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选择:因为什么目标,才确立打中国的决心
美国最极端的反应,自然是直接进攻中国本土,釜底抽薪地毁掉唯一能威胁美国霸权的大国。
当初日本攻击珍珠港用的是航母战斗群,德国入侵苏联,用的是装甲集群,挑战一个大国是生死之战,自然是有多大本钱押多大本钱。现在最大的本钱是战略核武器。美国作为历史上唯一在实战中用过核武器的国家,核武器这个因素自然要计算在内。
虽然冷战中核战争始终没有打起来,不过现在和冷战有点一样了。冷战中美苏都有庞大的核武库,各自造了上万枚核弹头,打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双方倒也能保持克制,甚至竭力避免常规军力在战场上照面,一方亲自下场打仗,另一方就出钱出枪打代理人战争。
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家独大,俄罗斯江河日下,失去了庞大工业体系的支撑,苏联的核武库逐渐变成了核破烂,最近几年俄罗斯进行的导弹试射接连失败,核潜艇堆在码头上生锈,它的战略威慑能力到底还剩多少,实在值得怀疑。
而且,美国的核武库早已不再以陆基弹道导弹为主,部署在固定发射井里的“民兵”洲际导弹正在逐渐退役,搭载的核弹头数量已经削减到500枚,代之以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这个变化意味着就算俄罗斯依然有庞大的核武库,也不再是我们的战略核屏障了。
因为如果美国从本土对我们发射弹道导弹,大部分会飞越苏联或者俄罗斯上空,从俄罗斯人那边看这些导弹,没法判断是打谁的,以俄罗斯人那种从不承诺不用核弹打谁,只承诺什么情况下一定会用核武的火爆核战略,这种事情能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苏联或者俄罗斯会把所有核导弹打出去,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是占了点地利的。
但是如果美国用战略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搭载的核弹头或者用核潜艇从太平洋里发射导弹,俄罗斯的远程警戒雷达一眼就能看明白导弹不是往自己家里飞,自然要等等再说,这一等核战争八成打不起来,核平衡恐怕也就失效了。
既然没法再靠俄罗斯当核盾牌,我们大概也只能靠自己了,不过好在核武器其实并不算很值钱,美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搞核军备竞赛,不过都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国民经济发展,美国没有签下几万亿巨额国债,苏联也没有走到崩盘,发生那种事情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常规军备竞赛的时候。
虽然每一发战略核导弹价钱都不便宜,比如最先进的“三叉戟”潜射导弹价格与一架F-14、F-15战斗机差不多,维护这些武器更要耗费巨额人力、物力,不过实现基本的战略平衡要用的核弹也并不多,冷战早期,美国相对苏联的核武器优势一度达到十几倍的规模,但在苏联也发展了热核武器之后,美苏始终只是保持核威慑,从没动过真格的。毕竟把敌人炸回旧石器时代的代价是自己也得回到新石器时代。
考虑到这段历史,我们维持一个相当于美国1/5到1/10的核武库也就可以维持自己的战略安全了。毕竟美国也有大量陈旧核武器,美国正式公布在服役的核弹头数量是5000多枚,根据美俄签署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计划裁减到4500枚。军事专家估计,美国还有1万多枚核弹头封存在库房里。
美国的这5000枚核弹头中有一多半配备在核潜艇上,如果完全按照条约的限制来,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可以配备200多发导弹,近2000枚核弹头,如果不管条约那一套,还可以翻一倍。
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上,我们构建自己的核盾牌,最合理的工具也是核潜艇。因为俄罗斯是一个核挡箭牌,不过这个挡箭牌是双向的,如果美国人从本土发射核导弹打我们,会越过俄罗斯,反过来如果美国用核潜艇从太平洋里发射导弹打我们,如果我们只能从本土发射导弹反击,这些导弹同样要越过俄罗斯,俄罗斯一样可能发动核反击。很显然我们也需要换一个方向,把太平洋或者南海作为主要的核反击阵地,这样只能用核潜艇。
从技术上说,核潜艇可以算是最好的战略威慑工具,因为核潜艇如果到了海里就和一条鲸鱼没什么两样,在战时几乎不可能被找到。而且美国的潜射弹道导弹射程高达1.2万公里,待在家里也可以打到全世界,更增加了安全系数。因而国内的军事爱好者最关心的是航母,第二关心的就是核潜艇,只是核潜艇这种国之重器普通人很难一见端倪,大家也只能凭着外刊报道捕风捉影。
不过从技术基础分析,美国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和“三叉戟”导弹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开发的,我们现在追上它也不会很难。“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能打1.2万公里是因为使用了固体火箭推进,导弹外壳、火箭发动机这些最重、最大的部件都是用碳纤维材料制造,非常轻,所以就可以打得远。
现在碳纤维早就不算什么了,鱼竿、高尔夫球杆、高档拉杆箱很多都用碳纤维制造,甚至四川、甘肃地震灾区附近一些轻微破损的房屋也在用碳纤维布、碳纤维网做加固,我们研制的隐形战斗机更是离不开高性能碳纤维材料。
高性能的固体火箭需要高性能推进剂,现代高性能火箭推进剂并不是像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的时代那样主要靠用瓶瓶罐罐做实验,而是要先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甚至要用到量子力学,对分子内部的瞬间变化进行分析、建模。这些工作需要超级计算机来完成,2011年中国建造的“天河”超级计算机达到了每秒250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成为世界第一。有这样的运算能力,只要假以时日,没有什么算不出来的。
另外“三叉戟”导弹尺寸不小,因而搭载导弹的“俄亥俄”级潜艇也很大,排水量超过1.8万吨,全长170米,和英国的航母差不多。尺寸大有大的好处,“三叉戟”导弹全长超过了13米,潜艇的内部空间只能更高,驱动潜艇的核反应堆也可以做得很高大,核反应堆说白了就是一个烧核燃料的热水器,做得越高大,对流就越顺畅,“俄亥俄”级潜艇和以往的核潜艇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核反应堆不用循环泵,而是靠自然对流进行冷却水循环。
如果进过大楼的管道间就知道,大型水泵工作起来是很吵的,“俄亥俄”级取消了循环泵,因而在低速航行的时候异常安静,比洋流、海浪的噪声还要小,让对方很难探测到,以前美苏对峙的时候,双方的核潜艇经常相撞,就是因为太安静了。
“俄亥俄”级核潜艇和“三叉戟”导弹不单单是一种先进的潜艇和一种先进的导弹,而是相当于把洲际导弹部署到海上,在战略核武器发展史中的地位类似于过去的“无畏舰”相对于战舰发展史,AK-47相对于步枪发展史,Windows相对于电脑操作系统发展史中的地位,是一种划时代的设计。不过划掉了旧时代,也划掉了旧时代建造的潜艇,建造那些潜艇花掉的银子也统统不算数了。
世界上的事,最怕摸不着头绪,只要有模板就容易做。如果只是追求战略平衡,确保自己生存,我们并不需要耗尽国力造几万颗核弹头,只要照葫芦画瓢,维持一支以规模小一些的“中国三叉戟”为支柱的战略核力量就可以了。核武器维持的恐怖平衡从来不是疯狂的结论,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