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究竟为什么

字数:1737

我们究竟犯了什么样天大的罪行而被隔离审查?老实说,对我们如此处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据说当时毛泽东讲过,“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他等了十天,仍不见黄、吴、李、邱有谁出来向中央交待问题,因此采取了“九二四”措施。我相信周恩来是参加了“三巨头”会议(当时中央常委只有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人)决策的。但又期待我们交待什么问题呢?“九二四”特殊会议上,周总理讲话中,除了对黄永胜应交待什么没有指出外,对吴法宪指出:“空军下面被别人挖空了”,其意当然要吴法宪交待这个问题。对我指出:“要很好检查海军层层站队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过去有海军党委会议文件,向中央作了交待,毛泽东还表扬过写得好。同时这个问题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一般性的问题,与林彪逃跑,没有直接关系。对邱会作指出:“交待‘两华问题’”,此事底细我不了解,听说是与陈伯达有关的问题,而与林彪逃跑问题也无直接联系。把我们关起来,难道是上述问题没有检讨?没有交待?

公审之后我才大悟,当时毛泽东经过十天考虑后,确定黄、吴、李、邱的隔离审查,是在毫无根据和“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猜疑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决定的。理由其一,完全失去了对军委办事组的信任(以林立果伪造的林彪“手令”为据),其二,武断认为黄、吴、李、邱就是林彪“死党”,必定知道林彪逃跑和林立果暴乱的阴谋,但他们不主动交代(江腾蛟就主动交代了),其三,根据以上判断,防止发生“军事政变”。而“九二四”特殊会议上总理的讲话只不过是扣押我们的借口。

我又联想起毛泽东自“九•一三”事件后处理的三件事上,或许可以就我们为什么被关押的问题猜到一点眉目:

第一,要军委办事组成员离开西山办公,各回自己的家去住,名曰以防苏修突然袭击,实际上就是把军委办事组解散,防止发生“军事政变”。当时周恩来令黄永胜陪同他住人民大会堂,吴、邱各回空军、总后自己驻地,我经总理批准住京西宾馆。对这个决定,开始我隐隐有些感觉,但回头再想,反正我与林彪没有阴谋,根据历次运动的经验,大不了中央可能要改组办事组。可是过了几天,看没有什么动静,又通知让军委办事组成员全部回到西山集体办公,这就使我麻痹起来,以为安然无事了。

第二,停止国庆游行活动。原来规定,当年的国庆仍然同往年一样,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群众游行和晚上观看焰火庆祝活动。由于“九•一三”事件发生,毛主席决定取消国庆游行活动,为什么取消呢?当然是为了防止意外和为了中央的安全。

第三,决定海军各舰队就近归大军区领导。过去各地空军是归就近大军区领导,而各舰队是归军委海军总部直接领导,舰队与就近大军区是工作指导关系。当时这个突然变化,我已感到是对我政治上的不信任和指挥权的限制,但我对决定仍表示同意和坚决执行。

总而言之,毛泽东采取“九二四”措施,我认为根本没有任何根据,既没有发现黄、吴、李、邱有什么发动“军事政变”的征兆,同时林彪摔死了,所谓“南逃广州,另立中央”的企图也烟消云散。首都北京跟平常一样平静,全国特别是部队没有任何异常现象。军委办事组已回到西山照常办公,处理全军重大问题。但是毛泽东心里仍不踏实,似乎还潜伏着重大问题未被发现。因此等了十天,仍不见黄、吴、李、邱有谁出来交待报告问题,故采取“关押反省”措施,这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军队领导的高度不信任。

为什么不在政治局提出责令黄、吴、李、邱“交待问题”呢?为什么那样轻率独断地不见“交待问题”就决定四个政治局委员的命运呢?

后来我才知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1971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召见当时正忙于接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助理基辛格的总参二部熊向晖副部长。熊以为是要汇报基辛格访华问题,而毛泽东却说“那个不忙”。毛泽东关心的是总参批陈整风小结会上,黄永胜讲了什么,他们讲没讲庐山的问题?熊向晖回答:讲了。并简要汇报了会议情况。毛泽东问熊向晖:黄永胜和他的军委办事组——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他们在庐山搞鬼,黄永胜讲了没有?熊向晖怔了一下,回答:没有听黄总长讲过。毛泽东又问看没看过“五个大将”的检讨、听过这件事的传达。大半年来,熊除了批陈,一致埋头于国际问题的研究,对毛的问题,回答依然是“没有”。毛泽东问周恩来:“五个大将”的检讨,你在批陈整风汇报会上的讲话,发给总参没有?周回答,发了,军委和总参发了60多份。应该发到熊向晖这一级干部。毛泽东用手拍了一下茶几,说:“他们的检讨是假的,庐山的事情还没有完,还根本没有解决。这个当中有‘鬼’,他们还有后台。”

毛泽东接着说:“实践证明,他们的检讨是假的,是阴谋,连熊向晖这样的干部都不让知道,这不是阴谋?……黄永胜他们搞阴谋,搞分裂,他们是暗藏的反对派。……黄永胜他们光明正大吗?完全不是。总而言之,庐山的事,根本没有完。”1【注1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420—424页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这时正是毛泽东秘密策划批判并决心打倒林彪的舆论准备时期,这也可能是“九二四”把黄、吴、李、邱“隔离审查”的重要根据之一。


二、马厩里的隔离人四、生活条件略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