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神崇拜

字数:1492

商人崇拜的神有多种,最崇高的是“帝”,此外,还有鸟,而这 应该跟商族的创始神话和早期图腾有关。10

在上古时代,鸟崇拜主要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河姆渡文化(距 今7000—5600年)中有很多刻画鸟类图形的骨雕和木雕,良渚文化 (距今5300—4300年)也有明显的鸟崇拜,如古国王族最高级的玉器 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神人头戴羽冠,旁边相伴的是鸟形图案。

春秋时期,山东南部的土著小国郑国的一个著名传统就是用鸟来 命名各种官职。郑国国君说,自己的始祖是“少嗥氏”(少昊),而少 嗥氏建立的国家的各种官职都是鸟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这也是东 部沿海崇拜鸟的记忆和表征。

商族始祖契是简狄吞玄鸟之卵后所生,说明鸟是天帝和商人联 系的纽带。《山海经》这样记载商族第六代首领王亥:“有人曰王亥, 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看着很含糊,难以确定是人要吃鸟的头,还 是鸟要吃人的头,但王亥和鸟的联系在甲骨卜辞中有证据:“辛巳…… 贞:王亥、上甲即于河……”(《合集》34294)其中,“亥”的甲骨文写 作布。

这条卜辞占问的是王亥、上甲微父子是否和河伯在一起,以便商 王举行合祭。其中,“亥”字有非常明显的鸟形,而那些与王亥无关的, 比如地支记日之“亥”,则不会有鸟形。

《易经》中也多次出现过鸟。周人和商族起源不同,并不崇拜鸟, 但在创作《易经》时,周文王引用了一些与鸟有关的商人的历史掌故, 如《旅》卦上九爻辞: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啖。丧牛于易。凶。

这条爻辞涉及王亥在有易氏丧牛和被杀之事。“旅人先笑后号眺” 是关于王亥旅行在外的遭遇;而鸟巢被焚毁,则象征王亥的命运。 长期以来,人们都没有发现《易经》里隐藏的这段掌故,直到民国 时期才被顾颉刚破解:“丧牛于易”是说王亥在有易氏部落遇难,牛 群被夺走。H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也有商王祭祀“鸟”的内容,如焚烧“一羊、 一豕、一犬”和“三羊、三豕、三犬”献祭给鸟,“但不知道接受祭 祀的是随机飞来的野鸟,还是商王专门饲养的神鸟。此外,商王还多 次从鸟鸣中占卜吉凶。

《史记•殷本纪》记载,某次祭祀商汤时,一只野鸡落在鼎的耳 上不停鸣叫,高宗武丁非常紧张,大臣祖己趁机发表了一番道德说教, 最终“(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此事的道德元素应是后人添加的,但野鸡引起武丁紧张之事应当 有原型。只不过,这需要放在商人崇拜鸟的背景中才好理解。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曾出现“玄鸟妇”三个字,可能是通灵 降神的女巫,负责在王族祭祀中召唤玄鸟之神降临。

那么,商人这种崇拜鸟的宗教,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

其一,在甲骨卜辞中,有多条商王捕猎野鸡“雉”的记载,但 未见捕猎其他鸟类,而且从来没有用禽类和蛋类献祭或食用的记载。 其二,在商人的遗址和墓葬中,食用家禽的现象虽不能说完全没有, 但的确比较少。殷墟宫殿区灰坑中曾发现猛禽和孔雀的骨头,王陵 区的少数祭祀坑中也有猛禽骨,可能是王室豢养的猎鹰和珍禽,但 不清楚是否有供奉崇拜的神鸟之意。总之,商人对禽和蛋的禁忌要 多于别的族群。

在甲骨文中,最神圣的是“帝”字,写作天,但其含义不明。 有人认为,它是各线条汇合到一起,象征天地间的中心;也有人认 为它是一捆支起来进行燎祭的柴堆,用燎祭的造型代表接受祭祀的 帝神。13卜辞中,帝也称“上帝”,有时会在帝字上面加一短横,是为“上 帝”二字的合文,写作系。这一短横在现代汉字中演变成了点,所以 现代的“帝”字,其实是甲骨文的“上帝”二字。

不管“帝”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其关键肯定是神圣之意。作为 一个偏旁,它也被用于其他带有神圣含义的文字,一般只保留上半部 分的倒三角形状。

比如,龙,甲骨文写作金,是顶着帝字头的龙形;凤,甲骨文写 作是顶着帝字头的鸟形;商人自己的“商二甲骨文写作黄,帝 字高高站立于一座大门(牌楼)之上,有时上面还会有两个并列的帝 字头,写作树。

“玄鸟妇”铭文拓片

殷墟出土的武丁夫人妇好的墓,就随葬有多件龙凤造型玉器,而 且龙和凤头上都有如甲骨文中的角(帝字头),特别是354号标本,“为 一龙与怪鸟的形象,颇似怪鸟负龙升天的画面” 2龙头上有一只“角二 怪鸟则有两只。此外,妇好墓371号玉器是跪坐的人形,身上雕刻出 衣饰花纹,身后伸出如同羽毛的鸟尾。这些玉器可能都反映了商人对 鸟的崇拜。

商族人有奇异的来历,他们开创的王朝也注定不会平凡,特别是 王朝建立之初,产生了诸多现代人匪夷所思的奇迹。


水牛背上的游牧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