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的兴起

字数:2984

除了教会的建筑外,法国每一种艺术均受到强力君主体制及其侵略意大利的影响。教会建筑物仍继续保持火焰状的哥特式,其过于奢侈的装饰及耗费的枝节,正象征其本身的没落,恰如一个垂死的歌妓始终打扮得盛装艳丽,美色诱人。虽是如此,仍有些堂皇的教堂在不断兴建:诸如在阿布维尔(Abbeville)的圣武尔弗让(St.Wulfram)教堂,在巴黎的圣艾蒂安(St.Ètienne),以及奥地利的玛格丽特(Margaret)为了纪念其夫萨伏依的菲利伯特二世(Philibert II),在布鲁(Brou)所修建的一所完美的小祭堂。古老的建筑带有新的诱惑力。鲁昂大教堂称其北门为书房大门,因为该门正对着宫廷中林立的书架;人们为赦罪而在四旬斋期只“吃奶油”所奉献的钱财,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南塔,法国人讽之为“奶油塔”;安布衣斯的大主教又募款用同式的火焰状设计修建了西门。博韦完成了其南向侧廊的重要工程,其门窗加高到超过了大部分正面建筑。桑利斯(Senlis)、都尔及特鲁瓦均将其教堂加以改建;特西耶(Jean le Texier)在沙特尔修建了一座华丽的西北向尖塔及一座华丽的圣诗班围屏——在哥特风格上加入了文艺复兴的构想。在巴黎的一座精美的圣雅各布(St.Jacques)楼就是在此一时期由募捐而把一所残破的圣堂再建的,而后把它献给圣雅各布使徒圣·詹姆斯(St.James the Greater)。

宏伟的市民建筑物呈现了一片争奇斗艳的景象。庄严的市政厅分别在阿拉斯、杜亚、圣奥马尔(Saint-Omer)、努瓦永(Noyan)、圣康坦、贡比涅、德勒(Dreux)、埃夫勒(Evreux)、奥尔良及扫姆(Saumur)等城市兴建。于1505年在格勒诺勃(Grenoble)城修建了一所法院。于1493年在鲁昂又兴建了一座更华美的法院;此法院系由罗伯特·安戈(Robert Ango)及罗兰·勒洛(Rolland Leroux)使用装饰华丽的哥特风格所设计的。在19世纪时又再度被添加修饰,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其内部曾被破坏。

这是法国庄园兴起的第一世纪。教会业已归隶于政府;现世的享乐为来世作准备;国王们均自认为神,并把沿罗亚尔河的回教乐园作为游乐胜地。在1490年及1530年间,庄园或城堡成了享乐之地。查理八世由那不勒斯之战回国后,命令其建筑师将其宫殿改成像他在意大利所见的一样华美。他由意大利带来了建筑师乔瓦尼·焦孔多(Giovanni Giocondo)修道士,雕刻匠兼画家吉多·马佐尼(Guido Mazzoni),木匠多梅尼科·贝尔纳贝(Domenico Bernabei),及19位其他意大利的艺术家,甚至还有一位庭园设计师多梅尼科·帕塞罗(Domenico Pacello)。他把安布衣斯的古城堡加以修复并派了上述的这些技师配合了法国建筑师及艺术家的协助,把这座城堡改成一所豪华型意大利式的皇家内宫。结果许许多多漂亮的楼塔、尖顶、飞檐、壁柱、天窗及阳台等,耸立于斜坡上俯视着平静无波的河流,产生了新风格的建筑。

把哥特式楼塔改成文艺复兴式的宫殿,以及用古典式的点缀代替火焰状的装饰,触怒了爱国者及清教徒。墙壁、圆形塔、高耸而带斜坡式的屋顶、有胸墙的城垛、临时性的壕沟,虽还是保持中世纪式样,使人怀念到人的家宅,即为其城堡和炮垒的时代;但新建筑的风格对于居住方面显示了一种有力的进取精神:直线型的加宽窗户使阳光射入,并配装了石雕的窗框予以美化,内部则用古典式的矮壁柱,嵌线之壁带,奖牌之装饰,雕像、错综的图饰及浮雕,四周布置以庭园、喷泉、花卉,通常还植有猎场灌木或是平坦的草原。在这种令人吃惊的奢侈家宅中,其敞亮代替了阴暗,阴沉可怜的中世纪建筑被文艺复兴的坚定勇敢及喜乐精神所驱除。生命的热力形成一种建筑风格。

如果我们把这种庄园的兴起或其充分的发展,认为就是它的开创时代是不妥的。其中很多城堡式的庄园过去早已存在,如今只是加以修改而已。这些建筑在十六七世纪就非常豪华优美,到18世纪只变换一下格调,以凡尔赛宫的宏伟华丽代替了庄园的舒畅风味。希农的城堡庄园,早在查理七世于1429年在该处接见圣女贞德时,就已古老,而洛克斯(Loches)成为皇家之地亦早具历史,在路易十二第二次占领米兰之后,曾于1504年把洛多威克囚禁该处。约在1460年路易十一世的国务大臣让·布雷曾经把13世纪的朗热(Langeais)城堡修复成为中世纪的形态——该城堡仍不失为保存良好的一座庄园。将近1473年时,安布衣斯的查理在肖蒙(Chaumont)依照中世纪样式,修建了另一庄园,而他的兄弟红衣主教又于1497—1510年在加永(Gaillon)建造了一座巨形城堡庄园,但革命时,却遭摧毁。奥尔良的“私生子贵族”让·迪努瓦于1464年修复了庄园沙托丹(Châteaudun),奥尔良——龙格维也的红衣主教(Cardinal of Orléans-Longueville)用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的调和格式,又为该城堡加添了新侧廊。布卢瓦的庄园仍带有部分13世纪的风味,路易十二和谐地用砖石为它增建了带有哥特式大门,文艺复兴式大窗的东廊,其辉煌光彩一直到弗朗西斯一世。

