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县干部-北大博士论文 >
- 第七章 关系
第四节 关系模型
“年龄是个宝,能力作参考,关系最重要。”这是一个在中县乃至在全国官场都流行的段子。虽然有些夸大,但却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关系在干部仕途中的重要作用。当我就这个段子中的“关系”的含义征求一位县领导的意见时,他说:关系指对于一个干部的仕途特别是晋升有用的所有社会资源。在当下的中县,关系在干部的仕途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有时候是根本性的作用,已成为很多干部的共识。
1978年以来,在干部体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的大环境下,为什么关系会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悖论。根据很多中县干部的看法,因素大致有:一、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市场化,而干部仕途市场化的一大表现就是关系的盛行,一些干部甚至提出了“官场经营”的概念,很多中县干部都办有经济实体,就是为拉关系奠定一个经济基础。很多干部说,1980年代,生活都有困难,怎么可能去拉关系,而现在,经济的繁盛奠定的经济基础,使得拉关系不仅盛行,而且愈演愈烈。二、县乡官场的过度竞争。县乡干部是中国干部群体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中县1万多名干部,却只有30多个副处岗位和4个正处岗位,这种差距带来的就是晋升的残酷竞争,竞争的一个结果就是关系的流行,导致每个干部都要关系运作,以增加晋升的概率。三、关系的正反馈效应。也就是关系确实能够带来干部的晋升。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不找人不可能,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人,能不能起作用,谁不找人都不行,只要找对人打招呼,是真的起作用。”(访谈,2009)四、中国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人情社会,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梁漱溟,2003)儒家政治文化讲人情,讲和谐,讲互惠,鼓励提携后辈,这是很多领导打招呼的重要原因,也是关系盛行的社会和文化基础。五、制度和规则的实施问题。当我就制度和关系悖论征求一位原县委常委的意见时,他说:
“一是政策梗阻,很多制度规章下面不实施;二是领导各取所需,断章取义地利用政策规定,比如我所知道的,一些县委书记在干部调整时,都是先确定人选,定好盘子,然后交给组织部门考核,等于选拔任用程序完全颠倒了。”(访谈,2009)
下面提出关系与干部仕途的双环模型。
在这个双环模型中,内环是现行的干部政策和规章制度,外环则是关系运作,外环围绕内环旋转。在干部的晋升中,先有外环的关系运作,运作成熟后,才表现为内环的正式程序,以及组织任命文件的下达,也就是外环的关系运作往往是非正式的,但是,非正式运作的结果,一定会按照正式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程序来实施,其表现就是正式任命文件的下发,从而给予非正式运作结果以合法的形式。而中县干部所说的“成了”,也就是指任命文件的下发,只有这样,才算是整个关系运作的结束。上一节已经详细考察了李书平和刘艺美的关系运作,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干部文件的下达:
中共中县县委关于李书平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夏店乡党委:
经县委常委研究,报经市委组织部同意:
李书平同志任夏店乡党委副书记,提名其任夏店乡人民政府乡长。
乡长职务的任免,请按法律规定程序办理。
中共中县县委
2003年8月23日
中共中县县委关于刘艺美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
县妇女联合会:
县委决定:
刘艺美同志任县妇女联合会主席(试用期一年)。
中共中县县委
2003年8月5日
下面来看中县干部仕途中最重要和最隐秘的两个环节:书记办公会和县委常委会。
书记办公会属于干部人选的酝酿阶段,在这个会上,要确定干部调整的原则、范围以及基本人选,一个干部职务调整的关键是要出现在书记办公会的人选名单中。这个会上可以协商,可以有不同意见,因此也是一个达成共识统一意见的过程。书记办公会参加人员一般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和纪委书记,基本都是掌握核心权力的领导,由此也可以看出书记办公会的规格和重要。从双环模型来看,书记办公会属于外环与内环的连接环节。
