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频换主帅,难挽狂澜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杨嗣昌死后,明思宗一时找不出合适的督师人选,四月经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推荐,只得任命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代杨嗣昌总督陕西、湖广、河南、四川、山西及大江南北诸军,仍兼陕西三边总督,照样赐给尚方剑和督师印。丁启睿,河南归德府永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举进士,崇祯初年开始涉足政坛,初为文职官员,崇祯十一年(1638年)代孙传庭任陕西巡抚,两年后因杨嗣昌之荐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郑崇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丁启睿原本是个庸才,担任督抚期间,凡事小心谨慎,既无过亦无功,对升任总督节制五省及大江南北军务,对付李自成农民军,更是手足无措,莫知为计。
李自成攻入河南后,在几位谋士的帮助下,针对当地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赋役苛重的状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所谓“均田”,就是反对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包含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不过,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贵族官僚和地主或被杀、或逃亡,荒废的土地较多,农民可以随时随地耕垦,农民军没有采取过具体的土地分配举措。所谓“免粮”,就是减免税粮,实行“不催科”“三年免征”的政策。当时的民谣唱道:“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农民军还针对官府对城镇商人的横征暴敛,提出“平买平卖”的政策。这些口号和政策的颁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李自成的队伍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攻占洛阳后,李自成得知开封城守副将陈永福率兵前来支援洛阳守军,开封防御力量因此大为削弱,遂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间率部南下,佯攻汝州(今河南临汝),然后掉头向东北方向挺进,准备袭取开封。开封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正如当时的汜水知县周腾蛟所指出的:“汴城(开封,五代梁、晋、汉、周与北宋皆定都东京开封府,此地隋、唐时为汴州,故又称为“汴京')不守是无河南,河南不保是无中原,中原不保则河北之咽喉断,而天下大势甚可忧危也。”李自成农民军于十二日抵达开封城下,立即大举攻城。河南巡抚高名衡急忙调动所有能够动员的力量上城固守。开封城在金代经海陵王的重新整修,城高墙厚,墙基深入地下数尺,特别坚固,农民军连续攻城七昼夜未克。李自成又在观察形势时被敌箭射中左眼,而往救洛阳的陈永福又已回师开封,农民军只得撤围,转移到密县、登封、暠县一带。
七月,因与张献忠发生意见分歧,罗汝才率部到达河南淅川,与李自成部会合。史载:“自成之兵长于攻,汝才之兵长于战,两人相须如左右手。”李、罗的联合,使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农民军力量大增,对明王朝的统治构成最大的威胁。
奉命督师的丁启睿出潼关后,得知李自成正围攻开封,有众数十万,不敢往救。又听说张献忠在光山、固始一带活动,力量较弱,遂传檄左良玉对其发动进攻,与张献忠激战于麻城。此时开封告急,明思宗催其往援。丁启睿回答说,我正同张献忠作战,无法分身赴援!明思宗无奈,只得接受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建议,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五月将关在狱中的傅宗龙释放出狱,命为陕西三边总督,专力征剿李自成农民军。
