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巴蜀檄

字数:1351

司马相如

妙在自出大意,使蜀民与使者两分其罪,最得宣慰远人之体。

告巴蜀太守:(不告唐蒙,却告太守,便有分罪蜀民意。)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¹,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须细算其如此起笔,最是得势。除此,更无别笔可起。)陛下即位,(第二笔,方写陛下即位。)存抚天下,集安中国,(八字,先补写陛下文德。)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²,屈膝请和。康居西域¹,重译纳贡⁴,稽首来享⁵。移师东指,闽越相诛⁶,右吊番禺⁷,太子人朝。(然后写陛下武威。先定余夷。下,独接西南夷。)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惰怠,延颈举踵,喁喁然⁸,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⁹。(说他本好,只为远难自致,便已安慰之。)夫不顺者已诛,(余夷。)而为善者未赏,(西南夷。)故遣中郎将往宾之¹⁰,(念其远难自致也。)发巴蜀之士各五百人以奉市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只是奉币帛,“卫不然”,说得绝干净。)今闻其发军兴制¹¹,惊惧子弟,忧患长老,(责唐蒙。)郡又擅为转粟运输,(贵太守。)皆非陛下之意也。(先结过陛下无此意,下独反复切贵巴蜀人。)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¹²,亦非人臣之节也。(分贵两边,最好。然使者与太守,上只略贵;巴蜀人,下却反复切责。)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¹³,皆摄弓而驰¹⁴,荷兵而走¹⁵,流汗相属,惟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¹⁶,计不旋踵¹⁷,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写别处边郡忠勇之状,以反形巴蜀。)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¹⁸,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¹⁹,位为通侯,居列东第²⁰。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事行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一段,反复切论,为臣民者,决宜忠勇。)今奉币使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²¹,身死无名,谥为至愚²²,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看他问罪之辞,只作闲闲评断卸过,总是安慰之,使更不生意外事。后世为朝廷宣示反侧,宜精学此。)然此(又轻。)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²³,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又并责其父老,立言又高一步。)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收唐蒙与太守。)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收巴蜀人。看他将“彼”字放“使者有司”下,“此”字放“不肖愚民”下,身分先占得好。古人文字,一笔不苟如此。)故遗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²⁴,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²⁵。(至此,竟独罪巴蜀之子弟并父老,至于使者,竟递过不要提起,妙,妙!)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八字,妙甚,高甚。意言不然者,定宜发兵严诛之也。)已亲见近县²⁶,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故有此摄。)檄到,亟下县道²⁷,咸喻陛下意,毋忽!(轻轻而半。)

〔注释】

¹擅:专。
²交臂:拱手,表示恭敬。受事:接受职事。
³康居: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西亚、锡尔河北方吉利吉思草原一带地方。西域:汉时始称,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
⁴重译:辗转翻译。
⁵享:献。
⁶闽越相诛:指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阎越(即东越)王郢兴兵攻南越,南越上书求救,汉武帝派王恢、韩安国往讨,闽越王弟余善杀郢以降。
⁷右吊番禺:事指闽越王郢被杀后,汉武帝派严助至南越慰问,南越王胡感天子恩德,便派其子婴齐入朝宿卫。故下文言太子入朝。吊:慰问。番禺:南越王国都,指代南越。
⁸喁(yóng雍)喁然:众人向幕的样子,如群鱼之口向上。
⁹致:至。
¹⁰中郎将:指唐蒙。宾:宾礼。
¹¹发军兴制:用三军之众来推行法制。
¹²贼:害。
¹³烽: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烧柴以报警的火。燧(suī遂)燔:燃起报警的烽烟。
¹⁴4摄:引持。
¹⁵荷兵:扛着兵器。
¹⁶议:《史记》作“义”。
¹⁷计不旋踵;计议好不退缩。意即视死如归。
¹⁸编列:编户。
¹⁹析圭而爵:即分圭而爵之。据《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制作六瑞,齐一邦国的大小尊卑,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²⁰东第:列甲第在帝城东,指王侯贵族的住宅。21抵:当。
²²谥:号。
²³率:带领。
²⁴数:责。
²⁵让:责备。
²⁶亲见近县:指城旁近县的人,使者亲自接见并晓喻他们。
²⁷亟:急。道: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县有蛮夷曰道。”


难蜀父老卷七 西汉文·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