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策

字数:12971

贾谊

幼闻人说,韩昌黎如海,苏东坡如潮,便寻二公文章反覆再读,深信海之与潮,果有如此也。既而忽见贾生列传,读其治安全策,乃始咋舌怪叹。夫此则真谓之海矣:千奇万怪,千态万状,无般不有,无般不起;则真谓之潮矣:来不知其如何忽来,去不知其如何忽去。总之韩、苏二公文章,纵极汪洋排荡时,还有墙壁可依,路径可觅。至于此文,更无墙壁可依,路径可觅。少年初见古文,便先教读一万遍,定能分外生出天授神笔。

臣窃惟事势¹,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²。(先自出其目。)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斗翻时论,不作婉曲之笔。)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妙骂。)则谀.(妙骂。)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³。(妙骂,不作婉曲之笔。)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⁴,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入喻,最醒最健。)本末舛逆⁵,首尾衡决⁶,国制抢攘⁷,(叠下此三句,即后无数可痛哭流涕长太息事。)非甚有纪⁸,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孰数之于前⁹,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此以上,为序。)

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¹⁰?(恭俭如文帝,乃不免射猎。然此非谏猎,乃是请得射猎之少间,以自毕其说也。)使为治,劳智虑¹¹,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笔势轩翥而起。)乐与今同,(四字妙!一何轩翥。)而加之诸侯轨道¹²,(一。)兵革不动¹³,(二。)民保首领¹⁴,(三。)匈奴宾服¹⁵,(四。)四荒乡风¹⁶,(五。)百姓素朴,(六。)狱讼衰息。(七。)大数既得¹⁷,则天下顺治,(八。)海内之气,清和咸理¹⁸,(九。)生为明帝,没有明神¹⁹,(十。)名誉之美,垂于无穷。(十一。)礼祖有功而宗有德²⁰,使顾成之庙称为太宗²¹,上配太祖²²,与汉亡极²³。(十二。此十二句,皆承“乐与今同”“而加之”,成一句。)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²⁴,以奉六亲²⁵,至孝也;(重将十二句结束作三段。此一段。)以幸天下²⁶,以育群生²⁷,至仁也;(此二段。)立经陈纪²⁸,轻重同得²⁹,后可以为万世法程³⁰,虽有愚幼不肖之嗣³¹,犹得蒙业而安³²,至明也。(此三段。)以陛下之明达,(此句,许陛下。)因使少知治体者得佐下风³³,致此非难也。(此句,自许。)其具可素陈于前³⁴,愿幸无忽。(序已毕。下特恐忽之,故再高自许。)臣谨稽之天地³⁵,验之往古,按之当今之务,日夜念此至孰也³⁶,虽使禹舜复生,为陛下计,亡以易此³⁷。

(以上只如先自作序,以下第一段,痛哭论诸侯王僭拟。)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³⁸,(“固必相疑”,言建国太大,其势自然不得不疑。)下数被其殃³⁹,上数爽其忧⁴⁰,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劲笔斗提。)今或亲弟谋为东帝⁴¹,(谓淮南王,一样句法。)亲兄之子西乡而击⁴²,(谓济北王,一样句法。)今吴又见告矣⁴³。(谓吴王,一样句法。作三样句法,便写得诸王反形杂杂。)天子春秋鼎盛⁴⁴,(一。)行义未过⁴⁵,(二。)德泽有加焉⁴⁶,(三。)犹尚如是,(随笔曲折,写得可畏。)况莫大诸侯⁴⁷,权力且十此者乎!(随笔曲折,写得可畏。)

然而天下少安⁴⁸,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⁴⁹。(如此曲折,如此可畏。使人乐其曲折,又察其可畏。)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⁵⁰,血气方刚,(凿然。)汉之博、相称病而赐罢,(凿然。)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⁵¹,(凿然。)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凿然。)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每于然笔处,最峭劲,后人更无有。)

黄帝曰:“日中必费⁵²,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顺面全安⁵³,甚易,(劲笔自许,只欲及今速图。)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⁵⁴,岂有异秦之季世乎⁵⁵!(笔带痛哭之声,煞住。下掀翻而起。)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⁵⁶,尚惮以危为安⁵⁷,以乱为治,(掀翻有起,下不能数段,如千丈瀑布,飞流溅沫而下。)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⁵⁸,将不合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一“不能”。如此抗论,文帝优纳固奇,然实亦更无抵辨。)假设天下如曩时⁵⁹,淮阴侯尚王楚⁶⁰,黥布王淮南⁶¹,彭越王梁⁶²,韩信王韩⁶³,张敖王赵⁶⁴,贯高为相⁶⁵,卢绾王燕⁶⁶,陈豨在代⁶⁷,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⁶⁸,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十字,冷句。)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二“不能”。)天下郩乱⁶⁹,高皇帝与诸公并起,(忽论高帝,亦无过文。)非有仄室之势以豫席之也⁷⁰。(一“也”押句。)诸公幸者,乃为中涓⁷¹,其次虚得舍人⁷²,材之不逮至远也⁷³。(二“也”押句。)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⁷⁴,(三“也”押句。)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⁷⁵。(引高帝毕。)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而臣之也⁷⁶,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岁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三“不能”。)然尚有可诿者⁷⁷,日疏⁷⁸,臣请试言其亲者⁷⁹。(此又忽作过文。)假令悼惠王王齐⁸⁰,元王王楚⁸¹,中子王赵⁸²,幽王王淮阳⁸³,共王王梁⁸⁴,灵王王燕⁸⁵,厉王王淮南⁸⁶,六七贵人皆无恙,当是时陛下即位,能为治乎?(有意无意,谓与前同亦得,谓不与前同亦得。)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四“不能”,煞住。下掀翻再起。)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⁸⁷,(句。说诸王心事,可畏也。)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⁸⁸。(句。说诸王所为,可畏也。)擅爵人⁸⁹,(细细写,一。)赦死罪,(二。)甚者或戴黄屋⁹⁰,(三。)汉法令非行也⁹¹。虽行不轨如厉王者⁹²,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四。)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五。)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⁹³,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⁹⁴,适启其口⁹⁵,匕首已陷其匈矣⁹⁶。(五句,细写天子“自为”句,此又细写第五句。)陛下虽贤,谁与领此⁹⁷?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⁹⁸。(再煞住。下掀翻再起。)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随笔曲折。)又不易其所以然⁹⁹。同姓袭是迹而动¹⁰⁰,既有征矣¹⁰¹。(随笔曲折。)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不变,未知所移¹⁰²,(随笔曲折。)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随笔曲折。)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¹⁰³,而芒刃不顿者¹⁰⁴,所排击剥割¹⁰⁵,皆众理解也¹⁰⁶。(喻天子用仁厚。)至于髋髀之所¹⁰⁷,非斤则斧¹⁰⁸,(喻天子用法制,百忙中忽然又喻。)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髓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¹⁰⁹,臣以为不缺则折。(一手议,一手喻,笔笔峭劲。)胡不用之淮南¹¹⁰、济北?势不可也。(当百抢白,言胡不终用仁厚也,以上又煞住。下掀翻又起。)