县委常委会是干部调整最重要也是最正式的程序,一个干部的职务调整,只有进入常委会才算尘埃落定,也才具有合法的效力。常委会更大程度是一个程序会议,因为干部人选在开常委会之前已经确定。县委书记林庆生说,人事安排在上常委会之前必须协调好,如果上了常委会,大家再争吵,那就说明这个县委书记没有干成,工作做的不够。同时,常委会上只能减人,不能临时动议增加人,这是组织原则。常委会就是履行正式的程序,属于双环模型的内环范畴。
下面根据县委书记李朝中的文字秘书李代梦的一次晋升过程考察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的实际运行。
李朝中任县委书记时,分管组织的县委副书记是赵武基。赵武基很有能力,其任中县政法委书记期间,中县的政法工作成为全国的典型。但是,赵武基很有个性,不好合作,对县委书记李朝中扛的很厉害①,很多干部说,在干部调整上,赵武基更当家。当时,中县政法系统也确实出了很多干部,比如,乡镇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很多都提拔了,分管组织的却没有提拔,这是不符合惯例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赵武基的实际地位和能量。赵武基一次让李代梦写一个会议讲话,李代梦写完后,赵武基不满意,要求李代梦修改,但李代梦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修改,赵武基很生气,认为李代梦服务李朝中服务的那么好,自己的讲话稿改都不改,是一个势利眼,这就为李代梦的仕途埋下了隐患。
① 赵武基后来任汝县县委书记,先后挤走了两任县长。
年终干部调整,县委书记李朝中把县委办主任曹生富叫到办公室,说赵武基对提拔李代梦顶的很厉害,下面的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上,曹生富要提出不同意见。在书记办公会上,县委办主任曹生富发现政府办提拔了2人,县委办一个没有,当即就提出,李代梦为什么不能提拔。曹生富说,如果书记办公会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要在常委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县委办出不出干部,直接关系到县委办干部们的积极性和曹生富的脸面,所以曹生富必须积极争取。
在常委会上,曹生富发现李代梦仍然不在提拔名单内,但县委办一个女干部却在提拔名单上了。名单宣读后,李朝中朝曹生富使眼色,曹生富说,李代梦这个同志,材料写的很好,能力也很突出,为什么没有提拔?赵武基说,李代梦副科提的晚吧?曹生富说,我之前特意看了一下文件,李代梦和房华穆上次一起提拔的,这次房华穆能提拔,李代梦为什么不能?说不过去嘛。会议一下子沉默了,气氛非常尴尬。县委书记李朝中这时对曹生富说,不说了,不说了,下次吧。曹生富也感觉再说下去,就撕破脸了,也沉默了。李朝中会议总结后,就散会了。
几个月后,李代梦获得了提拔,赵武基到汝县后,还专门托话给李代梦,说那次是个误会,不要记恨于他。
下面来看一次完整的常委会纪录。
会议名称:县委常委会
时间:2007,9,17晚上地点:常委会议室
参加人员:林庆生(县委书记),孙亚水(县长),王虎(纪委书记),张柏语(常务副县长),李世泽(县委办主任),钱飞(组织部长),赵光和(统战部长),齐祝涛(宣传部长),武利厚(武装部长),卢庆华(政协主席),程慧洁(政法委书记),列席:高玉溪(组织部副部长)。
林庆生:这次平调进行了广泛的磋商,考虑了综合因素和岗位要求。
钱飞:这次调整主要是出现了3个乡书记空缺,拉动一些乡镇单位调整,加上综治委和人劳局,部分单位需要调整充实。原则是:一,大稳定,小调整;二,向乡镇交流。根据常委会研究的原则,西游、庞庄等5个乡镇党委书记空缺,乡镇长有1名要求回县直,出现了5个乡镇长空缺。加大县直向乡镇交流,启动新华街道办事处,书记、乡镇长回来3人,以平调为主。提拔25人,加强2
个重点镇,重点考虑六月、西游,对两个重点镇进行推选,根据推荐和近三年的年度考核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提拔正科级3名,对乡交流7名,乡到县直3名。(调整人员名单以组织部回报为准)
高玉溪汇报:高肃华:68年人,该同志勤于学习,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深;思路清晰,能力强,对分管工作负责,协调能力强;大局意识强;作风务实;原则性强;不足:乡镇工作经验少。任西游镇镇长。陈猛:74年人,该同志思路清;服务意识强;处事干净明晰,协调能力强;工作细致,作风踏实;严于律己,不搞特殊,严格按要求接待。不足:学习较少。任六月镇镇长。房习声:70年人,该同志注重学习,理论水平较高,能深入实际;工作思路清,大局意识强;工作标准高,超强意识强;原则性强,公道正派;自我要求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足:有时说话方式欠妥。
