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东南的史族
纣王发动对东南地区的战争,可能也受气候变迁的影响。
自盘庚迁殷以来,殷都已先后经历九位商王,二百余年,一直处 在繁荣中,面积也在不停地膨胀。殷墟被考古学者分为四期,每一期 的商人墓葬数量都会比之前一期增加一倍左右,这意味着相比盘庚-武丁时期,纣王时期的殷都人口已增长倍。
但这二百余年间,气候变冷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商族人传统 的家畜是水牛二偏爱豢养的野兽是大象,且殷都气候本来就很适合 这两种动物。甲骨卜辞有载,武丁王经常在殷都郊外捕猎野象。不 过到殷墟晚期,卜辞中有关鬼(野生水牛)和大象的记载就很少了, 亚热带野生动物正逐渐向黄河以南迁徙,家养的水牛也越来越难以 存活。故而,纣王向东南方开疆拓土可能也有把王朝统治重心向南 迁移的考虑。
纣王十年和十五年的南征虽然比较成功,但并未立即迁都。可 能是黄河以南的欠开发程度让他有所顾虑。倘若迁都,商人需要在 草野茂林中重新开辟田园,工作量远远超出当年的盘庚王;而且, 现在的殷都居民要比盘庚王时期多很多倍,也比那时更安于舒适的 生活。
虽然近期内无法迁都,纣王仍有必要加强对夷人地区的控制, 办法仍是派出商人部族建立新的据点和侯国。在这一轮“征服东南” 的运动中,殷都东南300多公里外建立了一个商人新据点——滕州 前掌大。
前掌大遗址出土的很多铜礼器,上面都刻有“史”字族徽。在甲 骨文中,“史”是一个非常尊贵的字,写作弋,造型是手拿着一支笔, 上面是一张嘴,象征用笔把口头指令记录下来。“史”最初应该是商 王的贴身书记官,负责笔录王的命令并下发,后来,当边地发生战
事而商王又不能亲自前去指挥时,通常会指派一 名大贵族到前线,拥有王的授权,可以用书面命 令调集各部族武装,这叫“立史”,即为紧急军 务而设立前线指挥部。在甲骨卜辞中,就有“立 史于南”和“立史于北”的记载。(《合集》5504、 5505 )
前掌大史鼎铭文拓 片,《集成》1081
这次纣王派往前掌大的是一个实力雄厚、战 斗力很强的商人部族,他们的族长有“史”的职权,可以统筹东南夷 人地区,也就是整个鲁南、苏北和皖北地区的各商人城邑。他们在前 掌大定居下来后,就把“史”作为了自己的族徽。
史氏前掌大遗址,属于淮河流域,位于今山东省南部的滕州市。 该遗址目前发现的建筑遗存很少,主要是一百多座墓葬:
一,有两座中字形双墓道大墓和一座单墓道甲字形墓,可称得上 方国之君的级别,甚至关中老牛坡的崇国都没有这种排场。
二,殉人并不算多,上述三座大墓分别殉六人、五人和三人,此 外,殉二人的有两座,殉一人的有四座。和崇国相比,这里的人殉可 谓比较克制。
三,规模较大的墓葬大都已被盗,且破坏严重。有些中小型墓则 保存较好,不仅棺椁设施齐备,而且有很多带族徽的青铜礼器。这说 明他们有自己的铸造工场,技术高超,铜料来源丰富。
四,有五座车马坑以及四座单独的殉马坑。
五,马坑旁边有十座小墓,发掘报告推测,这些小墓有“殉人的 性质”,但没有详细介绍。1°其中四座随葬45件青铜头盔(胄),保 存很好,做工精良,一般在额头部位铸出牛头或虎头等兽面造型,有 的还留有皮质的护腮痕迹。随葬最主要的兵器是铜戈、铜矛和铜镶, 其中,戈71件,矛25件。
六,和很多商族墓地一样,前掌大的墓主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女性, 且随葬有兵器和酒器,说明她们经常喝酒,也参与战斗:M17的墓主 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女性,随葬有铜爵和铜毓,以及铜戈二件;M49 的墓主是一名年龄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岁间的女性,随葬有铜觎、铜瞿 和铜爵,以及铜戈二件和玉戈一件,其中一件铜戈长达33厘米多, 是这片墓地发现的铜戈中最大的;M108的墓主是一名年龄在三十岁 到三十五岁间的女性,随葬有铜爵和铜辄,以及铜戈二件,还有多件 较小的作为饰物的玉兵器。
七,M18比较特殊,规模不大,也没有殉人,但除了整套的铜 礼器和兵器(包括戈六件)夕卜,还随葬了一辆完整的战车(没有马)。 此外,一件铜孟上还刻有铭文:“笨擒人方薛伯顽首戈,用作父乙尊彝, 史。”这说明墓主名苯,史氏,平生最大的战果是用戈砍下了夷方薛 部族首领“顽”(“人方薛伯顽”)的首级,并制作了这件铜金以祭祀 父亲乙。11
铜盆上的铭文I?
M18属于史族人的第一批墓地,从这条铭文看,该地之前是夷 方薛族的领地(至今前掌大遗址旁边的河流仍叫薛河)。史族占领这 里并在此定居后,他们建立的方国仍然叫“薛”,族长则称“薛侯”。
史族在这里立国不久,也许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商朝就被周朝灭 亡了。但史族人的生活当时并没发生太大变化,又持续了两三代人, 然后突然彻底消失,就像他们的到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