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其人其事

字数:2336

实际上他如何生活呢?1517年的这段时间,他大部分时间住在佛兰德斯——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及卢万。他同一仆人独身隐居,但时常接受显贵要人的殷勤款待,他们设法获得他的伴随以为社交上的卓越和高谈雄辩。他嗜好吹毛求疵,他的神经与感情已被精炼到足以时时遭受生活中强烈的粗鄙行为之苦的程度。他酒量很大,并以不及乱而自负。那也许是痛风与胆结石的部分原因,但是他认为膨胀他的动脉可以减轻他的痛苦。1514年,45或48岁,他把自己形容为“白头残废者……除了酒之外什么都不能喝,同时必须吃好的食物”。他不同意斋戒,而且非常不爱吃鱼,也许是他的胆汁使他神学变色。他睡眠不足,正如多数脑筋忙碌的人们一样不知宵禁的时间。他以朋友及书本自慰。“当我日常看书的习惯受到限制时,我似乎失去了自己……我找得到图书馆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他以一个教区传教士辛勤所求来的金钱,一部分用来买了书。他由芒乔伊和沃勒姆两主教处接受定期的生活津贴,并由勃艮第的总理让·勒·绍瓦热(Jean le Sauvage)处获得300个银币(7 500美元)和由王族们领到超过当时任何作者所挣的这些丰富的赠予。他不承认爱好金钱,他寻求金钱是因为以一个居无定所的人,他惧怕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孤寂老年。同时他继续拒绝赚钱的职位,因为这也许会增加其收入,却牺牲了他的自由。

他的外表初见并不动人。他瘦小、苍白、声弱、体羸。他使人印象深刻的是敏捷的手,长而尖的鼻子,闪耀着睿智的蓝灰色的眼睛,他的言辞——他那才情焕发的年龄中的最丰富和最敏捷头脑的谈话。在他北部同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们均渴望描绘他的肖像,而且他同意坐着让他们描绘,因他这种肖像是他的朋友们欢迎的礼物。

马赛斯于1517年把他绘为——全神贯注于写作,裹着厚厚的外衣,像是防御着那些世纪寒冷房间的侵袭,这张被送给莫尔。丢勒于1520年用炭笔画了他的像,而且于1526年为他作了一幅非凡的雕刻画。这幅画用的是日耳曼笔调,把这位“好好的欧洲人”画成了一种十足的荷兰人相貌。伊拉斯谟说:“如果我是像那个的话,我就是一个伟大的骗子。”霍尔拜因尽一切的努力画了许多伊拉斯谟的像。一幅在杜林,另一幅在英国,第三幅在巴塞尔,最好的一幅在罗浮宫——北部最伟大画家的一切杰作均陈列在此博物院。在这幅画里,这位学者已成为哲学家,安静、沉思,稍带忧郁,勉强地听任于本性乐天的中和及天才的必死。他于1517年写道:“我们命运所带来的必须忍受,而且我对任何事件均已平心静气”——一种他从未真正达到的禁欲的宁静。他谈及一位野心勃勃的青年说:“他爱光荣,但是他不懂光荣是如何的重要。”伊拉斯谟和很多高贵灵魂一样,日夜都在劳心以便战胜那梦魇。

