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性有关的犯罪动机是最复杂的

字数:3084

窦文涛:震动全国的某地“连环杀人案” [74] 终于告破了,我觉得老百姓对这个案情都知道了,连篇累牍都是这个报道,可是我们就一直要等到今天 [75] 请李玫瑾老师来给我们讲讲课。

李玫瑾:这个案子,我真的是多少媒体全拒绝了,没有谈。为什么呢?因为它热度太高了,我又担心会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歧义,所以一直就没有谈。

窦文涛:现在好了,来个马后炮,它没那么热了,您正好可以给我们分析分析了。

李玫瑾:你们想知道什么?

窦文涛:这个男的,周围人都说他看上去老老实实的,完全没有任何异状。

李玫瑾:对,你说的这个问题在研究犯罪心理当中特别常见。很多案件在外人看来都觉得特别不可理解,甚至曾经有一个老先生是精神病医生,几乎每发生这样一起案件他就说这人有精神病,比如说在宿舍杀害同学的马某某有精神病,又说在某县道观里杀了10个人的邱某某有精神病,还有很多杀人案件他也说有精神病。这个案件,我估计他要是评价的话,也会说案犯高某某有精神病。但事实上,精神病人作案基本上不用鉴定,人一看就会知道他有精神病。有很多犯罪人并不是精神病人,我们把他们叫作变态。“变态”这个词是相对于“常态”而言的。常态复杂在哪儿呢?有一种常态是人和人比,比如说绝大多数人都不干这事。还有一种常态是指他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比,比如说他在生活中一天有一百个行为的话,他做这个特别变态的行为可能在其中占不到3%或5%。前一种和大家相比的话,很容易把他视为一个和人类不同的异类,但是和自己相比的话,这种就是在我们刑事侦查或者犯罪心理研究当中最常见的变态。这种人在生活中完全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只在做这个行为的时候和自己的常态不太一样,和大家的常态也不一样,所以这种变态对于我们侦查来讲是特别难的。

余世存:这就不是一个社会问题了,而是人群中就有这样比例的人。

李玫瑾:对。

窦文涛:他是哪个基因不对吗?

李玫瑾:我觉得白银这个案件的嫌疑人没有基因不对,应该说还是他的心理问题吧。

窦文涛:他为什么专找穿红衣服的下手?

李玫瑾:这个我觉得不真实,这是媒体的话,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包括像某市那一系列案件 [76] ,当时也说他爱找穿红衣服的,这个好像是大家的一种误传吧,类似于把这理解为斗牛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并不是穿了红衣服才招来犯罪人。白银这个案件中有几个人都是在家里遇害的,她们根本就没有出去,所以跟穿红衣服没有关系。大家不要以为穿了红衣服就容易成为被害人,其实没有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个误解或者误传。

窦文涛:那他性方面的心理呢?

李玫瑾:这个案件是属于很典型的变态。所谓“变态”,用一些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他做这个事情和我们通常所需要的是没有关系的,是多余的东西。比如说,他把人杀完以后强奸,临走之前还把人摆一个姿势,这个摆出来的姿势就属于多余行为,这就叫变态。

余世存:这个人是杀完人以后在脸盆洗手。

李玫瑾:现在我们知道他第一起案件可能跟盗窃有关,后边有几起跟性有关,问题是他做完之后还会把人的一些器官摘走,这就叫多余行为,这个行为就比较变态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案件从整体上来看,除了他这个行为是变态的,他所需求的东西,也就是他要满足的东西,仍然是常态。

窦文涛:他要满足什么呢?

李玫瑾:第一个案件是为了盗窃,他遇到了这个事主,然后用他的话来讲就是去攻击。在这个攻击的过程中,她可能又是一个很漂亮的女性,他就做了窥视这样一些动作。后边的案件呢,他基本上就带有性的目的了。我认为在性犯罪当中,动机可分为五六种。第一种就是纯粹为了性的满足,比如强奸、猥亵。第二种是为了报复,就是他恨女性,他把性的行为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同时他还带有攻击性。第三种和报复特别接近,叫施虐狂。但施虐狂不是报复,他要得到的性满足,是由见血或者惨叫这种东西来唤起他的性高潮。这种我们一般称之为变态,叫作施虐的性攻击。还有一种是好奇,比如说他很久没见过女的了,或者没做过这种行为。我们有一些案件很带有这个特点,比如说一个人在监狱里关了十年,出来以后碰到一个妓女,这个妓女让他体会到了这种感受以后,他就想再做,这时候就开始杀人。

窦文涛:他为什么要杀人呢?

