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国的领空是主场

字数:2550

其实美国发动地面进攻的可能性为零,我们只是基于料敌从宽的原则推演一番,顺便当个娱乐。美国人的强项是海空军,自然是从天上来,动用轰炸机、巡航导弹、舰载战斗轰炸机,进行战略轰炸,打击我们的军事力量、工厂和基础设施。这才是中国本土防卫的重点。

从中国周边环境来说,美国加上日、韩、中国台湾等潜在盟友的空军,在东亚可以调集的三代以上飞机在今后10年内还将明显超过中国,甚至有2~3倍的数量优势。如果美国愿意暂时放弃世界其他地区的控制,集中全部海空力量,对中国进行一次全面空中作战还是可以的。美国最近推出的“空海一体战”就是基于这样的设想,美国也有这方面的经验,“二战”后期美国曾经编组过拥有16艘重型航母、20余艘护航航母的第三舰队,在莱特湾海战中一波攻击就摧毁了日本联合舰队全部剩余力量。

不过,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口号一直是:“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这个口号是否能实现暂且不论,两场局部战争的烈度之和,和打中国比起来,也远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冷战后的工业实力此消彼长,美国已经没有当年那么足的底气了。

此前美国入侵伊拉克,打阿富汗,对付的都是武器全靠进口的农业国,所以在打掉对方少数进口飞机和防空武器后,空军可以随意耀武扬威,打“零伤亡”战争。有了充分的制空权,美军甚至把陆军用的105榴弹炮装到C-130运输机上,把这种飞机速度慢当做优势尽情地利用,不过这种玩意儿只要碰上什么战斗机就完蛋了。

1999年,美国空袭南联盟,是近年来美国攻击过的最有工业实力的国家。冷战期间,南斯拉夫独立于美苏,左右逢源,是东欧原来的农业国中,工业化水平较好的一个。南斯拉夫造的自动武器在世界上颇受欢迎,说明它的产业链已经达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水平。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前夕,已经可以自行制造空对空导弹和靶弹,在世界上也算数得着的国家。

所以,尽管南斯拉夫解体前也只有2000万人,解体后的南联盟只有1000万人口,只有15架相对现代化的Mig-29战斗机和100套老式萨姆导弹发射架,北约还是如临大敌,投入了1200架飞机,包括F-117、B-1和22亿美元一架的B-2轰炸机,来对付只有12万人的南联盟军队。在轰炸中,北约使用了100%的制导武器,而1991年空袭伊拉克时只有9%。这除了体现制导武器的进步外,更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对一个工业国防空力量的忌惮,不愿意用抵近攻击来冒险,宁可多费昂贵的导弹。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南联盟在轰炸中损失掉大部分萨姆导弹和Mig-29之后,并没有像伊拉克那样彻底放弃空中战场,也没有闭着眼用高炮乱轰,而是把多余的空对空导弹改造为地对空导弹,在短短的几周内设计制造了100多套代号“投石器”的防空导弹系统,有效地威胁了北约飞机,迫使对方设计复杂轰炸路线,降低了轰炸效率。

北约连续炸了南联盟几个月,也没有给南斯拉夫军队造成真正的伤害,坦克、车辆损失只有十几台,北约始终没敢对这个1000万人口的国家进行地面干涉。美国部署在科索沃附近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从来没敢飞入南联盟境内,北约倒是派了不少兵力保护这些“阿帕奇”免遭南联盟军越境偷袭。

从工业水平来说,今天中国的工业规模几百倍于南联盟。美国有隐形飞机,我们也有;美国有巡航导弹,我们也可以造。我们的防空火力配系比美国还完整,只要高兴可以把订单发到富士康去大规模量产。美国如果打算对中国进行全面空袭,怕是可以欣赏到导弹打出来的焰火晚会了,只是恐怕没人能活着回去讲给儿孙听。