任庞庄乡乡长。房龄道,任大门镇书记;朱士教,任南方镇书记;徐幕声,任北方镇书记;李书平,任六月镇书记;陈猛,任六月镇镇长,房华穆,任新华街道办书记;房养正,任新华街道办主任;吴功盛,任夏店乡乡长;房启华,任庞庄乡书记;房习声,任庞庄乡乡长;朱正穆,任西游镇书记;高肃华,任西游镇镇长;陈山辉,任华生镇书记;任博,任大水乡乡长;陈谷允,任组织部副部长;张国际,任人事局局长;蔡礼宇,任教育局局长;李利北,任规划局局长;赵关向,任计生委主任;曹焕章,任人事局副局长;田原厚,任公路局局长;张庭相,任统战部副部长;李华西,任民宗局局长;张安和,任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程华,任市政局局长。
林庆生:北山市增加了54个重点镇,南方镇和大门镇就是县里的重点镇,要加强、倾斜。
王虎:方案符合常委会原则,体现了注重政绩的原则,县直年轻干部下去,有利于改变干部结构,县纪委华西到民宗局,当一把手,是重用和关心,该同志工作兢兢业业。其它同志的调整都同意,这次调整人数多,层次高,征求意见充分。
程慧洁: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意。
常委一致都表示同意。
李世泽:这次调整符合原则,县委办的两个副主任到新的岗位,体现了领导的重视。
常委们一致同意。
林庆生:陈谷允安排到组织部,等待安排,明天谈话,后天报到,3个提拔的公示后再谈话,乡镇报到的由联系乡镇的常委送去,县直部门的由分管领导送去,涉及乡镇长、政府组成部门的按法律规定办,肯定还有许多同志没有安排到位,常委们要做好解释工作,调整情况向人大和政协领导同志通报。
这次干部调整有几个特点:一是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机制的体现,提拔的三个人中,高肃华是林庆生秘书,县委办副主任,陈猛是政府办事务局局长,房习声是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二是平衡原则。就是每个常委负责的系统,都要平衡产生一些干部,比如这次,就是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纪委、政法委都分别产生了干部。这个时候,县委常委往往是干部仕途的庇护人,也是干部关系运作的主要对象,平时中县干部所说的找对人,主要指得就是市委常委或者县委常委,这些都是权力核心成员。而县委书记林庆生说的“肯定还有许多同志没有安排到位,常委们要做好解释工作”,更是意味深远,令人浮想联翩。
中县干部“过度竞争”的仕途格局使得关系运作的主流是在符合干部政策和任职资格基础上的运作,“年龄是个宝,能力是基础,关系很重要”,在这种运作中,能力和政绩是基础,关系运作起到催化和促进的作用,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外环围绕内环旋转。但是,也有个别的关系运作个案,关系起了根本性的作用,违背了党的干部政策和原则。这些个案虽然不多,但却影响很坏,下面几个就是这次干部调整中在中县影响很坏,干部们议论很大的几个例子。
1.司法局。提拔的两个副主任科员,都不是干部身份,而根据中县规定,干部身份是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的必备前提。这两名一个是办公室主任,通过北山市司法局局长打的招呼。另外一个,很多司法局的干部说,是一个素质很差,经常不上班的人,谁都没有想到会提拔他。在上一次司法局的人事改革中,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要的人,后来县政法委抽调人,司法局顺水把他推荐给了政法委,等于是甩了包袱。就是这样一位从来没有任过中层的人,这次因为政法委书记的打招呼,竟被提拔为副主任科员,从而引起司法局干部们的大哗。而一位多年后备干部,民意推荐一直处于前列的乡司法所长,再次与提拔擦肩而过。这位乡司法所长说:
“上次提拔,因为一位镇党委书记老婆的竞争,我退出了。这次我认为无论是得票、资历还是能力,都轮到了我,所以就没有找关系。我都40岁了,家庭经济也不宽裕,你说再花一笔钱去做工作,有必要吗?结果你也知道了,不找关系真不行啊。”(访谈,2009)
2.统计局。也是一位从来没有干过中层的干部,因为哥哥任省农调队的领导,能够给中县的统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利益,结果被提拔为商务局副主任科员。一个局长说,本来在书记办公会上,是要直接提拔为商务局副局长,后来在常委会上,一位常委认为实在不合适,提出异议,最后改任副主任科员。
3.西游镇。一位负责考核的领导给我说,西游镇有一位干部,在民意测验和推荐投票时,没有获得一票,乡镇党委书记也没有推荐,就是这样一位干部,因为其哥哥是中县某娱乐会所的经理,公检法的领导以及一些县领导都打了招呼,结果也被提拔。对于西游镇,一个领导干部给我详细讲了几个提拔干部的关系网络:
干部1:党政办主任,和政协某领导同村,哥哥是村党支部书记,经常和政协某领导来往。
干部2:计生中心主任,通过一个亲戚找到市政法委某领导。
干部3:民政所长,和县委某常委是亲戚,找到了县委某主要领导的弟弟做工作。
干部4:计生办主任,本身没有过硬的关系。通过本村在北山市某国企的老乡找到市政府事务局领导,通过这位领导找到延县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给中县组织部长打招呼。见到组织部长,组织部长说:做好镇党委房书记的工作,也要看民主推荐。