臣窃迹前事¹¹¹,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细数反国,一。)韩信依胡¹¹²,则又反;(二。)贯高因赵资,则又反;(三。)陈稀兵精,则又反;(四。)彭越用梁¹¹³,则又反。(五。)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六。)卢绾最弱,最后反。(七。笔态拉拉杂杂。)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¹¹⁴,功少而最完¹¹⁵,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细数反围,忽带写一不反者,反复,乃益明。)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¹¹⁶,今虽以残亡可也¹¹⁷。(承上七国,反复甚明。)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¹¹⁸,虽至今存可也。(此承“长沙”,反复甚明。)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劲笔一总。)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葅醢¹¹⁹,则莫若令如樊、郦等;(再煞住。下掀翻再起。)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劲笔斗起。)力少则易使以义¹²⁰,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¹²¹,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¹²²,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天下威知明”,一。)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¹²³,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¹²⁴,举使君之¹²⁵。诸侯之地其削颇人汉者¹²⁶,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¹²⁷,所以数偿之¹²⁸,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下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天下咸知廉”,二。)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¹²⁹,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天下咸知仁”,三。)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¹³⁰,柴奇、开章之计不萌¹³¹,(二人,与淮南反者。)细民乡善,大臣致顺¹³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天下威知义”,四。)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¹³³,植遗腹¹³⁴,朝委裘¹³⁵,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¹³⁶。(“后世诵圣”,五。)一动而五业附¹³⁷,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又然住。)

天下之势方病大瘤¹³⁸。一胫之大几如要¹³⁹,一指之大几如股¹⁴⁰,平居不可屈信¹⁴¹,一二指搐¹⁴²,身虑亡聊¹⁴³。失今不治,必为锢疾¹⁴⁴,后虽有扁鹊¹⁴⁵,不能为已。(又喻,作余波。)病非徒瘴也,又苦跌盭¹⁴⁶。元王之子¹⁴⁷,帝之从弟也¹⁵⁸;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¹⁴⁹。惠王之子¹⁵⁰,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¹⁵¹。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¹⁵²,疏者或制大权以偪天子¹⁵³,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蹊整。(又喻,再作余波。)可痛哭者,此病是也。(后世五等诸侯论,及封建诸论,俱从此翻出。然皆有其议论,无其笔墨。信乎!无墙壁可依,无路径可觅。)

(以上,痛哭一半。以下流涕论边事,为自许,流涕一;为文帝惜,流涕二。文阙。)

(以下,一长太息,论民间服用奢僭。)

今民卖僮者¹⁵⁴,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¹⁵⁵,内之闲中¹⁵⁶,(又是劲笔斗起。)是古天子后服¹⁵⁷,所以庙而不宴者也¹⁵⁸,而庶人得以衣婢妾。(一举。)白縠之表¹⁵⁹,薄纨之里¹⁶⁰,缉以偏诸¹⁶¹,美者黼绣¹⁶²,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¹⁶³。(再举。)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节适¹⁶⁴,今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¹⁶⁵,(三举。只是一句,凡三番举,)然而天下不屈者¹⁶⁶,殆未有也。(笔一落。)且帝之身自衣皂绨¹⁶⁷,而富民墙屋被文绣¹⁶⁸;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糵妾缘其履¹⁶⁹;(一笔既落,却又再举,只是心甚不然,故也。)此臣所谓舛也¹⁷⁰。(笔又落。)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疏奇笔。)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无饥,不可得也。(疏奇笔。)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无为奸邪,不可得也。(疏奇之甚,不必多笔。)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¹⁷¹,(妙!)然而献计者曰“毋动”¹⁷²,(真有此一辈人,此一辈语。)为大耳¹⁷³。(此特大言耳。)夫俗至大不敬也¹⁷⁴,至亡等也¹⁷⁵,至冒上也¹⁷⁶,进计者犹曰“毋为”¹⁷⁷,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以上、一长太息毕。以下,二长大息,论俗吏不知大体,汉又经制不定。此当是两长太息,一不结,一结耳。)

商君遗礼义¹⁷⁸,弃仁恩,并心于进取¹⁷⁹,(又是劲笔斗起。)行之二岁,秦俗日败。(下,细写败俗。)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¹⁸⁰,(极可怪笑,今通然。)家贫子壮则出赘¹⁸¹。(极可怪笑。)借父耰组,虑有德色¹⁸²;(极可怪笑,今又通然。)母取箕帚,立而谇语¹⁸³。(极可怪笑,今又通然。)抱哺其子,与公并倨¹⁸⁴,(极可怪笑。)妇姑不相说¹⁸⁵,则反唇而相稽¹⁸⁶。(极可怪笑,今又通然。)其慈子(慈,不教也。)耆利¹⁸⁷,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¹⁸⁸,犹曰蹶六国¹⁸⁹,兼天下。(劲笔作曲折,最曲折,却最劲。)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¹⁹⁰,仁义之厚。(句。)信并兼之法¹⁹¹,遂进取之业¹⁹²,天下大败;(句。下五句,注此“大败”二字。)众掩寡¹⁹³,智欺愚,勇威怯,壮凌衰¹⁹⁴,其乱至矣。(天下大败也。)是以大贤起之¹⁹⁵,威震海内,德从天下¹⁹⁶(煞上秦俗之败,以下转笔,言不意汉终仍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转笔只是劲。)今世以侈靡相竞¹⁹⁷,而上亡制度,弃礼谊¹⁹⁸,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月异而岁不同”,只是写“日甚”。)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只计利与否耳,其念虑不顾行之善恶也。写极,下皆细细写极。)今其甚者杀父兄矣。(一。)盗者剟寝户之帘¹⁹⁹,(二。)搴两庙之器²⁰⁰,(三。)白昼大都之中剽吏而夺之金²⁰¹。(四。)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²⁰²,(五,几,将及也。)赋六百余万钱²⁰³乘传而行郡国²⁰⁴,(六。)此其无行义之尤至者也。(一句煞。)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²⁰⁵,期会之间²⁰⁶,以为大故。(以细故为大故,千古同笑。)至于俗流失²⁰⁷,世败坏,因恬而不知怪²⁰⁸,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²⁰⁹。(千古同笑。)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²¹⁰,(竟骂大臣是俗吏。)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²¹¹,而不知大体。(确,确。何足骂?何足杀?)陛下又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独责文帝,妙!便隐隐是自许,想此已是一太息。)

