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周身处处是太极

字数:1340

如果你过不了第一个阶段的话,师父会试着用一种方式来诱导你。过去,太极拳、内家拳都是修道之前的诱导功,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为入不了定、入不了静、静不下心的人创造的,包括华佗的五禽戏等也是这样。所以,如果太极打得很好,会进入一种杂念很少的状态。

很多人打太极拳打不进去,就是因为他们把目的搞错了。他们在表演架势,在表演好看,在卖弄自己,越是卖弄得沾沾自喜,跟自己最初的练拳目的离得越远。所以,动作漂亮的人,未必就是太极高手。

一些太极高手动作不一定漂亮。我的意思是,他们不在乎动作,在乎当时进入的境界,这才是练太极的终极目的。这样练到最后,他就周身处处是太极,一动一静皆浑然了。这时,他就完成了修道的第一个阶段,很容易就能修进去。

太极练到一定程度,师父会要求你站桩,也是这个原因。真正的太极拳、形意拳都要站桩,如果不站桩,就修不出功夫。

当然,如果动中修也能达到站桩的效果,也很好。比如,很多太极高手一天打三十遍拳,我算了一下,慢一点也得六到八个小时,还不算其他的训练,只是打拳。但这样修的前提是,他必须已经进入第一个阶段,也就是静心的阶段。

换句话说,一定要明白练内家拳的目的,它是为修道打基础的。所以,内家拳最早是从武当山等道家的道场里传出来的。

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现在有很多练内家拳的人都走偏了。他们在架势及诸多要领——也就是技击方面着力过多,忽略了打拳是为修道做准备的。

以前,如果内家拳练得很好,境界也会很不错的。杨露禅和董海川八卦掌比高下时,据说几天几夜不分胜负。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达到一定的境界了,都修进去了,浑身上下都没有破绽。

过去,我在北戴河跟人学过太极拳,在九华山也学过,基本属于闭关状态地学。我学得不是很好,但状态很好,一学就进去了,但动作不一定标准。当然,我肯定在那种状态里面,就算不打拳也在那种状态里。所谓的那种状态,就是没有杂念的破执状态。太极拳不强调呼吸,要求你把注意力放在动作上。但这个阶段也是“一呼一吸头三悬呀”。修道中真气上下周转时,也相当于太极中的一些动作。如果喜欢动、不喜欢静、一静下来就杂念纷飞,你可以从形体入手,慢慢地进入筑基阶段,在体会动作的过程中,慢慢地修进去。

修其他的一些功法,比如念阿弥陀佛、数息观等佛教训练,也都属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它专门修你的专注力。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专注地工作、学习、做事,也可以做到修道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在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但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虚其心、实其腹。希望大家能把《道德经》中的哲学用到生活之中,让它变成你生命的程序。学习的目的不是卖弄,而是用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做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是对《道德经》最好的学。如果你能做到无欲观妙、有欲观窍,那就更好了。

道家非常有意思,修道侧重于身体本身的多,很多人修道都是从身体入手。由身体入手,最后得到智慧、明白自性,叫先命后性;由自性入手、智慧入手,最后实现性命双修,叫先性后命,道理一样。

这首道歌就是先命后性。从“一呼一吸头三悬呀”的小周天开始,就是将身体作为入道的关键口,这就是先命。这个过程比较艰难也比较孤独,因为杂念纷飞。你得耐得住寂寞。

再次强调一下,要想修出高功夫,需要闭关修行,子午卯酉四个时辰要禅修,最少八个小时,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专门的、闭关式的修道。真正的、专门的、闭关式的修道是整天都要修。早年,我闭关时,每天要修二十个小时。

王重阳的弟子之中,很多人都是闭关地苦修,王重阳有个弟子被称为“铁脚仙”,他用金鸡独立的形式来消除睡眠。在那种状态中,他始终在修。但很多人不一定能做得到,做不到、放不下的时候,就修不成。所以,过去有一种“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晨星”的说法。


叁慢慢打通小周天伍时时提正念,赶退诸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