结果:西游镇提拔4个人:干部1,干部2,干部3和前面所说的那个干部。干部4没有提拔,让他非常想不通的是,干部2是他的下属都提拔了,他却没有提拔。当我就西游镇的情况和县政府一位主要领导交流时,他说你说的是不是团结乡的情况,这次轮到我惊讶了①。
① 这说明团结乡出现了和西游镇类似的情况。
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正科级干部需要县委书记把关布局;副科级干部,特别是大数量调整时,组织部长和县委常委很起作用。这时,如果一位县领导给常委们推荐个人,他们肯定要照顾,不然关系就没法处;如果都得罪了,他的进步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他也需要其他县领导的投票。
但也不是领导打招呼都起作用,中县一位干部子弟,这次竞争正科级一把手,通过老父亲(曾任副县长)给县委书记做工作,又通过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曾任中县副县长)给中县县委书记和纪委书记打招呼,但却没有提拔。这位干部很生气,给县委书记发了很多短信求见,未果。一些干部说,这位干部素质太差,到哪都闹不团结,是麻烦制造者,县委书记对此很了解,所以坚持了原则。而这位干部的庇护者,那位统战部副部长给县委书记捎话说:很不满意,很生气。同时对这位干部说,准备找一位市委常委打招呼,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我挂职的西城乡一位做了多年中层的非党女干部,这次为了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找到了自己的林校同学:现任北山市林业局某副局长。由于中县县委书记也是林校毕业,等于是校友,也很熟悉。这位同学给县委书记打了招呼后,让这位女干部见一见县委书记,但女干部不仅求见未果,发短信县委书记也没有回,等于没有起一点作用,这位女干部很垂头丧气,不再关系运作,当然,也没有提拔。
所以很多中县干部说,找关系很重要,但找什么样的关系更重要,而且,关系运作很多都是失败的。一般来说,关系链条越长,越不起作用;关系人权力越小,越不起作用。关系强度越弱,越不起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位县委书记,不要说别的工作,仅仅是干部调整,他需要应付多少人?北京的、郑州的、北山市的、中县的,可以说,铺天盖地,焦头烂额。而一位曾任组织部长的县委领导在访谈时说,一到干部调整,他都要在笔记本上记好几页打招呼的关系户。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在动干部时体现的最为明显,这也正是很多县委书记慎动干部,甚至连续几年不动干部的原因,因为,处理和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告状信满天飞,就会给自己的仕途埋下隐患,甚至翻船。
一位干部的晋升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仅根据政绩、能力或者经济发展指标等单因素是无法有效解释干部的晋升的。一般来说,干部的晋升是政绩、能力、关系、领导推荐、群众基础、机遇和资历等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南方镇党委书记王洛的晋升过程可算是诸因素齐备的典型。
王洛从县委办副主任的职位上晋升为南方镇党委书记,其任镇党委书记的几年,非常注意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当时的农业行动计划中,南方镇是中县乃至北山市的典型。在年度目标考核中,南方镇连续几年都是第一名。同时,从王洛个人来看,非常敬业,非常善于利用资源,当时的一位领导干部说,王洛为了晋升,和当时的县委书记秘书关系非常好,和一些常委也关系密切,可以说,县委书记有什么动向,县委有什么新的动作,立即就能反馈到他那儿,从而快速采取行动。
王洛也是中县一个庞大政治家族中的一员,其叔叔王天雨曾任封市组织部长和中县人大副主任。王天雨任封市组织部长时,当时的封市市委书记有一个从事教师的妹妹刘兰,在王天雨的关照下,刘兰得以调入党政机关,并在几年内出任封市某乡镇党委书记。实践证明,刘兰仕途发展非常顺利,在王洛任党委书记的期间,刘兰已经晋升为北山市委宣传部长。刘兰非常感念自己的伯乐王天雨,对王洛也非常赏识,关系密切形同家人。同时,当时的北山市委组织部长分包南方镇,对王洛也比较了解。这些,都为王洛的晋升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
对于南方镇的蔬菜种植,当时的县委书记也是称赞有加,多次带乡镇党委书记到南方镇检查观摩。其曾对一个行动不力的党委书记说:在我任内,你甭想升,你是怎么干的?你看人家王洛怎么干的?这在当时的中县干部中流传很广。
在这些基础上,王洛在任党委书记5年后,2002年得以晋升为中县县委宣传部长,从而完成了仕途中的关键性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