(以上,一长太息。不结。此一长太息,是论俗吏不知大体,陛下又不自忧。以下,是论立国以定经制为至急。)

夫立君臣,等上下²¹²,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看他偏到难说处,偏有此疏奇之笔。)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²¹³,不修则坏。(夫立君臣起,至此,劲笔又斗提。)《管子》曰²¹⁴:“礼义廉耻,是谓四维²¹⁵;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使管子愚人也则可²¹⁶,(随手曲折。)管子而少知治体²¹⁷,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笔态一何劲捷。)秦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²¹⁸,六亲秧戮²¹⁹,奸人并起,万民离叛,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²²⁰。(又承秦说下。)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幸²²¹,而众心疑惑。(太息在一“犹”字。)岂如今定经制²²²,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²²³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无所几幸,而群臣众信²²⁴,上不疑惑!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²²⁵。(及今早定,其利如此。)若夫经制不定²²⁶,是犹度江河亡维楫²²⁷,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喻不及今旱定。)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以上,二长太息,论经制宜定。以下,论教太子。)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而殷受之。殷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又是劲笔斗提。)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²²⁸?其故可知也。(如建瓴直注而下,又如回风坠羽飘舞面下。此篇,又是一样笔态。)古之王者,太子乃生,(乃,始也。)固举以礼²²⁹,使士负之²³⁰,有司齐肃端冕²³¹,见之南郊²³²,见于天也。过阙则下²³³,过庙则趋²³⁴,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²³⁵。(疏朝中,又带翔舞之态,又是一样笔。)昔者成王幼在襁抱之中²³⁶,召公为太保²³⁷,周公为太傅²³⁸,太公为太师²³⁹。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²⁴⁰。(笔笔疏朗。)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²⁴¹。(笔笔疏朗,如随手自注然。)故乃孩提有识²⁴².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²⁴³,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²⁴⁴,以卫翼之²⁴⁵,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之²⁴⁶,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一何疏朗之至,意所欲说,笔随自到,后贤多读如此文,岂复有关膈之病耶?)故择其所書,必先受业,乃得尝之²⁴⁷;择其所乐²⁴⁸,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²⁴⁹,习贯成自然²⁵⁰。”(此一段,“太子少时”。)及太子少长,知妃色²⁵¹,则人于学。学者,所学之官也²⁵²。(随手自注。)《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²⁵³,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²⁵⁴,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²⁵⁵,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知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下不除矣²⁵⁶;帝入太学,承师问道²⁵⁷,退习而考于太傅²⁵⁸,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²⁵⁹,则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²⁶⁰”(只是疏朗。此一段,“太子少长时”。)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²⁶¹,彻膳之宰²⁶²,进善之旌²⁶³,诽谤之木²⁶⁴,敢谏之鼓²⁶⁵。瞽史诵诗²⁶⁶,工诵箴谏²⁶⁷,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²⁶⁸,故切而不魏²⁶⁹;化与心成²⁷⁰,故中道若性²⁷¹。(只是疏蚏。此一段,太子“既冠成人”。)三代之礼,春朝朝日²⁷²,秋暮夕月²⁷³,所以明有敬也²⁷⁴;春秋人学,坐国老²⁷⁵,执酱而亲馈之²⁷⁶,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鸾和²⁷⁸,步中《采齐》,趣中《肆夏》²⁷⁹,所以明有度也²⁸⁰其于禽兽,见其生不食其肉,闻其声不食其肉,故远庖厨,所以长恩²⁸¹,且明有仁也。

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此具也²⁸²。(煞住三代,下转出秦。)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²⁸³;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²⁸⁴,所习者非斩劓人²⁸⁵,则夷人之三族也²⁸⁶。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笔笔疏朗。)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营然²⁸⁷。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煞住秦。特原胡亥,实是至理。)鄙谚曰²⁸⁸:“不习为吏²⁸⁹,视已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诚。”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²⁹⁰,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²⁹¹。(笔笔疏朗,使人慨然。)秦世之所以亟绝者²⁹²,其辙迹可见也²⁹³;然而不韪,是后车又将覆也。(使人慨然。)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县于太子²⁹⁴,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²⁹⁵。(其笔力如有万钧。)夫心未滥而先谕教²⁹⁶,则化易成也;(只是说来绝疏朗。)开于道术智义之指²⁹⁷,则教之力也。(绝疏朗。)若其服习积贯²⁹⁸,则左右而已。(绝疏朗。)夫胡、粤之人²⁹⁹,生而同声,耆欲不异,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³⁰⁰,行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³⁰¹。(又喻。)臣故日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³⁰²,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笔笔有万钧力。)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³⁰³。”此时务也。
(以上,三长太息毕。以下,论当审定取舍。)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³⁰⁴。(又是劲笔斗提。)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³⁰⁵。(此篇又作最晓畅、最斩截之笔。)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³⁰⁶?(随手作如许大折。)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³⁰⁷,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大折大落,笔力斩然。)孔子曰:“听讼³⁰⁸,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³⁰⁹;取舍之极定于内³¹⁰,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一路行文,如已完,如又未完,滚滚随手而出。)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³¹¹,不可不察也。(上言取舍定而安危应,今先承“安危”,下又承“取舍”,总皆随手滚滚而出之文。)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札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³¹²,礼义积而民和亲。(斩斩截截,最为晓畅!)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³¹³。或道之以德教³¹⁴,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³¹⁵;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³¹⁶。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斩斩截截,最为晓畅。)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无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³¹⁷。(只是不审,妙!妙!)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³¹⁸,禽兽草木广裕³¹⁹,德被蛮貊四夷³²⁰,累子孙数十世³²¹,此天下所共闻也。(“共闻”,妙!)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共见”,妙!最晓畅,最斩裁。)是非其明效大验邪³²²!(已结过。下更切嘱,作余波。)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以上,四长太息毕。以下,论优礼大臣。)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³²³,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³²⁴,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³²⁵。高者难攀,卑者易陵³²⁶,理势然也。(又是劲笔斗提。)故古者圣王,制为等列,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³²⁷,延及庶人,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³²⁸,故其尊不可及也。(此篇,又多作重叠周折之笔,却如逐段并不可少。)里谚曰³²⁹:“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随手入喻。)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亡戮辱³³⁰。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以其离主上不远也。(逐段如了如不了。)礼不敢齿君之路马³³¹,蹴其刍者有罚³³²;见君之几杖则起,遭君之乘车则下³³³,入正门则趋;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也³³⁴,所以体貌大臣而厉其节也³³⁵。(逐段如了不了,皆作重叠周折之文。连用“所以”字作态。)今自王侯三公之贵³³⁶,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³³⁷,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³³⁸,而令与众庶同黥、劓、髡、刖、笞、码、弃世之法³³⁹,然则堂不亡陛乎?被戮辱者不泰迫乎³⁴⁰?廉耻不行,大臣无乃握重权³⁴¹、大官而有徒隶亡耻之心乎(连用“乎”字作态,笔笔如了不了。)夫望夷之事³⁴²,二世见当以重法者³⁴³,投鼠不忌器之习也³⁴⁴。(随手忽入秦二世。)

