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工作”:基层虚事实做的逻辑
各领域工作部门党组要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实质上加强了同级党委对各领域工作的监督力度,下面就会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各领域各部门也就会虚事实做,创造更多工作及加强对下级对口部门的工作监督。对于下级对口部门来说,它不仅要向同级党委政府“体现工作”,还要向上级对口部门“体现工作”。
为什么要虚事实做
笔者在乡镇调研发现,过去被认为很清闲、无事可做的机构,现在也忙了起来;以前比较虚的工作,现在也做实了。典型的如乡镇人大,过去除了每年开一两次会之外,整年都没多少事可做。人大主席作为乡镇仅次于党委书记、乡镇长之外的三把手(有的地方还次于副书记),正科级干部,在单位地位、威望较高,主要工作是分管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乡镇人大除主席外,还会配备一名兼职副主席,或由党建办主任兼任,一般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近年来,乡镇人大工作猛地增多了,主要是上一级人大下达了各种任务。乡镇不得不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来应对这些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除了做事,还要做好留痕的工作。留痕的工作要比做事花时间和精力多。规定动作包括每年两次会议,会议程序越来越严格,准备的材料、文件越来越多,还增加了对民生实事的票决制。增加了往县人大网站上传信息的工作,要求平时注意搜集本乡镇人大的信息并及时上传(如党建观摩有人大代表参加,信息要上传);要求加强各乡镇人大之间的交流,必须在一年内完成与一个以上的其他乡镇人大之间的往来,简单易行的方式是联合起来搞活动、相互串门看点。一次活动下来,必须有这些留痕:活动前的策划书(包括活动内容、意义、流程等)、活动中的相册和资料(亮点手册)和活动后的总结。上级人大除了下达规定动作外,还鼓励各乡镇人大多搞自选活动。
到年底,上级人大会检查和考核各乡镇人大的年度工作情况,并进行排名,依据是纸质档案、人大网站及其他留痕。规定动作分数既定,没有完成则扣分;自选动作是加分项,自选动作越多、越具有创新性,加分越多。当然,加分有上限。
虽然乡镇人大工作并没有被纳入县里对乡镇的综合考核,但是对于乡镇人大主席来说是分内工作,其并不想搞得太差,甚至还想出点成绩,在排名中露脸。乡镇党委书记也想包括人大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都出彩,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发达的今天,各项工作只要排名,党委书记都会第一时间知晓,如果排名不好看,自己脸面无存,给上级领导的印象也不好,承受的压力增加,从而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推动和支持力度。人大工作变实、变重要了,乡镇就要安排专门人员承接工作。其他工作也是如此。
其他虚的工作,如政协工作,在过去比人大工作还虚。一般乡镇都不设政协主席职务,只是由一名副职领导分管该工作。乡镇政协工作主要是联系和服务本乡镇的县政协委员,如果本乡镇没有政协委员,这项工作就是墙上的工作;有政协委员,具体工作也就是每年组织政协委员到村里、学校调研,慰问一两次,也不需要刻意留痕,而是年底以特定形式向上级政协汇报所做的工作,上级一般默认事实,而不会较真。近年来,该项工作也逐渐变实了,除了像人大工作一样有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及检查要有证明材料之外,上级政协还在探索把基层协商民主给抓起来。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乡镇政协的工作就更多、更实了,说不定还要在村里增设相关组织。
过去虚的工作,还如节能减排,县一级的协调管理机构在发改委,由其出台节能减排政策和协调落实。乡镇一级没有专门的负责机构,而是指定党政办或党建办的工作人员负责。过去也就是年终向上面报告节约用水、用电和用燃气的情况,每年报告的数字比上一年的少一点,不需要专门统计和证明材料。这两三年,该项工作变成了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上面规定每个月都必须报材料,材料上的数据必须是真实的,需要到相关部门打印用水、用电、用气的流水报表,作为证明材料,并且每个月都需要按照上面给定的标准制作档案材料。这些工作极大地增加了乡镇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虚做的工作并不是不做,只是因为在轻重缓急排序中,属于“轻”“缓”的工作,但又必须做,因此就少做,或应付掉,而不是平均用力。
现在,乡镇的工作基本上都实做了。原因有两个:一是许多工作变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任务,到县乡后必然是中心工作,如党建、环保、安全生产等。二是上级对口部门下达越来越多的任务和要求,乡镇需要对标完成,比如上面说的人大、政协、节能减排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上面没有把一些部门工作转变为政治任务,那么,为什么上级相关部门会不断地加大对下级对口部门的工作布置力度?从中央到地方,为什么突然之间事情都变多了?都在忙什么?
