,深为韩愈所推重。又,三山志谓福州 东禅院有东野亭,蔡襄书额。未知此处果何所指。

〔风流处士〕指林逋。

〔水仙祠〕在杭州 西湖。苏轼 题林逋诗:“不然待配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咸淳临安志七十一祠祀一:“水仙王庙,在西湖第三桥北。”同卷载袁韶 水仙祠记有云:“质诸临安志,广润龙君祠即水仙王庙。按钱塘水仙之事,始见于苏文忠公诗。石本今存,自书其左方曰:‘今西湖有水仙王庙。’仙之庙于湖,公在守时盖无恙。后莫知庙所在。……故赵君夔注苏公诗,考验无所得。”

〔小孤、彭郎〕归田录卷二:“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嶷然独立。而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苏轼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按:小孤山在今江西 彭泽县北,安徽 宿松县东。彭郎矶在其对岸。二山与此词自不相及,盖借指福州 西湖耳。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六谓福州 西湖中有孤山,辛词因由此而及彼也。

〔谁解至上林写〕司马相如 子虚赋:“子虚曰:‘……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齐东陼巨海,南有琅邪……秋田乎青丘,傍偟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奏之天子,天子大说。其辞曰:‘……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按:稼轩用司马相如 子虚上林事,其意即以福州 西湖方之临安 西湖也。

〔鸡豚句〕韩愈 南溪始泛诗:“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琉璃〕杜甫 渼陂行:“波涛万顷堆琉璃。”

〔对玉塔句〕苏轼 惠州作江月五首其一云:“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辛词此句即用苏诗意,谓福州 西湖亦似杭州 西湖也。“玉塔”非实指某塔,乃指月在水中之倒影而言。查慎行注苏诗,谓玉塔指惠州 丰湖旁之大圣塔,非是。陆游 入蜀记七月十六日:“是夜月白如昼,影入溪中,摇荡如玉塔,始知东坡‘玉塔卧微澜’之句为妙也。”又元好问 济南杂诗:“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此均可证知玉塔为指月在水中倒影为达诂也。

〔雁鹜〕喻文吏。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陆游 送张叔潜编修造朝“安用雁行排院吏”,官居戏咏“衙退庭中立雁空”,灯下阅吏牍有感“正苦雁行须束缚”,皆用韩文。

〔春草二句〕见卷二鹧鸪天(木落山高一夜霜阕)“春草梦池塘”注。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