臣闻之,履虽鲜不加于枕³⁴⁵,冠虽敝不以苴履³⁴⁶。夫尝已在贵宠之位,天子改容而体貌之矣,吏民尝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过,帝令废之可也,退之可也,赐之死可也,灭之可也;若夫束缚之,系緤之³⁴⁷,输之司寇³⁴⁸,编之徒官³⁴⁹,司寇小吏置骂而榜笞之³⁵⁰,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笔笔如了不了,连用“矣”字,连用“可也”字,连用“之”字,作态。)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³⁵¹,非所以习天下也³⁵²,非尊尊贵贵之化也³⁵³。夫天子之所尝敬³⁵⁴,众庶之所尝宠,死面死耳,贱人安宜得如此顿辱之哉³⁵⁵!(如了不了,连用“非”字作态。)

豫让事中行之君³⁵⁶,智伯伐而灭之³⁵⁷,移事智伯。及赵灭智伯,豫让衅面吞炭³⁵⁸,必报襄子³⁵⁹,五起而不中。人问豫子³⁶⁰,豫子曰:“中行众人畜我³⁶¹,我故众人事之;智伯国士遇我³⁶²,我故国士报之。”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³⁶³,人主使然也。(随手忽入豫让。)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马³⁶⁴,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顽顿无耻³⁶⁵,集诟(音歌后。)亡节³⁶⁶,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³⁶⁷,故见利则逝³⁶⁸,见便则夺³⁶⁹。主上有败,则因而挺之矣³⁷⁰;主上有患,则吾苟免而己³⁷¹,立而观之耳;有便我身者,则欺卖而利之耳³⁷²。人主将何便于此?(为人臣,岂宜有此?然描写尽情,最是耸听。)群下至众³⁷³,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财器职业者粹于群下也³⁷⁴。俱亡耻,俱苟妄³⁷⁵,则主上最病³⁷⁶。(重重叠叠,周周折折,只是刑不至大夫一句,却说出如许多事情。)故古者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厉宠臣之节也。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³⁷⁷,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³⁷⁸;”汙坐秽淫乱男女亡别者,不曰汙秽,曰:“帷薄不修³⁷⁹。”坐罢软不胜任者³⁸⁰,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³⁸¹。”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³⁸²,尚迁就而为之讳也。(周周折折,写得最尽。)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³⁸³,闻谴何则白冠牦缨³⁸⁴,盘水加剑³⁸⁵,造请室而请罪耳³⁸⁶,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³⁸⁷,上不使人颈戾而加也³⁸⁸。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³⁸⁹,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³⁹⁰,曰:“子大夫自有过耳!吾遇子有礼矣。”(周周折折,写得最尽。)遇之有礼,故群臣自喜³⁹¹,婴以廉耻³⁹²,故人矜节行³⁹³。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故化成俗定³⁹⁴,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³⁹⁵,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³⁹⁶,唯义所在³⁹⁷。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诚死宗庙³⁹⁸、法度之臣诚死社稷³⁹⁹,辅翼之臣诚死君上,守圆扞敌之臣诚死城郭封疆⁴⁰⁰。故曰圣人有金城者⁴⁰¹,比物此志也⁴⁰²。彼且为我死,故吾得与之俱生;彼且为我亡,故吾得与之俱存;夫将为我危,故吾得与之皆安。顾行而忘利⁴⁰³,守节而仗义,故可以托不御之权⁴⁰⁴,可以寄六尺之孤⁴⁰⁵。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⁴⁰⁶!(前曰主上“最病”,此曰主上“何丧”焉,使自决择也。)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⁴⁰⁷,故日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以上,五长太息毕。不知当时何故,却少一段。)

