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族婚姻与民族融合
伴随着周人大分封运动的,是广泛而持续的民族融合。由此,新 的华夏族逐渐成形。
这和周人传统的“同姓不婚”(族外婚)习俗有直接关系。周人 的“姓”是区别种族血缘的概念,它承认不同的族群血缘有区别,但 又认为各族群是平等的,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互相通婚。
那些被分封到远方的周族姬姓诸侯国的国君和高级贵族,都要从 外国寻找异姓配偶,而低级贵族则多与本国内的异姓贵族通婚。各族 群的贵族由此进入了一张巨大的联姻之网,异姓侯国的上层逐渐被周 人同化,逐渐融入了周朝的政治同盟和文化共同体。他们追求的成功 是获得周天子的册命,与姬姓诸侯嫁娶通婚,甚至在周王朝廷获得一 个官职。由此,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环以陕、晋、冀、鲁部分地区, 形成了一个跨地域的贵族阶级-周文化共同体。
商族人本来没有“姓”的概念,也不流行族外婚,但被周人征服 后,商族人骄傲的自我意识被彻底打碎,与统治者周族通婚自然是他 们求之不得的优待。周王室以及周公后裔的鲁国,都经常和商王后裔 的宋国通婚。
周王室把商人定为“子”姓,这因循了商人的语言习惯,商王甲 骨卜辞中的“子”原本就是王子之意。按照周人的习俗,商人的族姓 是子,而族姓只能用来称呼女人,所以商族人的女性都称为“某子”, 比如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以及和孔子有过暧昧传闻的南子都来自宋 国。卫国是周王室的姬姓封国,这是周族人和商族人之间的联姻。
其他各种东方族群的“姓二 可能也是周人用近乎随机的方式命 名的。随着西周统治日久以及与周人的通婚,这些族群上层也都接 受了周人给自己的姓以及“同姓不婚”的观念,逐渐进入了周人文 化圈。
新兴的周文化,是西土周族传统文化和商文化的融合:一,它继 承了商人的文字体系,但部分语言习惯来自周族;二,它继承了商人 的“上帝”观念,但又逐渐将其淡化为含义模糊的“天”;三,它严 厉禁止商人的人祭宗教,拉远人和神界的距离,拒绝诸神直接干预人 间事务;四,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这些都成了 新华夏族的样板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