美国轰炸南联盟有一个很大的便宜——单向打击。南斯拉夫本身是个欧洲国家,美国可以利用冷战期间准备对付苏联的全套设施来对付它。攻击南斯拉夫的飞机大部分来自亚德里亚海对岸的意大利空军基地,从起飞到轰炸,只有几百公里的路程,大概相当于台湾地区到福建、韩国到山东的距离。而南斯拉夫没有轰炸机和地对地导弹,只能被动防空,也没敢派特种部队去偷袭对方基地。

如果美国使用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基地空袭中国,肯定不能这么悠闲地单向轰炸,飞机在维护、装弹的过程中肯定要尝到中国的导弹和轰炸,这种打击并不是干扰,而是全面覆盖。

大家这么多年看美国人玩空中打击秀,很容易以为美国人比别人强出好几个档次,不但能自保,还能打出去,其实这只是思维定势造成的误解。

孙子兵法说“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意思是说进行防御要把兵力分散开处处设防,兵力怎么都不够用,如果把兵力集结起来进攻,才能形成局部兵力优势。

空中作战尤其如此,特别是现代空军更是一种彻底的攻击性力量。这是因为一个空域能同时容纳的战斗机数量是有限的,在没有雷达的时代,两架战斗机编队之间最起码要留出足够转弯、机动的空当。1941年不列颠空战的时候英德双方进行过数次上百架飞机的大空战。等到喷气式飞机出现,飞行速度更快,转弯半径更大,飞机的间距也必须拉大,同一个空域能容纳的飞机就更少了。到了朝鲜战场上,每次空战双方一般也就是各出十几架飞机在空中格斗,比如志愿军空军累计出击2457批26491架次,也就是平均一个机群十来架,美国空军虽然多,却也没法一次派几百架战机同志愿军打空战。

现代战斗机除了要考虑留出格斗空间,还要考虑飞机挨得太近会让对方雷达提前发现自己,己方的雷达离得太近还会在某些频段互相干扰。现代战斗机进行对空拦截作战,最少也要保持十几二十公里的间距,至少要保证自己飞机发射的红外追踪导弹不至于把自己的飞机揍下来,这也就意味着美国能在我们周边找到的任何战略根据地都只能容纳最多二三十架飞机同时升空拦截。

但是空袭一方却不受这种限制,空袭一方是按照计划航线飞行,不需要开雷达,不存在互相干扰的问题。空袭机群中还有抑制己方信号的电子战飞机,压制对方防空雷达、防空武器的前导机,和驱逐对方战斗机的护航机。一个机群可以编组几百架飞机浩浩荡荡杀过去,就算对方战斗机的拦截能百发百中,也打不光所有攻击机,等到第一波攻击破坏掉对方机场,后面的机群就如入无人之境了。

美国人打别人都是这样玩的,不过天空并不姓美,换了别人如果有等量齐观的空中力量,也一样可以这么打美国人。何况我们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隐形飞机、无人机,美国人有的我们差不多都有。如果进行空袭,我们也会用这些东西开道,破坏掉敌方的地面雷达、空军基地、指挥系统。用预警机指挥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进行护航,对方的拦截机如果想攻击我们的空袭机群,就得准备把后脖颈子亮给我们的护航机。我们除了差一些战略轰炸机,对于在战斗轰炸机打击半径之内的日本、韩国等这也不算个多大问题。

而且我们是一个大国,美国能找到的基地都是小国和小地区,我们发动空袭只要进入敌方空域几十公里,一两百公里就能打到敌方的“七寸”,敌方想打我们的要害要飞几百几千公里,这几百几千公里纵深内有不知多少防空导弹旅和飞行团等着拿奖章呢。没人能在我们的“主场”全身而退。

我们有先进的工业技术,能造出先进的战斗机,美国要从空中找我们麻烦就不再是单方向的空袭,而是一场全时全空域的对攻战。打这种仗我们是不心慌的,只要是消耗战,就是拼工业产能,谁能更快补充上损失掉的飞机和飞行员,谁就能笑到最后。


中国的选择:哪里是美国“薄弱的一环”以空制海,延伸海洋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