【注释】

¹窃惟:私下考虑。
²疏举:分条陈述。
³体:根本。
⁴厝(cuò错):通“措”,放置。积薪:柴堆。
⁵舛(chuǎn喘):错乱,相违背。
⁶衡决:横断、脱节。
⁷抢攘:纷乱。
⁸纪:条理。
⁹孰数:详细列举。孰:通“熟”,充分、详细的意思。
¹⁰机:关键。
¹¹劳智虑:犹伤脑筋。
¹²轨道:遵守法纪。轨:遵循。
¹³兵革:兵器和盔甲。这里指战事。
¹⁴首领:头和颈,引申为生命。
¹⁵宾服:指诸侯按时入贡朝见天子。
¹⁶四荒:四方边远的地方。乡风:归顺的意思。乡:通“向”。
¹⁷大数:大计。指治国的大计。
¹⁸清和:清平和谐。咸理:都合理。
¹⁹没:通“殁”,去世。
²⁰礼祖有功面宗有德:意为《周礼》上说,作为开国的国君要有功,作为继业君主要有德。祖:始,指始君。
²¹顾成之庙:汉文帝自己造的庙,在长安城南。太宗:是汉文帝的庙号。
²²太祖:开国皇帝的称号,也是刘邦的庙号。此句意为汉文帝的功业配得上汉高祖刘邦。
²³亡极:没有止境。
²⁴祖庙:指刘邦的基业。
²⁵奉:奉养。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
²⁶幸:造橸。
²⁷育群生:养育万物。
²⁸立经:确立准则。陈纪:颁市纲纪。
²⁹轻重,犹主次,缓急。同得:都处理得宜。
³⁰法程:法式、榜样。
³¹嗣:后代。
³²蒙业:承受祖业。
³³少知治体者:稍许懂得治国道理的人。得佐下风:能在下面辅助。
³⁴具:办法。素陈:原原本本地陈述。
³⁵稽之天地:指考察自然和社会。
³⁶孰:通“熟”,成熟。
³⁷易:改。
³⁸树国:建立诸侯国。固:强大。相疑;互相猜疑。
³⁹数(shuò朔):屡次。被:受。殃:祸害。
⁴⁰上:指皇帝。爽:伤,忧思。忧:患难。
⁴¹亲弟谋为东帝:指汉文帝弟淮南王刘长,于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勾结匈奴谋反。因其封地淮南在长安东面,所以说谋为东帝。
⁴²来兄之子西乡而击:指汉文帝兄悼惠王刘肥的儿子济北王刘兴居,于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乘文帝去太原抗击匈奴,企图袭取荥阳。
⁴³今吴又见告矣:指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在封国内铸钱、煮盐,招纳天下亡人,扩张其势力,被人告发。
⁴⁴春秋鼎盛:犹言年龄正当盛年。
⁴⁵过:过错。
⁴⁶德泽:恩惠。
⁴⁷莫大:犹最大。
⁴⁸少安:比较安宁。
⁴⁹傅、相:即太傅和相国,是汉中央王朝派往诸侯王国辅佐的最高行政长官。
⁵⁰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而天子、诸侯则十二岁进行冠礼。
⁵¹丞尉:指县丞和县尉。
⁵²焚(wèi卫):曝晒。这句是说太阳当头赶快晒。全句意为要抓紧时机。引文见《六韬·守土》。
⁵³道:指机不可失的道理。顺:顺利推行。全安:指安上全下。
⁵⁴巳乃:以后就。莖(huī灰):通“隳”,毁坏。抗刭:指杀头。
⁵⁵季世:末世。
⁵⁶因:依靠。
⁵⁷惮:害怕、顾虑。以危为安:把危险当作安全。
⁵⁸居齐桓之处:处在齐桓公的地位。
⁵⁹妻:从前。指汉高祖统一天下的时候。
⁶⁰淮阴侯:指韩信。刘邦大将,初封齐王,又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与陈稀勾结谋反,为吕后所杀。王楚:统治着的楚地。在今江苏铜山县、徐州市一带。
⁶¹黥布:即英布,汉初封为淮南王。于高相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发动叛乱,被杀。淮南:在今安徽淮南市、寿县一带。
⁶²彭越:字仲。汉初封为梁王,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因反叛被杀。梁: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⁶³韩信:指韩王佶,战国时韩襄王的后代,汉初封为韩王。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投降匈奴,反叛汉朝,被杀。韩:在今河南禹县、新郑一带。
⁶⁴张敖:汉高祖的女婿,继父张耳为赵王,因他的国相贯高谋刺高祖,被降为宣平侯。赵:在今河北邯郸一带。
⁶⁵贯高:赵王张敖的国相,因谋刺高祖,被捕自杀。
⁶⁶卢绾(wǎn碗):汉初封为燕王,于高祖十二年,勾结匈奴反叛,并逃奔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死在匈奴。燕:在今北京一带。
⁶⁷陈稀(xī西):汉初封为阳夏侯,统帅赵、代两地军队。于高祖十年,勾结匈奴反汉,自立为代王,兵败自杀。代:今河北蔚县一带。
⁶⁸亡恙:没有疾病,即健在的意思。
⁶⁹毅乱:混乱。
⁷⁰仄室:古代卿大夫的妾所生的儿子为侧室。仄:通“侧”。仄室之势:指很小的权势。豫:通“预”,预先。席:依靠、凭借。这句意为预先并没一点势力作依靠。
⁷¹中涓:皇帝贴身的侍从官。指倚重的大臣。
⁷²廑:通“仅”,才。舍人:供奉宫中的近侍官员。
⁷³逮:及。这句是说他们的才能远远不及刘邦。
⁷⁴渥:优厚。
⁷⁵反者九起:指踪布、彭越、韩王信、户绾、陈豨、韩信、贯高以及公元前202年臧茶、利己的反叛,共为九起。
⁷⁶角材:较量才能的高低。
⁷⁷诿:推托。
⁷⁸疏:疏远。指与异姓王的关系不亲。
⁷⁹亲者:指同姓王。
⁸⁰悼惠王:刘邦的儿子刘肥,封为齐王,谥悼惠。
⁸¹元王:刘邦的弟弟刘交,封为楚王,谥元。
⁸²中子:刘邦的儿子刘如意,封为赵王,谥隐。
⁸³幽王:刘邦的儿子刘友,封为淮阳王,谥凿。
⁸⁴共(gōng恭)王:刘邦的儿子刘恢,封为梁王,谥恭。
⁸⁵灵王:刘邦的儿子刘建,封为燕王,谥灵。
