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唐 温庭筠

字数:516

玉阑干,金甃井,月照碧梧桐影。独自个,立多时,露华浓湿衣。 一向凝情望,待得不成模样,虽尀耐,又寻思,怎生瞋得伊。

但在唐及五代,词的品致优雅,口语不过偶尔应用,以供焕发精神而已,未尝专以口语为本体。有之,实在宋代。对于宋词,我是用汲古阁刻的诸家集子为材料的。运用口语的宋词中,也可分为(一)几乎全篇都用,(二)比较的多用,(三)略用少许,等。属于(一)者,就宋词全体而言,作者和篇数并不多。作者在北宋则以秦观(少游)、黄庭坚(山谷)、赵长卿、吕渭老、周邦彦(美成)等为主;在南宋则以辛弃疾(稼轩)、刘过(改之)、杨无咎、杨炎、石孝友、蒋捷(竹山)等为主。就篇数而论,黄山谷最多,凡十三阕;其次是石孝友六阕;余人皆四五阕以内。属于(二)者,北宋以柳永、苏轼(东坡)、晁补之(旡咎)、毛滂为主;南宋以曾觌、沈端节等为主。属于(三)者,则词家的大多数皆是。我姑且定为三种,也只是有些程度之差,或者分为全篇运用口语和夹用若干口语这两种,也可以的。

其次,说一说运用口语的词的价值罢。全篇运用口语者,可惜得很,有价值的竟很少。这是有缘故的。为什么呢?因为凡是全用口语的词,作者当创作时,并不诚恳(较之制作以雅语为本体的词的时候),大抵是要说些滑稽,鄙亵的时候所制作的。然而关于恋爱的作品,则虽然很露骨,却也有有着真情者。惟全篇都用口语之作,现在或已难解其意义;又,意义虽可解,然而太鄙亵,这里也不能谈。

这里就用黄山谷的两三篇作一个例。小令有《卜算子》,《少年心》;长调有《沁园春》。


运用口语的填词 日本 铃木虎雄卜算子 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