李玫瑾:因为他要付钱嘛,把人杀掉不是就不用付钱了吗?他又想得到性满足,又想不花钱,那把女的杀掉是最简单的办法。

窦文涛:这种人的头脑中有没有犯罪要承担杀人偿命后果的弦呢?

李玫瑾:没有。他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命也不值钱,反正偿了就偿了,你抓住我的话,我就是死,你抓不住我的话,我就这么做。他为什么要杀人呢?因为杀了以后你就不知道了,你至少破案有难度了。一些少年也会有这种情况,比如十七八岁的看完电影以后想干这个,目的就是想体会一把,像这种也是出于好奇。我已经分析四种了,还有很多种,跟性有关的犯罪动机是最复杂的。

窦文涛:我们很感兴趣,跟性有关的还有什么犯罪动机呢?

李玫瑾:还有一些就是稀奇古怪的动机了,比如他想做一种体会,就把一些女的弄到家里头,慢慢地做他想体会的东西。专门研究人的心理问题的弗洛伊德,就讲到性的问题不光跟生殖有关,它还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有些犯罪可能没有实质的性行为,但是他就扎女的,你问他为什么不扎男的只扎女的,他自己回答不上来,但是在我们看来,他是用扎刀的行为来代替一种性行为,也是一种性攻击。

窦文涛:我记得小时候公共游泳池里经常有流氓拿刀片嚓一下,女的在游泳池里感觉不到疼,一上来发现她的大腿被划开一个口子,肉都翻开了,我都见过。那是不是也是一种带有性动机的伤害?

李玫瑾:对,那带有性的攻击。弗洛伊德提出一个观点,我是比较认可的。他说人在成长过程中,早期对母亲的要求可能就是吃奶,也就是乳房和怀抱,后来慢慢就要求很多了,包括自己身体的部位他也会玩,他觉得玩玩很快乐,然后再长大就要求性了,但是我们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会给他提出一些要求,最重要的是会给他一些生活的乐趣,转移他的这种需求,这就叫升华。可是,这个社会化过程中一旦有缺陷的话,这些东西都会保留,包括同性恋实际上也是在发育过程中对性的对象产生问题。这些现象都跟性有关,所以性是非常复杂的一类心理问题。

窦文涛:你说同性恋是在发育过程中对性的对象产生问题,难道我们曾经有一个阶段对性的对象是停留在同性身上吗?

李玫瑾:对。孩子小的时候,最大的需求应该就是母亲吧。当然,这个有可能是女孩和母亲的关系,也有可能是男孩和母亲的关系。但是,你会发现孩子再长大的话,他就会有同伴关系了。在同伴关系的早期,像幼儿园和小学初期,孩子是没有性别的,那时候叫中性。什么时候开始同性的?就是青春期前期,一般就是小学五六年级至中学。你会发现那个阶段有个现象是男孩和男孩一堆、女孩和女孩一堆,这个就叫同性发展。同性发展就是在大家逐渐长大的时候,要寻找跟自己相同的人作为依赖。在这个依赖的过程中,有的人满足得非常好,有的人满足得就稍微差一点。满足得好的话,他就会跟同性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关系。但有的人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了,不愿意再往异性上发展了。正常情况是,16岁之后就是花季了。所谓花季,就是开始对异性感兴趣了,已经放弃同性了。也就是说,同性已经完全满足他了,他可以去接触异性了。可是,有的人同性一直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说同性很单一,而在异性上又有挫折,这时候就会停在同性上。同性恋有两种,一种叫真性的,一种叫假性的。真性的跟生理上有关,而假性的往往跟他的经历有关。所以,性的概念是非常大的一个概念。性的异常有的是跟生理遗传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多数还是和他的生活发展经历有关。

窦文涛:所以,性决定了太多东西。

余世存:李老师,那你是不是说变态人格或者变态人也是由性在主导一切?

李玫瑾:变态的话,应该是以性为核心了。我们讲人最基本的需求,中国历史上告子有一句话叫“食、色,性也”。当然,他说的这个“性”是指人性,而这个“色”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异性这个“性”了。“食”呢,你来自不同的民族,你可以上手吃,你可以下嘴吃,你可以生着吃,你可以活着吃,除了人肉不能吃。也就是说,在“食”的问题上,我们的禁忌相对比较少,有一些民族可能有一些禁忌,但多数民族是没有的。但是,在“色”的问题上你会看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禁忌。这个禁忌,除了宗教以外,还有道德,还有法律。为什么呢?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跳出个人来看的话,这个禁忌就涉及一个民族的选择了,那就是要优生优育,为了让这个民族更强大。在我们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它是通过家庭来完成这个社会化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了,非常复杂。


第十三章 性变态者藏在正常人的面具背后从小被宠溺的人容易心气高而能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