傅宗龙,字宗纶,云南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成进士。天启年间,因在贵州参与平定安邦彦叛乱而威名大震。崇祯三年(1630年)因孙承宗之荐,擢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后因小过被夺官。崇祯十年被重新起用,入川征剿农民军。两年后,因杨嗣昌之荐,召为兵部尚书。他生性耿直,陛见时滔滔不绝地力言民穷财尽,惹得明思宗不高兴。杨嗣昌出任督师后,傅宗龙又批评他“徒耗敝国家,不能报效,以气凌廷臣”。不久,明思宗即以戏视封疆大臣的罪名将其逮捕下狱,在狱中关了两年。
崇祯十四年(1641年)六月,傅宗龙到达陕西,与陕西巡抚汪乔年共谋“平贼”之计,决定尽括关中兵饷,但属县皆遭旱蝗之灾,已无法提供所需之兵饷。九月四日,傅宗龙只得率总兵贺人龙、李国奇所部陕兵两万出关,与保定总督杨文岳率虎大威所部保兵两万,在新蔡会师。次日渡过洪河到达龙口,准备北上项城。此时李自成与罗汝才在洪河上游,拟渡河西攻汝宁(今河南汝南),侦知官军的动向,即将精锐埋伏于孟家庄附近的树林里,而以部分兵力架桥佯渡诱敌。傅宗龙令全军奋力追击,行至孟家庄,解甲觅食,被李自成的伏兵打个措手不及。贺人龙、虎大威、杨文岳纷纷卷甲逃窜。傅宗龙打了一阵,也在九月十八日夜半突围而逃。次日中午,他尚未逃到项城(今河南沈丘)即被农民军追及俘杀。
项城之战后,李自成、罗汝才转向西北,于十月攻破叶县,杀死叛徒刘国能,又攻舞阳,在北舞渡杀死叛徒李国庆。十一月,包围南阳,击杀守将猛如虎,俘杀唐王朱聿模。十二月,乘胜挥师北上,迭克开封属县十几座城镇,第二次进围开封。农民军见城墙坚固难攻,采取挖地洞用地雷爆破的方法,想炸开城墙,但未获成功,反使自己的一些骑兵受到意外损伤。听说左良玉正率部赶来驰援,李自成、罗汝才乃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十五日撤离开封,回师迎击左良玉,将其包围于偃城(今河南漯河偃城区),但因新任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率兵来援,农民军未能攻破偃城。
汪乔年,字岁星,浙江遂安(1959年没入新安江水库)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自负才武。崇祯十四年(1641年)出任陕西巡抚,曾奉诏掘毁李自成的祖坟。傅宗龙死后,明思宗命其为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火速出关,与左良玉夹剿李自成。当时关中精锐已尽没于项城,他收散亡、集边卒,勉强凑集马步卒3万人。崇祯十五年正月率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出潼关,二月到达洛阳。汪乔年认为,农民军锐气正盛,如果直赴郾城,难与争锋,不如直扑农民军的后方基地襄城(今河南襄城县),李自成势必回救,郾城之围可解。于是,他将步兵和火器留在洛阳,亲率两万骑兵,于二月十二日进占襄城,命总兵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各为一路,进驻城东40里处,以声援左良玉。李自成因汪乔年掘其祖坟而恨之人骨,得知其进占襄城,即亲率主力数十万人前往,准备与之决一死战。汪乔年的军队根本不堪一击,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总兵不及接火就掉头逃窜,左良玉在郾州解围后也不派兵来援。汪乔年仅率千余步卒守城,兵败城陷,被农民军割去舌头,寸磔而死。
李自成攻占襄城两天后,拔营东向,连克豫东大批城镇,三月又克睢州(今河南睢县)、归德(今河南虞城)。四月中旬,李自成、罗汝才部同河南一支起义军以袁时中为首的小袁营会合,于十六日占领杞县,从而扫清了开封的外围。五月初二日,农民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开封,次日大部队到达。他们吸取前两次攻城受挫的教训,没有贸然攻城,而是采取围而不攻、长围久困之战法。
明思宗得知农民军再围开封,斥责督师丁启睿,令其从速赴救。丁启睿乃于五月中旬,与保定总督杨文岳、总兵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等率领18万官军,号称40万,救援开封,到达朱仙镇(在今河南开封西南)以东的水波集。李自成撤开封之围,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迎击。为了截断官军的退路,农民军先在朱仙镇东南要道上挖掘一条深广各两寻(1寻为8尺)的长堑,然后与官军展开激战。丁启睿辖下的四镇兵马矛盾重重,他命诸路军发起攻击。左良玉以农民军士气正盛不可击。五月二十二日,农民军筑起3座土山,据高用大炮轰击左良玉阵地。左良玉急忙率部拔营撤退,狂奔80里,来到长堑之前,弃马过堑,被农民军追至掩杀。左良玉仅以身免,逃往襄阳。丁启睿、杨文岳在总兵杨德政、虎大威的护卫下,逃往汝宁(今河南汝南)。农民军追击400里,俘获数万官军、7000匹马骡。丁启睿的督师敕书、官印和尚方剑全部丢失。明思宗得报,非常愤怒,下令将丁启睿逮捕下狱,杨文岳革职候代。三总兵中,左良玉率先逃跑,但因兵多势大,未受惩处,虎大威后中炮死而免诛,只有总兵杨德政被处斩。
