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音乐

字数:1604

韵律的冲击在数以百计的世俗的音乐及舞蹈中表现出来。教会害怕这种本能失去控制是有理由的;因为当它成为歌唱的源泉时,它会很自然地与爱结合,而成为宗教最大的对手。中世纪心灵的眷恋尘俗,当教士不在时,便倾向于自由,有时为猥亵,其内容使僧侣们震惊,并引致议会发布无用的训令。浪漫的学者们,为其情妇或酒创作或谱成音乐,及对神圣曲礼的笑谑诗;流传的手稿,包括有“醉汉弥撒”(“Missa de Potatoribus”)及“作威作福者的祈祷书”(“Officium ribaldorum”),欢乐的句子所谱的假装正经的音乐。情歌也像今天一样普遍,有些柔美得如同少女的祈祷;有些带着轻微伴奏的诱惑的对话。当然也有战歌,意图用声音的一致来锤炼团结,或以催眠曲来麻痹对光荣的追求。有些音乐是由匿名的天才所谱成的民谣,由人民偷占过来——或许可说是流传下来。其他的流行音乐则是用由教堂礼拜中学来的复音音乐艺术职业性技巧的产品。在英国,一种受欢迎而复杂的形式是roundel(反复重唱的民歌),即一个声音开始唱出一个曲调,当第一个声音唱到了某一预合点时,第二个声音开始唱出一个相同或和谐的曲调,第三音在第二音继续唱着时亦唱出谐音,这样下去,直到6个音轮唱成为一生动和谐的遁走曲。

最早的反复重唱的民歌是著名的“夏天到了”(“Sumer is icumen in”),可能是大约1240年时一位博学教士所编写的。它的6部复杂性显示了复音音乐早已为人所熟悉。其歌词仍与那世纪的精神长存,在那个世纪所有的文化进入盛期:

夏天到了,

布谷鸟高声地唱着!

种子发芽,草儿飘摇,

森林里正盛开着花儿:

布谷鸟唱着!

牝羊接着小羊叫,

小牛叫着母牛和;

牛儿跳着,羊儿滚着;

布谷鸟愉快地唱着!

咕咕,咕咕,

布谷鸟儿好好地唱吧;

继续唱呀,不要停止,绝不要现在停止;

布谷鸟正唱着,唱咕咕

唱咕咕,布谷鸟正唱着!

像这样的歌曲必适合乐师或吟游诗人的口味,他们由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由一个宫廷到另一个宫廷,甚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四处流浪。我们听说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乐师在法国歌唱,在西班牙有从英国来的吟游诗人在唱歌。乐师们的表演成为任何正式宴会通常都有的一部分;因此英国的爱德华一世为女儿玛格丽特的婚礼,即雇用了426个歌手。这种乐师团体常常唱歌曲的一部分,有时也唱较复杂的歌曲。通常那些歌曲——歌词和音乐——是由在法国的抒情诗人、在意大利的唱游诗人、德国的吟游诗人所谱成。大部分13世纪以前中世纪的诗都是为歌唱而写的。“一首没有音乐的诗,”抒情诗人福尔盖曾说,“是没有水的磨坊。”在所有的2 600首游唱歌曲中,264首配有音乐,通常是以纽姆及连接线表现在4到5线的乐谱上。爱尔兰和威尔士的游唱诗人尚能边弹边唱。

在阿方索十世所保存的颂圣歌选的手稿中,有几个插图显示穿着阿拉伯服装,并弹奏阿拉伯乐器的音乐家;许多歌曲在形式上都是阿拉伯式的;可能音乐,连同早期唱游歌曲的主题及诗的形式,系由回教的歌曲及旋律而来,经由基督教的西班牙传入法国南部。参加十字军东征回来的人,可能曾由东方带回了阿拉伯音乐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乐师们约在1100年出现,恰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同时。

令人惊异的是中世纪乐器的繁多,敲击乐器——钟、铙钹、小手鼓、三角叉、bombulum及鼓;弦乐器——七弦琴、维忽拉、竖琴、弦琴式乐器、风琴、吉他、六弦琴(Vielle)、中提琴、一弦琴,吉格琴(Gigue);管乐器——风笛、竖笛、箫、洋管、尖音喇叭、小箫、喇叭、号角、风琴,这些是由成百的乐器中选出来的一部分,而适合用手或手指、脚或曲身演奏的任何乐器都有。其中一些系传自希腊,一些从形式与名称上看是来自回教的,像六弦琴(Rebec)、维忽拉和吉他;这些乐器许多都是中世纪工匠们在铁、象牙及木质上所表现的艺术的珍品。乐师们常用的乐器是六弦琴,一种短提琴,是用射手的曲弓来演奏的。在8世纪以前,大多数的大风琴是用水压的,但在4世纪时,哲罗姆描绘出一种气压的风琴;比德(673—735年)写过一种风琴有“铜管中充满了来自风箱的空气,而奏出一种庄严而优美的旋律”。圣邓斯坦(St.Dunstan,约925—988年)制造了一个用风发音的竖琴,将它置于墙的裂缝而演奏时,却以使用巫术而被控告。温切斯特大教堂约在950年装设了一个风琴,有26个风箱、42个风箱吹管及400个管子;琴键非常巨大,因此风琴师必须带上厚棉絮的手套去敲击以保护手指。米兰有一架风琴有着银质的风管;威尼斯有一个金质风管的风琴。

在这一堆的中世纪的乐器前,所有中世纪的地狱般阴郁的概念消失了。留下的是一幅民众的景象图,他们至少像我们一样快乐,充满了活跃及对生活的渴慕,他们对世界末日的恐惧,不比今天我们怀疑文明是否会在尚未完成之前即被摧毁所受的压迫更大。


教会音乐第八章 知识的传播(100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