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法典》
历史忘却了查士丁尼的战功,却记得他的法典,这是十分正确的。西奥多西的法典颁布至此已历百年,法典中有许多规定已变得不合时宜,同时有许多新的法令在通过后使得法典陷入混乱,此外法令的相互矛盾也阻碍了行政与司法事务之执行。尤其是基督教影响、改变了立法和法令的解释。罗马城的民法就常与组成整个帝国的诸国之法令相冲突,许多原先制定的法令不能适应东方的希腊式的传统。浩瀚的罗马法律之整体已沦为帝国式的混合物,而非一部合逻辑的法典。
渴望统一的查士丁尼厌恶这种法令的混乱,正如帝国的解体惹恼了他一般。528年,他任命了10个法律专家来整理、澄清、改良这些法令。这个委员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就是检察员特利博尼安(Tribonian),他虽然贪污,且有无神论者之嫌,却终身担任查士丁尼立法计划的催生者:提出构想,提供意见,并付诸执行。此项任务的第一部分仓促之间完成,而在529年即以《宪政法典》(Codex Constitutionum)的名称颁行;这部法典被宣布为整个帝国适用的法令,先于此一法典之各项法令,除非由该法典重新颁布,否则一律废止。该法典之序言中有这么一段堂皇的注解:
致有志于研究法律的青年:
皇帝陛下除以武力增其荣耀之外,亦应以法律为武装,以求平时与战时均能保有良好之政府;使统治者得以……使正义成为战胜敌人之表征。
其后,委员会之诸委员即着手课题之第二部分:将罗马城那些伟大的法律专家所发表的responsa(即意见)中似乎有法律效力的部分搜集起来,使之系统。他整理出来的东西印成摘要(Digesta),或称汇编(Pandectae);法律专家之意见一经引录,法令解释一经公布,即成为法官今后判案之依据;其他未经收录之意见即失去其法律效力。旧的法律文献不再抄录,故大多消失了。由剩余的部分看来,为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人舍弃赞成自由的那些意见,他们也借着不虔诚的欺骗手段,将某些古代法律专家的意见加以改变,以使此一法典进一步与独裁统治的政府步调一致。
当这项艰巨的工作正在进行时,特利博尼安和两个同事发现这部《查士丁尼法典》对学生来说是太吃力了,因而以《法规》(Institutiones)为书名,刊行了一本正式的民法手册(533年)。基本上,这本《法规》把盖乌斯(Gaius)的《评注》(Commentaries)复制、修正,并使之合乎时代潮流。盖乌斯曾在2世纪时以惊人的技巧和清晰的头脑,把当时的民法整理出来。同时,查士丁尼也一直颁布新法令。534年,特利博尼安和4个助理把这些法令收入《查士丁尼法典》的修订版里,这使得原版失去其权威性,而为历史所遗忘。查士丁尼死后,他那些新增加的立法以《新颁之法令》(Novellae)为书名出版。以前法令一直以拉丁文写成,这一本却用希腊文写成,意味着拜占廷帝国以拉丁文为法律语言的终结。这些法令被称为Corpus iuris civilis,也就是所谓“民法的躯体”,亦即一般人所谓的《查士丁尼法典》。
这部《查士丁尼法典》,就跟西奥多西颁布的那一部一样,也把正统的基督教纳入法律之中。这部《查士丁尼法典》首先宣布三位一体,排斥聂思托里派(Nestorius)、欧杜科斯派(Eutyches)和阿波利纳尔派(Apollinaris),承认罗马教会的教会领导地位,同时命令所有的基督教团体服从其权威。不过在下面数章之中,却又宣布皇帝对教会的统治权:一切教会的法律就跟民法一样,也都必须由君王发布。接着,《查士丁尼法典》又为各大都会、各主教、各修道院长和僧侣立下法令,特别规定教会人士赌博、看戏或看比赛应受的惩罚。摩尼教徒(Manicheans)和改奉异端者处以死刑;道纳杜斯派、孟塔尼斯派(Montanists)、基督一性论者和其他反对国教者由政府没收其财产,被判以无买卖行为能力,亦无继承权或遗赠权;不准担任公职,亦不许集会,没有资格向正统的基督教徒借债。有一条较为温和的法令允许大主教访问监狱,并有权保护囚犯避免枉受处罚。
这部《查士丁尼法典》也取代了先前阶级的划分。解脱奴隶身份而获得自由的人,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另一团体的人;这些人一经释放,就可以享受到自由人民的权利;他们可以被推为元老或帝王。自由人分为显贵(honestiores)和平民(humiliores)两大类。自戴克里先以来,显贵阶层分化出的各种层级,如今由这部《查士丁尼法典》认可并加以区分:公(patricii)、侯(illustres)、伯(spectabiles-—从这个词产生了respectable这个英文词)、子(clarissimi)、男(gloriosi)五级。这部罗马法律到底有着许多东方的因素。
有关奴隶制度的立法,这部法典显然多少受到基督教或斯多葛学派的影响。强奸女奴就跟强奸一个女自由人一样,都被判处死刑。若经主人同意,奴隶亦可娶自由人为妻。查士丁尼跟教廷一样,也鼓吹解放奴隶。不过,他的法律又允许父母在贫困潦倒之际将新生的婴儿贩卖为奴。《查士丁尼法典》中某几段还涉及农奴法,为封建制度铺路。一个在某一土地上耕作了30以上的自由人,其本身和后代必须厮守那块田地。这种措施的目的,据说是为了不使土地荒芜。逃走的农奴或未经主人同意就成为传教士的农奴,其主人可以像对付逃走的奴隶一样,把他捉回来。