明思宗眼看李自成、罗汝才联军在河南境内所向披靡,剩下周王的封藩之地孤零零地处于农民军的包围之中,心中十分着急。回顾官军的表现,不禁感到十分失望与愤恨。几年来,许多武将拥兵自重,不听调动,一遇劲敌便率先逃命。其中,尤以屯驻河南、湖北的左良玉部和统率陕兵的援剿总兵贺人龙,最为骄横跋扈。左良玉在杨嗣昌督师时就不服调遣,继任督师的丁启睿对他更是一筹莫展。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以周延儒为首的大臣廷议,认为被关在狱中的原户部尚书侯恂曾有恩于左良玉,建议将侯恂释放出狱,用为督师,令督左良玉再援开封。明思宗于是特旨释放侯恂,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并辖左良玉等镇援剿官军,进行南北夹击,以解开封之围。但是,左良玉对侯恂仍然阳奉阴违,侯恂的援汴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就在令侯恂督师的同时,明思宗还命新任陕西总督孙传庭迅速出关,救援开封。孙传庭是明廷的一员悍将,在陕西巡抚任上,曾残酷镇压陕西多支农民军,并设伏俘获高迎祥。崇祯十一年十月,与洪承畴一起奉诏入卫京师。翌年清兵出塞后,明思宗令洪承畴率陕西精锐之师驻守蓟辽边境,他提出反对意见,未被采纳,遂以耳聋为由辞去保定总督之职,因而被逮捕下狱。崇祯十五年正月,见李自成、罗汝才雄视河洛,无人能够抵挡,明思宗不禁又想起孙传庭,便将他释放出狱,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并在文华殿召见,询以“剿贼安民”之策,问他需要多少兵马才能“破贼”。孙传庭蹲了3年的班房,根本不了解外面的变化,以为农民军的力量还同当年一样,信口答道,有5000精兵就已足矣。明思宗非常高兴,命他率禁军往援开封。但未等他出关,开封之围已解,汪乔年在襄城兵败身死,明思宗遂命孙传庭代为陕西三边总督。
孙传庭就任陕西三边总督后,明思宗即密令他处斩援剿总兵贺人龙。贺人龙比左良玉更加跋扈,崇祯九年(1636年)随洪承畴入川追剿农民军,翌年“澡归”陕西。后来两次随陕西三边总督出关皆不战而逃,致使傅宗龙、汪乔年皆被农民军俘杀。崇祯十五年四月,孙传庭檄调各总兵会集西安,在筵席上突然逮捕贺人龙,斩首示众,将其兵丁分隶诸将,提升贺人龙手下的农民军降将、副总兵高杰为总兵,以稳定军心。
就任陕西三边总督后,孙传庭这才觉察到时局的巨大变化,于六月间上疏说:“非练兵二万、饷百万不可。”明思宗认为他出尔反尔,在奏疏上批示道:“但得饷一月,便当卷甲出关,共图歼荡,不得过执取咎。”随着开封形势的日趋危急,明思宗又下诏以巡按御史苏京监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镇兵,催促孙传庭出关。孙传庭推说“兵新募,不堪用”,但明思宗不听,孙传庭只得于九月以总兵高杰为中军,另调总兵左勷、白广恩、郑嘉栋、牛成虎等部东出潼关。
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河南巡抚高名衡眼看开封被围3个多月,外援断绝,粮饷罄尽,遂下令搜刮居民的粮食,以供军饷,结果弄得十室九空,出现人食人现象,白昼行人断绝,鼠雀全无。有人向高名衡提出“决河灌城”的建议,声称决开黄河,可以水淹灌黄河故道上的农民军老营,解围城之急。高名衡与推官黄澍和巡按御史严云京经过商议,决定付诸实施。九月十五日夜,命士卒凿开了朱家寨口大堤企图水淹农民军,同时募民筑羊马墙,以挡水保城。李自成闻讯,立即将部队转移到高地。此时正值大雨连绵,河水暴涨。第二天,河水漫过堤岸,淹没了整个开封城。周王朱恭枵及其家眷、侍卫,巡抚、巡按、总兵等官员,以及城中豪绅皆以乘船逃出,数十万百姓被淹死,农民军也有万余人溺水而亡。李自成只得率部西走,准备入关夺取关中。
明思宗得到开封被淹的消息,下旨慰劳巡抚高名衡,让他回乡养病。过了1个多月,明思宗召见推官黄澍,了解水淹开封的真相。黄澍竟谎称决河灌城之事是农民军干的,还吹嘘自己有守御之功。明思宗信以为真,命他携带10万银子返回河南,3万两赏赐周王,其余7万两赈济宗室、兵民,但黄澍竟将2.7万两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孙传庭东出潼关后,得知开封已遭水淹的消息,转兵南下,向南阳进发。十月初进至郏县,侦知李自成正领兵西进,令郑嘉栋、高杰、左勤等部分别埋下伏兵,由牛成虎领兵作战。李自成率部到达后,牛成虎一交战即佯装败退,引诱农民军进入埋伏地点加以截杀。农民军损失千余人,李自成随即下令撤退,至郏县东北30里的冢头,故意将一批军资器械丢弃道旁。官军追到此地,纷纷争抢,乱作一团。农民军回师反击,罗汝才恰好也率后续部队赶到,一起夹击,大获全胜,歼敌数千。孙传庭率残兵败卒经巩县逃回陕西,明思宗责其“图功自赎”。此战进行之时,因天降大雨,官府运送粮饷的车队无法按期到达,官军士卒既冻又饿,只得采摘青柿充饥,此战也因此被称为“柿园之役”。
