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当中有一种嗜血的本能

字数:1673

窦文涛: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动物,会不会我们人性当中真的有一种从杀戮中得到快感的本能?

李玫瑾:没错。在人性当中,我们常常讲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说到自然属性,实际上人和动物是一样的。你知道动物有一个什么特点吗?尤其是在海洋中,一旦见到血,很多动物都会过来的,像鲨鱼一样。人也一样,只要一见到血,会很兴奋的。你看有好多人刚上战场的时候,一听到子弹声、炸弹声就抱着脑袋,当他一看身边有一个人倒下了,血突突突地往外冒的时候,他立马就会蹦起来,玩命起来,出现一些我们平时见不到的行为。所以说,这就是人本身含有的一种东西。

窦文涛:嗜血的本能吗?

李玫瑾:嗜血的东西。所以,有的时候一见血以后,人会出现很疯狂的一些行为。

窦文涛:但是,高某某奸杀女性以后还摘走了一些器官,这又是为什么呢?他是求性的满足吗?按说他结婚了,有老婆了,还有孩子。

李玫瑾:这个问题,我现在只能是推测了。我为什么想了解他的母亲离开他的时间呢?因为我们知道人的心理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人在最弱小的时候会有一个依恋对象,那时候他其实对人的整体感觉还是没有的,他所依恋的就是抚养人的怀抱和气味,比如母亲的乳房或者母亲爱抚他的那个手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有比较好的一个记忆,但是又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问题叫停滞,有的是属于退缩性的停滞,有的是属于需求性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满足,以致他后来在潜意识中一直想得到这个东西。

窦文涛:比如说女性的乳房。

李玫瑾:对,乳房或者她的手,或者她身体的一个部分。这种状态一般都和他早年的这种东西有关。但是,因为目前我还没有接触到这个案犯,所以我不太了解他这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有时候你问也问不出来,因为他完全不知道。我们有时候分析人的变态会用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东西。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潜意识。“潜意识”是什么?我不解释,它太复杂,我就讲一个最简单的东西。事实上,它就是一幅画面。“意识”这种东西,它更多的是心象。“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原型的方式在心里存在的东西。我们知道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来自眼、耳、鼻、舌、身五官,这五官都可以有象,问题是我们早年的象更多的不是我们意识到的象,而是一种肌体的接触,或者一个气味、一个声音等。比如说,我一睁眼看到的就是乳房,所以我脑海中的画面就是这个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变态会把乳房割走的一个原因。事实上,就是这个象给他留下一个比较深的东西,而这个东西他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没意识到,但他就是想得到。这就是变态的一个原因。

心象即人通过外部感知觉获取的事物刺激形象在内心呈现的一种心理图像或心理景象。简言之,心象即心理之象,多见于视象,还可包括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之象。心象有从感知觉获得的象,如感觉后象、表象;也有从思维创造形成的象,如想象、幻象等。心象可被视为认识中能够将感知觉、记忆与思维融合在一起的现象,其中“象”源于感知的原材料,而记忆和思维将其加工为虚拟存在的心象。

凡以原型的方式在脑中显现出来的“象”就是表象。表象指在脑中保留的、接近事物原型的表面形象,如某人长相、说话原声等。表象既有原始感知的直观性,又有记忆后的间接性和模糊性,从而为人能够摆脱实物进行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与想象奠定了基础。

在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想”就演绎为想象。想象是思维的初级形态,是以表象为基础,通过分解、组合、夸张后形成新的心象过程。想象可以让人在内心构建一个画面,一个虚拟的情境,一个故事情节,一个即将发生的场面等。想象是极普通的、人人皆有的心理现象。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心理基础,也是形象设计、场景设计、情节设计的心理基础。

幻象则是从幻想、幻觉或梦境中产生的形象。幻象往往是个人渴望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发生,进而出现在人们内心中的一种心象。这种幻想也与想象有关,不同点在于,想象解决的是现实问题,而幻象解决的是心理陶醉与心理满足的问题。

当一个人过分地、长时间地在内心进行这种主观虚幻的想象活动,就会阻断其对外界的注意和真实感知,并以大量虚幻信息进行组合,进而形成虚假的心象。这种心态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让人出现相应的心理病态现象。例如,因崇拜某类人而幻想自己成为那种人,诸如有钱人、飞行人、皇上甚至杀手等,然后在内心不断地重演这种幻象。这种心态容易让幻想者最后成为不能正常反应外界的现实刺激并出现让人不能理解的行为的精神异常者。许多气功练习者出现精神上的幻觉就与这种幻想后的幻象有关,一些幻想类的杀手也有类似的心理背景。

——摘编自李玫瑾专著《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从小被宠溺的人容易心气高而能力低情感发展不完整的人是“有毒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