他的缺点很显眼,他的优点只是为他的密友们所知的秘密。他能无羞耻地乞讨,但是他也能施舍,许多后起之秀在他温暖的称赞下展开了前程。当罗伊希林被普费弗科恩(Pfefferkorn)攻击时,伊拉斯谟写信给他在罗马的红衣主教朋友们,为这位受困的希伯来学者求得了保护。他既不懂谦逊也不知感恩,一个受到国王们及教皇们宠爱、巴结的人是很难表现这些的。他急躁且憎恶批评,有时且以那争论时代的辱骂态度来回答。他参与反闪族主义,即使那是属于文艺复兴的学者。他的兴趣窄狭而激烈:他爱好标榜哲学的文学,及含有不谈逻辑只谈人生的哲学,但是他几乎忽视科学、风景、音乐及艺术。他讥笑当时睥睨一切的天文学系统,而且星辰们向他发出微笑。在他那众多的通信中,从未谈及欣赏阿尔卑斯山的风景或牛津及剑桥的建筑术,以及拉斐尔的绘画或米开朗基罗的雕刻,当伊氏于1509年在罗马时,米氏正在为尤里利乌斯二世工作,至于宗教改革会众们的高声歌唱以后会伤及有教养的耳朵。他的幽默感通常微妙而洗练,偶尔带有拉伯雷的讽刺味,往往是讥讽的。有一次当他听到某些异教徒被焚时,写信给他的一位朋友说:“如果他们当现在冬天正来临时提高油价,我对他们的同情心就会减少。”他不仅有人类本性的利己心或自私,而且还有那秘密和被珍爱的自负或自大,作家或艺术家如无这点,就会在漠不关心的世界的无情冲激中被粉碎。他喜爱谄媚,虽常有拒绝者,他仍同意这办法。他告诉一位朋友说:“好的裁判说,我比当代任何人都写得好。”

那是实话,虽然只是就拉丁文而言。用法文写很差,他只会说一点儿荷兰语及英语,“对于希伯来文只是用舌尖轻尝过一下”。他对希腊文一知半解,但是他精通拉丁文,他把拉丁文活用到非拉丁文的最细微差异及当代的琐事。因他那生动华丽的文体,他那轻描淡写的小说魔力,以及他对锋锐如闪剑似的讽刺,一个世纪重新地醉心于古典文学,以致他的大部分缺点均受人原谅。他的书信在文雅有礼方面足与西塞罗的信函相比,但在生动活泼与机智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他的拉丁文体是他自己创意的,而非模仿西塞罗式的。他的拉丁文体是活的、有力的、灵活应用的语言,而非1 500年之久的回音。他的书信犹似皮特拉克的,为学者和王侯所艳羡,其程度仅次于他谈话的刺激。他告诉我们,也许带有一些文学破格,他每日收到20封信,却要写40封信。其中数卷在其生前业经出版,这些作品均受到其作者的细心编辑,对于后世极易了解。利奥十世、阿德里安六世、纳瓦尔的玛格丽特皇后(Queen Marguerite of Navarre)、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一世、亨利八世、莫尔、科利特、匹克里蒙(Willibald Pirkheimer)等均为其书信交往者。谦虚的莫尔写道:“我无法摆脱虚荣心的渴欲……当我忆起我将因为伊拉斯谟的友谊被推荐到遥远的后世时。”

除非我们认为路德是一位作者,否则无其他任何同时代的作者能与他的声望相比。一位牛津出版商于1520年报告称,他所有1/3的出售都是伊拉斯谟的作品。他有很多敌人,特别是住在卢万的神学家们,但是在大学里他广有弟子,而且全欧洲的人文学者均尊他为他们的模范和领袖。在文学方面,他是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的综合者——他们对古典文学及文饰的拉丁文体的崇拜,他们的君子协定不与教会决裂和不干预民间无法消除的神话,教会应对知识阶级的理智自由睁一眼闭一眼,及允许把教会的恶习及荒谬作一有秩序的、内部的革新。伊拉斯谟正如一切人文学者,因利奥十世荣升至教皇职感到兴奋,他们的梦想已成事实——一个人文主义者、学者、绅士,文艺复兴与基督教实质的合一,业已登上最伟大的宝座。诚然,教会的一个和平涤净就会来临,教育会普及,人民会遵守可爱的仪式和安慰的信仰,但人心会得自由。

伊拉斯谟保持那种希望几乎濒临于路德边缘。但是于1517年9月9日,他由安特卫普写信给约克的红衣主教托马斯,一行不祥的文字说,“在世界的这部分,我怕有一次大的革命就要发生”,不到两个月,这预言应验了。


哲学家第十五章 路德前夕的日耳曼(145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