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扩张潮

字数:981

早商阶段,商朝的扩张极为迅猛。就连上千里外的长江边(今 武汉市郊黄陂区),都出现了一座繁荣的城堡盘龙城;而在中原地区, 商人城邑更是星星点点。

先商族的贸易游商生涯,使他们比其他族群更了解各地的交通地 理和物产民俗,不仅如此,新王朝的成员来自周边各文化圈,对于扩 张疆域也有很大帮助。而且,商王家族擅长用生意人的思维来管理新 王朝,扩张目标主要指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盐矿和铜锡矿产地。 对商朝的远程扩张来说,贸易是和征战同样重要的手段。

商人很重视夏朝的青铜冶铸技术,偃师和郑州商城初建时,还没 来得及建城墙,就从二里头古城移植了铸铜作坊。郑州商城的铸铜业 尤其发达,当城南的铸铜场不敷使用时,又在城北的紫荆山新建了一 座冶铸场。这些冶铸场沿袭了二里头的遗风,在铸铜工作区地面下均 埋有人牲。

青铜技术曾长期被圈禁在二里头,而商人则更现实,各商人部族 均掌握了冶铸铜技术,而且不仅是在偃师和郑州两座核心商城,每一 支向远方征伐的商人队伍也都有铸铜技师。他们携带着铸造铜镁、铜 戈的石范,一旦发现小规模铜矿,便可以就地生产兵器。在早商阶段, 铜兵器的生产数量急剧上升,出土地点遍布中原各省,甚至蔓延到长 江流域,促使一些南方土著族群也借机学会了铸铜。可以说,是商朝 人真正普及了青铜冶铸技术。

王朝扩张的基础是人口数量,而这需要农业的支撑。在这方面, 商朝也超越了夏朝。熟悉商贸和水牛养殖的商族人一旦经营农业,就 表现出超常的能力:夏朝-二里头古城主要依赖水稻,这是夏人改造 洛阳盆地沼泽的成果;而商人兴起于黄淮湿地平原,对水稻不会陌生, 但他们的农业更为均衡。对郑州商城粮食浮选的一篇统计论文显示, 样本中,粟、水稻和小麦各有1576粒、191粒和91粒,统计者的结 论是:“至少在商代早期,粟仍是郑州地区古代先民种植的最重要的 农作物种类。” 5

小麦颗粒的千粒重接近稻米,把各种粮食籽粒折算成重量,粟米 只比水稻略多,小麦则占到了 18.3%,也很可观。

表五:郑州商城出土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

水稻小麦合计
粒数157619191441902
千粒重(克)216167
粒数占比82.86%10%4.78%2.3%
折合克数3.1523.0561.4560.3087.972
重量占比40.5%38.3%18.3%3.9%

如上表所示,和二里头时代相比,水稻的比例下降得很明显,旱 作的粟和黍则明显回升。小麦更特殊一点,虽然属于旱作庄稼,但在 春末灌浆季节需要的水量大,而华北春末时节少雨,要在华北地区大 面积种植小麦,需要更成熟的灌溉知识和设施。因此,小麦应当是水 稻种植的衍生产品。此外,这个阶段的气候湿热程度可能比二里头时 期有所下降,也可能导致水稻数量减少。

郑州商城的粮食样本显示,商人已熟练掌握了各种主要作物的种 植技术,而其意义不仅是人口增殖,也便于商人向各地殖民扩张,因 为他们拥有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粮种和技术。


东西两都晋南的殖民城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