哥特式的雕刻被使用在墓碑上,精美的雕塑装饰,显得极为雅致而特出。此种式样亦被使用于布鲁圣堂的修复,在此处西比尔·阿格里帕(Sibyl Agrippa)雕像,正如兰斯城的任何雕像一样的美好。同时意大利的美术家把法式雕刻复制成文艺复兴的一种独特、调和及雅致的风格。经由传教士、外交官、商人及旅客的访问,法意两国之交往逐渐频繁;由意大利输入的艺术品,尤其是小铜器被当做文艺复兴及古典式风味的代表。由于查理八世、安布衣斯的乔治及查理的关系,这种风气变成了一股激流。意大利的艺术家在国王的乡郊市镇上创设了一种意大利化的“安布衣斯学校”。在圣丹尼(St.Denis)教堂中的法国皇陵,便是由严肃高贵的哥特式雕刻,改成柔和、文雅、欢欣的文艺复兴设计所装饰而成的一种不朽的碑铭刻画,表扬着胜利凯旋下虽死犹荣的精神。

在米歇尔·科隆贝(Michel Colombe)这个人身上,就可看出这种转变。他约生于1431年,于1467年即远在法国未侵吞意大利前,已被称为法国王朝卓越的雕刻家。法国的雕刻术直到此时几乎全在石器方面;科隆贝输入了热那亚的大理石,把它雕塑成纯哥特风格的严肃人像,然后嵌入框,颇富于古典美。他为加永城的庄园,完成了一座巨大的《圣乔治与天龙》(St.George and the Dragon)的浮雕。骑在神态飞扬的马上一位无生命的武士,并附有栏柱、壁饰和文艺复兴式的顶檐。科隆贝为圣·加尔米耶(Saint Galmier)教堂塑制了一座《圣母》石像(The Virgin of the Pillar),此雕像线条柔美、发丝滑细,充分表现了精致的意大利风格。1496年在索莱姆(Solesmes)小修院的《复活圣墓》,可能也是科隆贝暮年时代的作品。[1]

在油画方面,法国是受到荷兰与意大利的影响。尼古拉·弗莱蒙特(Nicolas Froment)开始用荷兰写实画派描绘《拉撒路的复活》(The Resurrection of Lazarus)。但在1476年他从阿维尼翁迁居普罗旺斯的艾克斯为安茹的勒内作了一幅三折画——《旧约·出埃及记》(The Burning Bush),中央是圣母宝座、还有褐色发肤及眼睛的圣母马利亚、庄严的摩西、可爱的天使、守护的猎犬以及忠实的绵羊等,背景配置均含有意大利的特色;由此可见意大利艺术已占有全面优势。有一幅被评断类似风格,题名《摩兰大师》(Master of Moulins)的画——大概是让·佩雷亚尔(Jean Perréal)的作品。他曾陪同查理八世、其后又陪同路易十二去意大利。他的资料袋里带回了大半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人才——有工笔画师、壁画家、雕刻师及人像画等。在南特(Nantes),他设计了(由科隆贝雕刻)布列塔尼公爵弗朗西斯二世的宏伟墓园;而且为纪念他在穆林斯的恩人——博韦的安及皮尔——作了一幅美观的肖像画,至今仍悬挂在罗浮宫里。

少数艺术未曾保留中世纪晚期的优美性。因此佛兰德斯的插图画家很早就传下凡俗的主题和尘世的景况。在1508年《布列塔尼亚的安的时代》(Les heures d'Anne de Bretagne),布尔迪雄(Jean Bourdichon)的工笔细画代表又重返于中世纪的俭朴与诚敬风格——像《圣母与圣婴》、《各各他(Golgotha)的悲剧》、《复活的胜利》,及《圣徒传》等等动人的故事。画虽不佳,但布局高雅、色调丰润而清纯,一切都具有柔美及热情的恬静气氛。当时采用一种佛兰德斯自然派的染色玻璃,如果比较一下,这种玻璃初看不适用于窗户,因其使阳光折射到教堂地板上的光线变形,这时期的彩色玻璃对欧什、鲁昂及博韦等城镇来说,会令人想起13世纪光辉的时代。利摩日城现在又重燃它冷了一世纪的窑炉,而以半透明的珐琅彩色器皿与意大利及回教国家竞争。木刻匠仍保存其特有的手艺;拉斯金(John Ruskin)认为亚眠大教堂的乐队座位,在法国是最好的一种。15世纪末叶,多彩多姿的绣幔曾引起1847年在布里萨克(Brissac)庄园桑德(George Sand)的注意,而且也成为巴黎克路尼(Cluny)博物院的宝物,在哥伯林(Gobelins)博物院里现尚存有1500年代音乐家在百合花园里演奏时的一幅漂亮绣幔。

总而言之,除了庄园建筑之外,在艺术方面对法国来说,15世纪正是一个田地荒芜的休耕时代。兵士们的双脚代替了犁耕,战场流的鲜血代替了施肥;但本世纪将近末期阶段,人们才有办法和空闲去播种弗朗西斯一世曾收割的艺术种子。从富凯的自画像,就透露出一种屈辱的时代悲哀;他的学生布尔迪雄的缩影画作品反映出路易十二二度婚姻的和谐神态与光复土地的轻松微笑。这对法国而言,表示最坏的业已过去,而最好的作品即将来临。


[1]纽约的大都会艺术馆存有仿制品。


远征意大利法国诗人维庸(1431—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