如何“体现工作”
乡镇对布置非中心工作的上级部门增加工作任务的行为的理解是:“体现工作”,就是要展示它们也在做事、在工作。上级部门要“体现”的工作,有两种。一种是自己部门的专业性事务,这些事务只与它们自己部门有关。部门之间是有比较和竞争的,尤其是性质相近或相连的部门之间。其他部门都在做事,自己部门就也要做事,甚至要做得比其他部门更好。同样是文体部门,文化局与体育局的工作是有可比性的,看谁为辖区提供的文体服务多。即便相互之间不比较,向同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对口部门发送政绩信号,也需要有可谈的内容,告诉它们自己做了什么。
另一种是政治任务性事务,也就是本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各专业部门用自己的专业资源去做中心工作,或在专业事务中体现中心工作。比如2020年初,疫情防控是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各部门也没闲着,它们也要在其中做贡献,就要将抗疫体现在自己的工作上。例如,各地妇联统计、慰问从武汉返乡的妇女,小区物业将自己的工作人员拉到小区抗疫一线,餐饮行业为抗疫一线人员、感染者提供饮食,这些工作都会被统计进相关部门的工作之中,以体现它们在抗疫中做了工作。
要体现工作,就要做事。做的事越多,就越能体现工作。为此,上级部门会做几件相辅相成的事情:
一是虚事实做。过去不需要体现工作的时候,一般部门的工作,要么虚做,要么实做的较少,工作下达到乡镇后,乡镇的工作量不会太大,乡镇会有轻重缓急地安排自己的事情。如今,每个部门都要体现工作,那么各个部门首先就要将已有的虚做的事情变实。人大、政协的工作就如此。上级布置任务,下级做事。下级做事了,上级的工作就完成了,也就体现了上级的工作。
二是制造工作。上级不仅要将已有的往下布置的任务做实,还要多做事,以更好地体现工作。体现多做事或为了多做事,上级就会不断地增加做事的部门或科室,典型的如组织部门的组织科,从之前的一个科室变成三个科室,一个科室的工作变成三个科室的工作,把以前不做的事情纳入进来做了,直接增加工作量。各个科室相互竞争,还不断创造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这也会大量增加工作。这些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乡村两级来,也就必然增加乡村两级相关部门、科室的工作。如党建工作不断创造出来,每年都增加内容;安全进校园,虽然每年做的事一样,但主题不同,所有的材料每年都重新做一遍。
三是工作规范化。上级不直接做工作,它要体现工作,就必须保证下级真的做了工作,也就是要对工作进行监控。过去许多工作,乡镇报告上来就完事,现在不能再这么做了,乡镇不可信,万一它虚假报告,上级的上级检查出来问题,上级的工作就体现不了,还要受处罚。为了保证乡镇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事,上级下派任务时就会相应地下派规范,要求下级按照规范来做,自己也按照规范来检查验收。对于下级来说,按照规范做,各步骤都留痕,也是在证明自己做了事情,好向上级交差。对于上级来说,下级按照规范来做了,结果就不会偏离预想,它才能以此体现工作。如上文提到的节能减排工作,上级规定下级每月汇报所涵盖的具体的内容和材料,下级按部就班、按图索骥地做,这样上级能体现工作,下级能够应付检查、完成工作。
这样一来,到乡镇之后,过去虚做的事情要实做了,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还得按照规范来做,工作量就成倍地增加。
为什么要“体现工作”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都要“体现工作”,许多虚事都实做了。那么,为什么各级部门都要“体现工作”,它们的“工作”体现给谁看?主要是给本级党委政府看,与以下原因有关系:
一是加强党对各领域工作的领导。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十八大以后,为了加强党对政府、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纪检、政法等工作的领导,这些领域的党组织定期要向同级党的常委会汇报工作。同级党的常委会主要监督的是各领域党组织对相关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各领域党组织要汇报相关情况,需要结合具体所做的事情来谈,也就是首先要谈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在这些事情中如何体现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中,那么首先是要做事,不做事也就无所谓党的领导,各领域于是就开始抓做事。过去虚事比较多的部门,现在也要做实了,否则就没有汇报的内容,何以体现党的领导?如县级人大的工作要体现党的领导,不仅本级人大的工作要真抓实做,还要监督下级人大的工作做实做硬。又如妇联工作,本来就是搞搞联谊、做些小维权活动,但这些活动拿不出手,就要创造一些新的工作形式,没事找事干,还要让下级妇联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结工作创新。多做多体现,各级各部门就要不断地、争先恐后地创造工作。