当年十一月,清兵再度入塞,京师告急。明思宗不得不调兵遣将去对付清兵,再也无力进攻农民军。李自成农民军在郏县战后,再破当阳,尔后驻屯上蔡、舞阳一带。十一月末到闰十一月初,以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玉贺锦、争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为首的革左五营来到河南,与李自成、罗汝才部会合,农民军的势力更加壮大。
李自成原拟进入潼关,攻取西安,通过郏县之战,知道孙传庭尚有一定实力,遂准备南下先取襄阳,消灭左良玉,但有部下建议:“杨督(杨文岳)以真(定)、保(定)之兵在汝宁,若蹑吾后,非良策也。良玉新败,必不敢救汝(宁),盍先取之?”李自成、罗汝才与革左五营于是联军围攻汝宁。杨文岳因援汴不力而戴罪防守汝守,他令监军佥事孔贞会所率川兵屯守城东,自己所率的保兵屯守城西,企图东西呼应,背城死战。李自成在闰十一月十三日率军进抵汝宁附近,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先集中力量攻城东,击溃孔贞会的川兵,再转攻城西,用大炮猛轰,击毙总兵虎大威、守备蔡浩父子等人。杨文岳退守城中,企图负隅顽抗。农民军将汝宁城紧紧包围起来,四面环攻,破城而入,全歼守敌,生擒杨文岳及崇王朱由樻。杨文岳拒不投降,被农民军用大炮轰毙。
通过项城、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等五大战役,李自成农民军斩杀明将傅宗龙、汪乔年、杨文岳,击败明将丁启睿、左良玉、孙传庭,杀死及收降官军十几万人,据有河南全境。在汝宁之战后,李自成便率军西向,直趋湖广重镇襄阳。左良玉在朱仙镇大败后,撤退到襄阳,招兵买马,拼凑起一支20万人的部队,号称30万,但朝廷只按他的编制供给2.5万人的军饷,其余军饷全靠自行搜刮和掳掠解决,从而引起百姓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他自知无法抵挡李自成的攻势,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大造战舰,准备沿汉水而下逃跑。舰船被当地百姓烧毁,他又抢劫商船备用。十二月初二日,农民军抵达樊城。左良玉即顺江水而下,先逃至承天(今湖北钟祥),又经武昌再逃至九江。十二月初四日,农民军在群众的热烈欢迎之下,占领了襄阳,接着分兵四出,攻下枣阳、宜城、谷城、光化、均州、荆门等地。十二月十六日,又进到荆州,擒杀湘阴王朱俨钾父子祖孙5人。十二月底又至承天,攻打显陵卫,放火焚烧了兴献陵(明世宗生父兴献王陵墓)的享殿。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初二日攻克承天,湖广巡抚宋一鹤畏罪自缢。到崇祯十六年正月,农民军已南跨长江,到达松滋、枝江(在今湖北枝江西南)至澧州(今湖南澧县),北滨黄河,东有归德、汝宁、德安(今湖北安陆),西至潼关、远安,据有黄河以南和湖广的广大地区。
随着农民军在豫、鄂的不断取得胜利,除张献忠以外,各支起义队伍纷纷与李自成部联合作战,这一方面壮大了李自成的实力,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与李自成联合作战的罗汝才、革左五营的马守应和贺一龙虽然都听从李自成的军令,但却不愿归属李自成,希望保持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官军的将帅又利用农民军内部的矛盾进行挑拨离间,终于导致了农民军内部的火并。三月初七日,李自成杀贺一龙,次日晨又杀了罗汝才。罗汝才的部将有的倒向孙传庭,有的降于左良玉,与罗汝才关系较好的马守应则不再听从李自成的号令而独立行动,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病死于夷陵(今湖北宜昌)。罗汝才、贺一龙的被杀,使李自成农民军实现了组织上的统一,有利于其势力的进一步壮大并最后推翻明朝的统治。
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和占领区的日益扩大,李自成开始从流动作战转入守土不流的阶段,着手进行政权建设。崇祯十五年(1642年)冬,李自成开始在占领地区部署诸将镇守,并派官治理。第二年春,他改襄阳为襄京,建立各级农民政权。在中央,建立奉天倡义大元帅府,简称“倡义府”,李自成以“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名义充当最高掌权者,设丞相一人,由牛金星担任,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各置侍郎一名,分理政务;在地方,设府、州、县,分别设府尹、州牧、县令等官。为此,李自成在占领区实行开科取士,选拔一批文化人充当行政官员。