⁸⁶厉王:刘邦的儿子刘长,封为淮南王。
⁸⁷布衣:平民,这里是“一般”的意思。这句意为:其实都把与天子的关系看作一般的兄弟关系。
⁸⁸亡不:即无不。帝制:皇帝的仪制。这句意为他们没有一个不想采用皇帝的仪制,把自己看成天子一样的人。
⁸⁹擅爵人:擅自授爵位给人。
⁹⁰黄屋:古时皇帝车上丝织的黄色车盖,用以指帝王的车。
⁹¹非行:不能推行。
⁹²不轨:不遵法制。
⁹³圜视:眼睛圆瞪着看,即怒目而视。圜:通“圆”。
⁹⁴悍:勇猛。冯敬:汉文帝时任御史大夫,曾揭发淮南厉王刘长的不轨行为。
⁹⁵适:刚。
⁹⁶匈:同“胸”。
⁹⁷领此:治理这些诸侯王。
⁹⁸巳然;已经这样。效:证明、验证。
⁹⁹不易其所以然:不改变造成危乱的原因和根源。
¹⁰⁰同姓袭是迹面动:同姓诸侯王沿袭异姓王的老路进行反叛。
¹⁰¹征:征兆。
¹⁰²未知所移:不知道转移到什么地方,即不知落到哪个诸侯王身上。
¹⁰³屠牛坦:相传为春秋时期善于宰牛的人,名坦。一朝:一天。解:剖割。
¹⁰⁴芒刃:锋利的刀刃。顿:通“钝”。
¹⁰⁵排:切除。
¹⁰⁶理:指肌肉纹理。
¹⁰⁷髖(kuān宽):胯骨。髀(bì币):大腿骨。
¹⁰⁸斤:砍刀。
¹⁰⁹婴:触碰。
¹¹⁰之:指仁义。
¹¹¹窃迷:私下考寨。
¹¹²韩信:指韩王信。胡:指匈奴。
¹¹³用梁,掌握了梁国。
¹¹⁴长沙:指长沙王吴芮。乃在:只才。在:通“才”。
¹¹⁵完:全。
¹¹⁶樊:指樊哙,汉初封舞阳侯,后任左丞相。郦:指郦商,汉初封曲周侯,后任右丞相。绛:指绛侯周勃,汉文帝时为右丞相。灌:指颍阴侯灌婴。曾任太尉、丞相。
¹¹⁷今虽以残:现在即使他们自己已经衰败了。亡可:不可。因为他们有威胁汉朝的危险。
¹¹⁸彻侯:亦叫通侯,是一种只有封爵而没有封地的诸侯。
¹¹⁹葅醢(zūhǎi租海):剁成肉酱。
¹²⁰义:合理的法制。
¹²¹制从:服从。
¹²²辐凑:像辐条聚集于车毂。比喻归顺听命于中央。
¹²³毕以次:全都按长幼的次序。分(fèn奋)地:分内的土地,指诸侯王的封地。
¹²⁴须:等待。
¹²⁵举使君之:意为全部交给他们的子孙去统治。君:动词,当君主、统治。
¹²⁶削:剥夺。颇:很多、大量。
¹²⁷徙:搬动,这里是“调整”的意思。这句意为汉朝廷替他们把被剥夺的土地调整为小诸侯国。
¹²⁸所以数偿之:意为把剥夺了的土地如数全部偿还给他们的子孙。
¹²⁹倍:通“背”。
¹³⁰利己:原为项羽部将,后降汉封为颍川侯,于公元前202年叛乱被杀。
¹³¹柴奇、开章:都是淮南王刘长的谋士,曾参与谋反。萌:发生。
¹³²致顺:表示顺从。
¹³³赤子:刚生的婴儿。这里指年幼的皇帝。
¹³⁴植遗腹:立遗腹子。
¹³⁵朝委裘:朝拜先帝的遗衣。一说朝拜幼君。清黄生认为:委裘言幼君不能胜礼服,坐朝裘下垂于地。
¹³⁶诵圣:称诵圣德。
¹³⁷一动: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这一措施。五业:指上文所述的明、廉、仁、义、圣等五项功业。
¹³⁸瘙(zhǒng肿):脚肿病。
¹³⁹胫:小腿。要:通“腰”。
¹⁴⁰股:大腿。
¹⁴¹平居不可屈信:平时不能弯曲和伸直。信:通“伸”。
¹⁴²搐(chù触):牵动。
¹⁴³身虑亡聊:全身感受到难受。亡聊:无所依赖,这里是不能忍受的意思。
¹⁴⁴锢(gù故)疾:久治不愈的顽症。
¹⁴⁵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
¹⁴⁶蹊整(zhílì职戾):脚掌扭折。跌:古“璮”字,脚掌。整:古“戾”字,扭折。
¹⁴⁷元王之子:指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之子刘郢。
¹⁴⁸从弟:堂兄弟。
¹⁴⁹从弟之子:指楚夷王刘郢之子刘戊。
¹⁵⁰惠王:指齐悼惠王刘肥,汉文帝的亲兄。惠王之子:指齐哀王刘襄。惠王后原无“之子”二字,今据《贾谊集》补之。
¹⁵¹兄子之子:指齐文王刘则。
¹⁵²亲者:指同姓诸侯王中汉文帝的近亲。
¹⁵³疏者:指同姓诸侯王中汉文帝的远亲。如刘戊、刘则等。制:控制。偪:通“逼”,威胁。
¹⁵⁴僮:汉代称奴婢为僮。
¹⁵⁵偏诸:花边。缘:镶边。
¹⁵⁶闲:木栅。
¹⁵⁷天子后:皇后。
¹⁵⁸庙:用作动词,祭祀。宴:闲居,平时。这句连上句意为这是古代皇后的服装,只在祭祀时才穿,而平时是不穿的。
¹⁵⁹毂(hú胡):绉纱。表:衣面。
¹⁶⁰纨:精细洁白的薄绸。里:衣里。
¹⁶¹缉:缝。
¹⁶²黼(fǔ辅):古代礼服上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
¹⁶³贾:商人。嘉会:宾主宴集。
¹⁶⁴节适:节制适度。
¹⁶⁵倡优:歌舞艺人。
¹⁶⁶屈:枯端、穷尽。
¹⁶⁷皂绨:黑色的绨袍。绨:质粗厚、平滑的丝织品。
¹⁶⁸文绣:绣上花纹的绸缎。
¹⁶⁹孽(niè聂)妾:婢妾。
¹⁷⁰舛:不顺。
¹⁷¹直:只不过。
¹⁷²毋动:言天下安,不要变动。
¹⁷³为大耳:好为大言罢了。
¹⁷⁴俗至大不敬:社会风气已经到了极不尊敬长上的地步。
¹⁷⁵亡等:没有尊卑等级。
¹⁷⁶冒上:触犯皇上。
¹⁷⁷毋为:不要采取措施。
¹⁷⁸离君:即商鞅。遗:舍弃。
¹⁷⁹并心:一心。进取:捐变法图强。
¹⁸⁰壮则出分:男子成年就分家。
¹⁸¹出赘:男子就婚于女家。一说,贫家子弟典身于富家,过期不赎,沦为奴隶,富人给予婚配,这种人称为赘婿。
¹⁸²虑:心思、意念。德色:思赐的脸色。
¹⁸³谇(suì碎)谱:责骂。
¹⁸⁴并倨:伸开两腿坐着。倨:通“踞”。此言妇女抱着孩子喂奶,在公公面前伸开两腿坐着,很不礼貌。
¹⁸⁵姑:婆婆。说:通“悦”。
¹⁸⁶反唇:顶嘴。相稽:互相计较。
¹⁸⁷耆(shì试):爱好。
¹⁸⁸赴时,顺应时势。
¹⁸⁹蹶(jué厥):挫败。
¹⁹⁰反:同“返”,还。廉愧:即廉耻。
¹⁹¹信:通“伸”,推行。
¹⁹²遂:成就。
¹⁹³掩:压倒。