特别是,针对上级或同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各领域都要在其中体现自己的工作。这样既能表达各领域的“看齐思想”,又能向同级党委政府表功。比如在脱贫攻坚中,县级政协在其中做了哪些事情,政协党组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时一定要有所体现,那么,在工作中就要创新工作形式,将政协工作融入脱贫攻坚中。统战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是向各界人士募捐,形成扶贫资金。县巡察组将被巡察单位在脱贫攻坚中的工作作为巡察重点。县纪检部门则将扶贫资金的使用作为重点监督执纪的领域。不做这些事情,就无法(充分)体现它们在脱贫攻坚中的工作,对于相关单位来说,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其工作中党的领导。
各领域工作部门党组要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实质上加强了同级党委对各领域工作的监督力度,下面就会形成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各领域各部门也就可能虚事实做,创造更多工作及加强对下级对口部门的工作监督。对于下级对口部门来说,它不仅要向同级党委政府“体现工作”,还要向上级对口部门“体现工作”。
二是领导印象的重要性提高。在县乡村基层,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政治。非重要部门下达任务给乡镇,乡镇应付了事,部门领导跟乡镇党委书记说要讲政治,党委书记不得不重视。只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下面的回旋余地就少了。虽然某项工作对于乡镇来说不重要,但它是全县工作全局的一部分,如果因某乡镇的工作影响了全县的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就会被认为大局意识不强。县里对乡镇的综合工作考核,各乡镇都力争排名靠前。而对其他非中心、非重点工作的单项排名,乡镇主要是做到不落后。虽然这些工作不进入综合考核范畴,但是每年的考核排名县主要领导都会看到。总是排名太靠后或退步明显,给县领导的印象就不好。尤其是县委常委分管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乡镇领导在常委面前失分,对以后的工作、晋升都会有影响。如果乡镇一年有一两项工作排名靠后,其余排在前面,领导会认为是失误造成的。如果有多项工作都排名靠后或退步明显,那就不是工作方法的问题,而是政治态度问题或施政能力问题,若留下这样的印象就很不好。如果所有工作都排名靠前,不仅所付出的代价、成本过高,若一不小心某年掉了下来,还会引起领导的注意。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非综合考核的工作,有几项靠前,大部分在中间位置,一两项靠后。这样,这些工作就不会给领导留下好或坏的印象,因为领导看的主要是综合排名。当然,如果某项工作乡镇不重视,总是排名靠后,上级对口部门领导也可能会向县主要领导报告,说该乡镇不讲政治、不讲大局。
“体现工作”带来体制僵化
上级体现工作,下级不仅要做工作,还要证明做了工作,工作量就大增。从上到下都在忙,都在创造工作让自己忙,也让下面的人忙。过去被认为清闲的部门,现在也忙了起来。乡镇在最基层,上面创造的工作,许多都要到乡镇来落实,其工作人员就得满负荷运转。本来,乡镇许多站办所的事情并不多,乡镇便可根据事情多少给站办所配备人员,以及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工作人员特性等实行混编混岗。比如,乡镇人大事情不多,不仅人大主席要分管其他的工作,而且人大的其他编制也被配置到其他机构和岗位。但是,当人大的事情多了之后,就需要有人干活,人大的编制就不能被抽调了。
其他站办所也是如此,结果是固化了乡镇的编制、岗位和人员,乡镇进行机制创新、灵活应对的空间被压缩,最基层的体制变得越来越僵化,进而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社会。
2020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