在设立行政机构的同时,李自成还对统辖的百万军队进行整顿,统一军制。他将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中央直属部队,主要负责机动作战,分为标营(中权亲军)和左、右、前、后五大营,标营下辖五营,其他四大营各下辖二营,营下辖队;地方部队沿袭明朝卫的名称,负责镇守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各级将领皆授予正式职称。在大元帅之下,五大营分别设立22将,依次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其中,以田见秀、刘宗敏两位权将军职权最重,田负责提督诸营事,刘负责指挥中权亲军。
承天兴献陵的失守,令明思宗痛心疾首,他声泪俱下地说:“朕不德,忧及陵寝!”决定让内阁大学士前往湖广督师。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上旬,明思宗召见廷臣,对内阁大学士吴甡说:“自杨嗣昌死后,督师无人,致有今日。卿向历岩疆,可往湖广督师,以图恢复。”三月十日,正式命吴甡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携带尚方剑,前往湖广督师。吴甡提出先往南京,用精兵挟制骄横跋扈的左良玉,促之西入湖广,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东出潼关,对农民军东西夹剿,明思宗没有同意。吴甡又提请皇上拨给3万精兵,明思宗请兵部速议发兵,兵部尚书张国维同意调给1万军队,但就是这1万军队也迟迟未能调来,吴甡也就迟迟不肯出京。明思宗遂于当年五月罢撤吴甡的督师之职,后下令将其逮捕治罪。
孙传庭自郏县惨败之后,退到陕西大肆扩充军队,并制造两万辆所谓新式武器“火车”,车上装备火炮、弓弩、粮食,谓进可用来冲击骑兵,退可构造环形屏障。在罢撤吴甡督师之职时,明思宗任命他以兵部尚书衔佩戴七省督师之印,总督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贵州以及江南、江北军务,赐尚方剑,全权指挥中原战事。兵部侍郎张凤翔对此持有异议,向明思宗指出:“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但明思宗已顾不了许多,决定孤注一掷,一再催促他从速出关。孙传庭只得统率10万大军,于八月东出潼关,向李自成发动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李自成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主动从潼关至郏县一带撤退,把主力部署在郏县以南地区,并派轻骑切断官军的粮道,于九月在郏县大败孙传庭,孙传庭的九边精锐、良将劲兵丧失过半。大臣一致要求固守关门,急复秦疆。明思宗下旨削去孙传庭的督师尚书衔,仍以秦督充为事官,戴罪收拾余兵,扼守关隘,相机援剿,图功自赎。不久,又下令提升总兵白广恩为援剿副总兵,挂荡寇将军印,拨给3万精兵,命他与孙传庭共守潼关,希望保住陕西,但李自成在官军喘息未定之时,即亲率大军自洛阳西进,另派一支部队抄小道攀越山险,前后夹击,于十月间攻破潼关。孙传庭部将高杰、白广恩、高汝利纷纷逃窜,孙传庭亲率数百亲丁冲向农民军,当阵死亡。李自成乘胜攻克西安,占领陕西全境,并分兵攻取银川、兰州、张掖、西宁等地,拥有了整个西北地区。
崇祯十七年(1644年)元月初一日,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更定官制,设天佑殿,以牛金星为大学士平章军国大事,宋献策为军国大军师。中央行政机构仍称“六政府”,襄阳时期只设侍郎各一人,此时增设尚书、侍郎。地方机构增设省一级,设节度使掌之。封授功臣以五等爵。明末农民战争从此进入了推翻明朝统治的关键时期。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张献忠、罗汝才攻克襄阳后,因对西据郧阳、兴安一带的左良玉部还有顾忌,便越过汉水向东转移,活动于河南、湖广交界一带。明廷急调左良玉回师征剿。七月间,张献忠乘虚攻克郧西。罗汝才留在河南,改同李自成联合作战。张献忠的力量顿显单薄,八月间在信阳被左良玉打败,遂转战安徽,再返回湖广,于崇祯十六年五月攻占武昌,擒获楚王朱华奎,投之江中,没收楚王府的财产,赈济饥民。他改武昌为天授府,自称“大西王”,建立农民政权,在中央设立六部、五军都督府,在京城设五城兵马司等机构,在地方设巡抚、守道、巡道、知府、知州、知县等官,并开科取士。然后带兵南下,攻占湖广大部分地区。当年冬,张献忠得知李自成攻占陕西全境,判断明朝统治的覆灭已指日可待,为避免同李自成发生摩擦,决定向明朝兵力较为薄弱的西南地区发展,遂于崇祯十七年正月率部由荆州西攻夔州,进入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