¹⁹⁴凌衰:欺凌弱的。
¹⁹⁵大贤:指汉高祖刘邦。
¹⁹⁶德从天下:恩德遍天下。从:通“纵”,广泛。
¹⁹⁷侈廉:生活奢侈糜烂。
¹⁹⁸谊:通“义”。
¹⁹⁹刴(duō多):割取。寝户:指皇帝宗庙的后殿门。
²⁰⁰搴(qiān千):拔取。两庙:指汉高祖和汉惠帝的宗庙。
²⁰¹剽:抢劫。
²⁰²矫伪者:伪造公文的人。出:骗出。
²⁰³赋:赋税。
²⁰⁴传:古代驿站专用的车辆。
²⁰⁵特:只。簿书:指公文。
²⁰⁶期会:定期密会。问:间断。
²⁰⁷失:王念孙曰:失与泆同。流泆:放荡。
²⁰⁸恬:安然。
²⁰⁹适然:当然。
²¹⁰类:大都。
²¹¹刀笔:古时写字的工具,这里指公文。筐箧:箱子。这里指用箱子贮钱币。这句意为俗吏只会从事于写公文,收钱财。
²¹²等:分别等级。
²¹³僵:倒下。
²¹⁴《管子》:是一部包括管仲遗著及后人对管仲思想言行的记载、解释等内容的著作。旧题战国齐管仲撰,据近人研究,多认为是战国秦汉时人假托之作。
²¹⁵四维:系在网四角上的绳索。抓住四维,网的纲、目才能提起张开,可见四维的重要。故《管子》把礼、义、廉、耻比作国之四维。以上四句见《管子·牧民》篇。
²¹⁶使:假使。
²¹⁷少知治体:稍微知道治国的根本。
²¹⁸乖乱:错乱。
²¹⁹殃戮:遭殃被杀。
²²⁰虚:通“墟”,废墟。
²²¹几:通“冀”,希图。
²²²今:立即。定经制:制定封建等级制度的准则。
²²³差:差别。
²²⁴众:多。
²²⁵持循:遵循。
²²⁶若夫:假如。
²²⁷度:通“渡”。亡维楫:没有缆绳和船桨。
²²⁸暴:疾,短促。
²²⁹举:抚养。
²³⁰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负:背。
²³¹有司;专职官吏。齐:通“斋”。齐肃:指古时在祭祀前整洁身心。端冕:端正衣冠。冕:礼帽。
²³²南郊: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
²³³阙:古代宫殿、祠庙前立的双柱谓之阙。下:下车马步行,以示敬重。
²³⁴庙:宗庙。趋:俯身小步快走。
²³⁵自为赤子而教已行矣:自从婴儿起,教育就已经进行了。
²³⁶成王:指周成王姬诵,周武王之子。襁(qang抢)抱:一作襁褓,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
²³⁷召(shào部)公:姓姬名爽,周武王弟。因封于召,故称召公。太保:与下文的太傅、太师,均是西周时设置的,辅助国
君和教育太子的官。
²³⁸周公:即姬旦,周武王弟。
²³⁹太公:即吕尚。号太公望,周文王师。
²⁴⁰三公:即太保、太傅、太师。
²⁴¹宴:安居。
²⁴²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有识:刚开知识。
²⁴³道习:启发教习。道:通“导”。
²⁴⁴端:行为端正。道术:道德学术。
²⁴⁵卫翼:护卫、辅助。
²⁴⁶习:习惯。
²⁴⁷尝:尝试,试行。
²⁴⁸乐:爱好。
²⁴⁹少成若天性: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好像是自然的天性。
²⁵⁰贯:通“惯”。
²⁵¹知妃色:知道女色。指到了青年时期。
²⁵²官:指官舍,即朝廷的学馆。
²⁵³上亲:尊敬来属。上:通“尚”,岽尚、尊敬。贵:重视。
²⁵⁴齿:年岁,指老年人。上齿:尊敬长者。
²⁵⁵诬:欺骗。
²⁵⁶隃(yú俞):通“逾”,超越。指越制。
²⁵⁷承:接受。
²⁵⁸考:考核。
²⁵⁹不则:不合准则。匡:纠正。
²⁶⁰化辑:受感化而和睦相处。
²⁶¹记过之史:记载过失的史官。
²⁶²彻膳之宰:用减膳的方法进行规劝的官员。
²⁶³进善之旌:进善言的立于旌下。这面旗叫“迸善之旌”。
²⁶⁴诽谤之木:在大路口竖起木牌记载过失。
²⁶⁵敢谏之鼓:在大寝(天子办事地方)门外设进谏时敲的鼓。
²⁶⁶兽:盲乐师。史:史官。
²⁶⁷工:乐工。箴:一种有劝戒意义的韵文。
²⁶⁸习与智长:智慧和学习一起增长。
²⁶⁹故切而不魏:所以很亲切而不愧退。
²⁷⁰化与心成:思想和教化一起形成。
²⁷¹故中道若性:所以合乎道理像出自本性一样。
²⁷²春朝(zhāó招)朝(cháo潮)日:春天的早上去祭日。旧说春分朝日。
²⁷³秋暮夕月:秋天的傍晚去祭月。旧说秋分夕月。
²⁷⁴明有敬:表示敬重天地。
²⁷⁵国老:告老的卿大夫。此句言请国老上座。
²⁷⁶馈:赠送食品。
²⁷⁷鸾和:车马上的铃。鸾在衡,和在轼。《周礼·夏官·大驭》:“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此句言行车快慢以鸾和铃声为节。
²⁷⁸《采齐》:一作采茨,古乐章名。此句言走路要合乎采齐的节奏。
²⁷⁹趣中《肆夏》:快步走要合乎《肆夏》的节拍。趣:通“趋”,快步走。《肆夏》:古乐曲名。
²⁸⁰度:指礼节的标准。
²⁸¹长恩:增添恩惠。
²⁸²此具:这些具体做法。
²⁸³告讦(jé洁):揭发别人阴私。
²⁸⁴狱:讼案。
²⁸⁵劓(yì义):古代五刑之一,割鼻。
²⁸⁶夷:灭。三族:指父族、母族和妻族。
²⁸⁷艾草菅(jiān坚)然:割茅草一样。艾:通“刈”,割。昔:茅草。
²⁸⁸鄙谚:俗语。
²⁸⁹“不习为吏”两句:不熟悉做官的事,只要看从前当官的办过的事情就行了。
²⁹⁰巳事:过去的事。
²⁹¹法:效法。
²⁹²亟绝:迅速灭亡。亟:急。
²⁹³辙迹:车轮留下的痕迹。
²⁹⁴县:同“悬”,悬挂。
²⁹⁵谕:开导。
²⁹⁶心未滥:心还没有放荡。
²⁹⁷开于道术智义之指:意为领悟道德学术和知识道义的要旨。开:领悟。指:通“旨”。
²⁹⁸“服习积贯”两句:意为至于习惯的养成,就靠左右的人辅助了。
²⁹⁹胡: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粤:同“越”,古民族名,在今江浙、广西一带。
³⁰⁰累:屡次。
