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全面夺权变成了全国武斗

字数:1807

遍布全国的“全面夺权”、“打倒一切”,很快就使众多的群众组织产生了分歧。一开始,双方只是用嘴和笔来进行辩论。以后,辩论和争斗逐渐升级,从“文斗”发展成了“武斗”,而且所使用的武器也逐渐发展,有的地方甚至出动了坦克、大炮。

关于全国武斗的情况,我手里没有具体的材料和统计数字,但是从我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议和中央常委碰头会议接触到的一些全国武斗情况看,特别是从我随周恩来一起处理大量的武斗事件看,这一场全国范围的武斗,按毛泽东的话来说,的确可以叫“全面内战”,也可以说是一场浩劫。在这场全国性的武斗中,死的人不说,仅国家财产的损失,就无法估量,更不要说由此造成的人们相互之间感情上的分裂和仇恨了。

上海是毛泽东和中央文革抓的典型,可正是在上海,最先开始了大规模的武斗。当时上海有两大派组织,一派叫“工总司”,一派叫“赤卫队”。“工总司”的头头就是王洪文,他们是坚决反对上海市委的,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张春桥、姚文元的支持。作为“工总司”对立面的“赤卫队”,实际上是保上海市委的。

上海的武斗是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初开始的。有关材料说,为了保证夺权行动的顺利进行,“工总司”在张春桥和姚文元的支持下,组织了数万人,决定对“赤卫队”采取武装行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日,他们首先向守卫在康平路上海市委书记处院内的“赤卫队”发动了袭击。据目击者说,许多赤手空拳的“赤卫队”成员在这场袭击中被打得鲜血淋淋。这次武斗,“工总司”一共俘虏“赤卫队”两万人,由此可见这次武斗的规模。上海的这次武斗,算是开了全国武斗的先河。

继上海武斗之后,在其它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地、县甚至单位的夺权斗争中,也都相继发生了两派群众组织的激烈冲突。武斗的形式,从一开始的拳头、木棍,到钢钎、梭标,最后发展到了抢夺解放军的枪,一些有军工厂的地方还用上了重武器。

可对于这样严重的混乱局面,中央文革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公开支持。记得江青在一次讲话中就曾公开对造反派宣传说:“文攻武卫,这个口号是对的。如果有人拿着大刀、长矛对着你,你们放下武器,这就不对了。当阶级敌人进攻我们的时候,我们手无寸铁怎么行呢?”

中央文革的这种态度,使得造反派更加有恃无恐。到一九六七年七、八月间,全国各个省份普遍都发生了冲击解放军、抢夺解放军枪支、抢劫战备仓库、拦劫军车、拦劫援越物资以及自制武器弹药的情况。到了这时,各地都形成了一支支的造反派武装,许多地区武斗的形势和规模,也已经发展成为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流血牺牲的人数,可想而知。

在当时全国的武斗中,较为我名的有四川宜宾、重庆、成都、涪陵,新疆石河子,湖北武汉,广西南宁、梧州、桂林,河北保定,吉林长春,辽宁沈阳,以及黑龙江等地。在这些地方,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仅动用了重型武器,像宜宾、涪陵和广西等一些地方甚至把军队都牵涉进去了。

根据以后看到一些零星的统计: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六日新疆石河子发生武斗,双方开枪打死24人,伤74人。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五日四川宜宾地区大规模武斗。同月重庆大规模武斗,除动用了常规武器外,还使用了高射炮平射。一九六七年六月武汉地区武斗死108人,伤2774人。

另外,据我所知,广西南宁武斗烧了一条街,而广西梧州武斗几乎把城市都烧光了。四川成都的武斗发展到动用机枪,迫击炮;黑龙江武斗使用了坦克;河北保定,广西桂林,长春、沈阳都发生了长时间的大规模的武斗。

对于全国各地都发生武斗甚至大规模武装冲突的这一情况,毛泽东是怎么想的呢?一九六七年中,余立金曾陪同毛泽东视察全国“文化大革命”。回来以后他向我说,七月份毛泽东在上海时,王洪文在张春桥和姚文元的支持下,策划了攻打上海柴油机厂的武斗。策划完毕,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来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表示支持他们的行动。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八月四日凌晨,王洪文率领十万人向上海柴油机厂发起了猛攻。这一场武斗,双方死伤严重。武斗结束以后,张春桥他们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听了后就说:“打得好!”

余立金还说,毛泽东在南京时,看到江苏一家最好的饭店发生武斗,几乎把饭店都烧光了。在听到全国各地一些武斗的情况时,他还说:“这是乱了敌人,锻炼了自己。”

在上海时,杨成武、李作鹏、余立金他们还一起陪同毛泽东观看了上海造反派斗争陈丕显、曹荻秋的电视镜头。当时,造反派强迫陈、曹二人低头弯腰,搞“喷气式”。毛泽东说:“这算不了什么嘛!”

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的默许和支持,江青与中央文革才敢于公开支持武斗,全国范围内的武斗才可能发展起来。如果一开始中央文革就采取断然措施来严禁武斗,严禁抢枪、制枪,这个武斗也许就不会发展起来,至少不会发展到动枪、动炮、甚至动用坦克的严重地步。

总之,一九六七年这一年,真是一个十分难过的年头,各级领导机关瘫痪,各级领导干部被打倒,人民群众的生命毫无保障,到处一片混乱。所幸的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毛泽东崇高的个人威望,以及解放军军以下机关和部队的稳定,还算勉强控制着局势。否则,一旦敌人入侵,后果不堪设想。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那种状况,真是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十三、“一月风暴”和“全面夺权”十五、“可以炮轰、火烧,但不要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