在《查士丁尼法典》里,妇女的地位也略有改善。妇女终身受监护的制度早于4世纪取消,而原来遗产只能由男人继承的规定亦极少见。过去经常接受妇女遗赠的那些教堂,如今也尽力争取这些改革。查士丁尼设法将教廷对离婚的看法加以贯彻,禁止离婚,除非当事人之一想要入修道院或女修道院。不过这个规定却与现存的风俗与法律相去甚远,大多数人起而抗议,说这会增加毒害人命之案件。因此,帝王后来开列了许多离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除了有几次曾经废止之外,至1453年为止,一直是拜占廷帝国法律的一部分。奥古斯都在位时,对独身者和无嗣者加以处罚的规定,在《查士丁尼法典》中均已取消。君士坦丁大帝虽然很少严格执行,却规定犯通奸罪者判处死刑。对于这种罪行,查士丁尼仍然判处男的死刑,不过将对女人的处罚减轻,改为监禁在女修道院里。若丈夫得知乃妻与人通奸,在给她三次证据充分的警告之后,发现她仍在家里或旅馆里面与有奸夫嫌疑的人谈话,可以将奸夫杀死而不受刑罚。与未婚女性或寡妇发生性行为时,亦处以类似的重刑,除非这个女人是人家的姘妇或妓女。强奸者判处死刑,并没收其财产,给予被奸污之妇女。查士丁尼不仅规定同性恋者处以死刑,更在将有同性恋之行为的人处死之前加上凌迟、毁伤和游行示众等处罚。这种对不当性行为之严厉立法,使我们感到异教文明的罪恶使将基督教成为更严谨的宗教的影响。
查士丁尼对财产方面的法令做了决定性的改变。古代父系亲属——就是由男方衍生的亲戚——继承未留遗嘱财产的特权,现已废止取消;这些遗产改由同族亲戚——子、孙等——直系继承。《查士丁尼法典》还鼓励慈善捐助和遗赠。教会的财产,不论动产、不动产,租赁所得,或农奴、奴隶等都不得转让。教会或世俗的个人或团体均不得将教会之任何财物赠送、贩卖或遗赠他人。由利奥一世和安特弥乌斯(Anthemius)制定,经《查士丁尼法典》确认的这些法令,成为教会日渐富有的合法依据。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使得世俗的财产日渐减少而教会的财产日益增多。教会尝试过废除利息,却归于失败。欠债不还的债务人被逮捕,不过可以交保而获释放,亦可在发誓随时候传后释回。虽然对于债务人所交缴保释金的金额未作严格限制,但是对于逮捕后至审讯前债务人消失的时限却有极严格的限制。由于律师人数太多,使得查士丁尼专为他们盖了一栋长方形建筑。这栋建筑的大小可由其图书馆藏书15万卷来推测、想象。察讯在皇帝所任命的法官面前进行。不过,经当事人双方同意,案件亦可移至大主教的法庭审理。每次侦讯进行时,法官面前放置一本《圣经》。双方律师必须在《圣经》面前发誓诚实地尽其全力为客户辩护,如果他们发现客户所说不实,则必须撤销辩护。原告与被告亦须为其理由之公正在《圣经》面前宣誓。所科之刑罚虽然严厉,却非强迫性。法官得为妇女、少年和酗酒者酌情减刑。禁锢为审讯监禁罪犯,却很少用来作为处罚之用。《查士丁尼法典》比哈德良和安托尼乌斯·庇护所制定的法律有所退步,因为《查士丁尼法典》允许将罪犯之肢体残害以为处罚。伪造税收帐目的收税员,以及抄写基督一性论作品的人士,可能会被刖去一手,根据乃是干纪犯法者必得应有报应。《查士丁尼法典》中亦常有劓或刭的肉刑规定,后期之拜占廷法律中更增加刺瞎双眼之刑罚,尤其用来处罚那些不够资格继承遗产而想继承的人,以及那些想篡夺王位的人。自由人犯罪处死刑时系用砍头之方式,而对某些奴隶则用钉十字架之方式。巫师和逃兵则活活烧死。被判刑之公民可以向高一级庭上诉,再次可以向元老院上诉,最后还可诉诸皇帝。
我们景仰《查士丁尼法典》的整体,而非其某一部分。它以严格的正统,强烈的反启蒙主义(obscurantism)和报复性的严厉,先前诸法典相区别。受过教育的罗马人会发现在安托尼乌斯·庇护时代比在查士丁尼时代生活更文明。皇帝本人无法摆脱他的生活环境和他的时代,为了实现统一的野心,他把当时的正义、慈悲、迷信、野蛮全都纳入《查士丁尼法典》中。这部《查士丁尼法典》就跟拜占廷的一切事物一样,极为保守。就那似乎注定永不断绝的文明而言,此部《查士丁尼法典》也极具羁绊作用。不久,这部《查士丁尼法典》除了在日渐狭窄的领域外,不再被遵守。为《查士丁尼法典》所歧视的东方国家主义的异教徒转而投入伊斯兰教的怀抱,在《古兰经》之下发展得比在《查士丁尼法典》之下更迅速。伦巴底人统治下的意大利,法兰克人统治下的高卢(Gaul),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下的英国,西哥特人统治下的西班牙,都无视查士丁尼的诏书。不过这部《查士丁尼法典》确实也给五方杂处的人民带来了几代的秩序和安全,同时还给予边界外十几个国家街道上行人之自由、安全的行动,比今日某些地区所给予的还多。这部《查士丁尼法典》一直持续至拜占廷帝国法典之终结,《查士丁尼法典》在西方消失5个世纪之后,意大利博洛涅城(Bologna)的法律学家们才予以“重振”,而为列国君王、教皇所认可,并且成为当代许多国家的建构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