³⁰¹则教习然也:那是教育和习惯养成的。
³⁰²教得:教育得当。
³⁰³兆民:亿万民众。
³⁰⁴将然:将要这样。
³⁰⁵生:活着。一本生为“用”。
³⁰⁶顾:反。
³⁰⁷起教于微眇:在细微处就要开始教育。眇:细少。
³⁰⁸“听讼”三句:见《论语·颜渊》。意为审理诉讼,我同别人差不多,一定要使诉讼的事件消灭才好。
³⁰⁹审:确定。
³¹⁰极:准则。
³¹¹皆以积渐然:都是因为积聚而逐渐形成这样的。
³¹²怨背:怨恨背叛。
³¹³或异:有不同。
³¹⁴道:通“导”。
³¹⁵洽:协和。
³¹⁶极:通“殛”,惩罚。
³¹⁷审:慎重。
³¹⁸洽:广博、周遍。
³¹⁹广裕:众多丰富。
³²⁰被:加于。蛮貊(mò莫)四夷:指我国四方的兄弟民族。这是古代统治者对兄弟民族的蔑称。
³²¹累:连续。
³²²明效:明显的效验。
³²³陛:台阶。
³²⁴廉:堂的侧边。此句言殿堂地基的侧边离地而远。
³²⁵卑:低下。
³²⁶陵:登。
³²⁷官师:一官之长。
³²⁸加:凌驾。
³²⁹里谚:民间谚语。
³³⁰戮辱:杀戮侮辱。
³³¹齿:以齿计算年龄。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之马。这句意为按礼规定不能议论路马的年龄。
³³²蹴(cù促):践踏。刍:喂牲口的草。
³³³遭:遇到。
³³⁴豫远不敬:预先避开对他不尊敬的事情。豫:通“预”。
³³⁵体貌:指相待以礼。厉其节:策励大臣保持节操。
³³⁶三公:西汉初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³³⁷改容:改变仪容。伯父:古时天子称同姓长者为伯父。
³³⁸伯舅:古时天子称异姓长者为伯舅。
³³⁹髡(kūn昆):古代剃去头发的一种刑罚。㐷(má):汉代刑罚之一。
³⁴⁰泰:通“大”。秦迫:太迫近天子。
³⁴¹无乃:岂不。
³⁴²望夷:即望夷官,秦官殿名。望夷之事:指秦二世在望夷官被赵高派阎乐逼死之事。
³⁴³见:被。当:判决。
³⁴⁴习:习气。
³⁴⁵鲜:新。
³⁴⁶姻敝:破旧。苴(jǔ居):鞋底的草垫。
³⁴⁷系堞(xè屑):用绳拴系。
³⁴⁸输:送达。司寇:主管刑狱的官。
³⁴⁹徒官:管理犯人的小官。此句言把他编在徒官的管辖下。
³⁵⁰榜笞:鞭打。
³⁵¹“夫卑贱者”句:意为地位低下的人熟知尊重的大臣一旦犯了罪,我也可以这样对待他。
³⁵²习:教习。此句言不是教习天下的办法。
³⁵³化:教化。
³⁵⁴所尝敬:曾经敬重过。
³⁵⁵顿:困窘。
³⁵⁶豫让:春秋时晋国人。曾经做过中行(háng杭)氏的家臣。中行氏,晋国大夫苟林父之后。
³⁵⁷智伯:指荀瑶,亦称智襄子。晋国大夫。
³⁵⁸衅面:用溱涂面,坏毁脸容。吞炭:吞炭坏嗓,使声变哑。
³⁵⁹襄子:指赵襄子,名毋邺,赵衰之后,晋国大夫。曾退保晋阳,派张孟谈夜见韩康子、魏桓子,合谋灭智伯。故豫让一定要刺杀襄子为智伯振仇。
³⁶⁰豫子:即豫让。
³⁶¹众人畜我:把我当一般人看待。畜:荞。
³⁶²国士遇我:把我当一国中杰出的人物看待。
³⁶³列士:犹烈士。列:通“烈”。
³⁶⁴遇:对待。
³⁶⁵顽顿:愚呆。
³⁶⁶染(xiě喜)诟:没有志气。亡节:无节操。
³⁶⁷苟若:马马虎虎。
³⁶⁸逝:往。
³⁶⁹便:利。
³⁷⁰撰(shān山):篡夺。
³⁷¹苟免;苟且求免。
³⁷²则欺卖而利之耳:就欺诈出卖人主而从中谋利。
³⁷³群下:指群臣。
³⁷⁴财器:财物、器具。粹:通“萃”,总聚。
³⁷⁵苟妄:随便乱搞。
³⁷⁶病:忧患。
³⁷⁷坐:犯罪的因由,引申为相坐。
³⁷⁸簠簋(fǔguǐ府轨):古代放祭器的器具。簠簋不饰:祭器不整齐。比喻为官不廉洁,也是指贵贪官常用的婉词。
³⁷⁹帷薄:帐幔、草帘。古时作障隅内外之用。帷薄不修:是古时指贵家庭生活淫乱的婉词。
³⁸⁰罢软:软弱无能。
³⁸¹不职:不称职。
³⁸²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连上句意为对有高贵地位的大臣判断其罪时,还不以斥责的口吻正面宣布他的罪行,尚且还迁就地替他避忌。
³⁸³在大谴大何之域者:意为属于应被狠狠谴贵和呵斥范围的人。何:通“呵”,呵斥。
³⁸⁴牦缨:用牦牛尾做的帽带。白冠牦缨:古时的一种丧服。此句言罪人听到斥贵就穿上丧服。
³⁸⁵盘水加剑:古代请罪的一种方式。盘中水是平的,以示君主治罪的公平;盘上加剑:以示自己服罪,当以自刎。一说杀牲者以盘水取颈血,以示罪人亦要这样。
³⁸⁶造:至、到。请室:汉代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狱。
³⁸⁷闻命而自弛:意为听到要治罪,自己就脱掉衣冠,就镣铐,自毁其容仪,以禾服罪。弛:毁坏。
³⁸⁸颈戾而加:刀加到脖子上。戾:到达。
³⁸⁹自裁:即自杀。
³⁹⁰捽(zuò昨)抑:揪住头发往下按。捽,揪。抑,按。
³⁹¹自喜:自爱。
³⁹²婴:加。
³⁹³矜:慎重。
³⁹⁴化成俗定:教化成风俗。
³⁹⁵主耳忘身:意为一心为君主,不念其自身。
³⁹⁶害不苟去:遇到祸患不随便逃避。
³⁹⁷唯义所在:只按照道义办事。
³⁹⁸父兄之臣诚死宗庙:指君主父兄一辈的大臣忠于祖业而死。
³⁹⁹法度之臣:指制定和推行法令的大臣。
⁴⁰⁰守圆扞敌之臣:指防守边疆抗击敌人的大臣。圄:通“御”。扞:通“捍”。
⁴⁰¹金城:坚固的城墙。
⁴⁰²比物:以物作比喻。连上句意为:所以说圣人拥有金城,就是用金城这样的物来比喻众臣如上(即忠于祖业、忠于国家……·)的意志。⁴⁰³顾行:顾全德行。
⁴⁰⁴不御之权:指不加约束的大权。
⁴⁰⁵六尺之孤:指尚未成年的而父已死的小皇帝。
⁴⁰⁶丧:损失。
⁴⁰⁷顾彼之久行:反而长久地在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过秦论上书谏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