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军委办事组的成立

字数:1237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以前负责处理军委日常事务的罗瑞卿、贺龙等人先后被打倒,经毛泽东同意,中央军委成立了一个由叶剑英、杨成武和萧华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处理军委的日常事务。

大约是在一九六七年六月初,毛泽东到南方去巡视“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为了保证他的安全,中央军委决定,由代总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和海军政委李作鹏随同前往。这时,叶帅已因“二月逆流”事件靠边站了,萧华也被轰得不能工作,杨成武再一走,“三人小组”就名存实亡了。于是,周恩来以中央文革碰头会议的名义向林彪提出:“是不是先成立一个军委临时看守小组,在中央文革碰头会议的领导之下,暂时负责处理军委的日常工作?”林彪同意周恩来的意见,并提出由我、邱会作和张秀川三人组成中央军委临时看守小组,由我任组长。

七月十七日,我接到通知,要我当晚去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周恩来宣布:“经毛主席批准,由吴法宪、邱会作和张秀川三人组成中央军委临时看守小组,由吴法宪任组长。临时看守小组的任务是,接受中央文革碰头会议交代的任务,负责处理军委的日常工作。”从此以后,我便参加了中央文革碰头会议。凡是会议上通过的有关军队问题的决定,或者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对军队有什么指示,就由我们看守小组来传达和办理。看守小组的办公地点在京西宾馆,下面的具体工作机构是中央军委办公厅。这些都是杨成武临走之前给安排的。

我们这个看守小组一共存在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实际上没有干多少事,因为当时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兵种的机关,大部分都已经瘫痪,看守小组成立后也就没有向下面宣布,因此没有人向我们反映情况,我们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什么也守不住,反而是经常挨江青的批评。在那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就向中央文革写了三次检讨。

九月二十六日,杨成武回到北京。当晚,在中央文革碰头会议上,周恩来就宣布撤销了看守小组,另外成立以杨成武为组长的军委办事组。我被任命为办事组的副组长,同杨成武一起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议。我们这个办事组的成员还有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叶群在军委办事组只是挂个名,她只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议,军委办事组的会议她一次都没有参加过,对办事组的工作也从来不加干预。

与中央文革碰头会议实际上行使中央常委会议的职权一样,我们的这个军委办事组,实际上行使的是中央军委常委办公会议的职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军委办事组的正、副组长,实际上也就相当于以前军委的正、副秘书长。

军委办事组的成立,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领导机构与领导形式。军委办事组成立以后,开始只是在中央碰头会议的领导下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中央碰头会议通过的有关军队的决定或文件,由周恩来签名以后上报毛主席和林彪,经他们同意以后,才能正式形成文件,再交由我们以中央军委或者是总参、总政、总后的名义下发。

军委办事组对下不单独行文,不发文件,不下命令。实际上是一个办事机构。军委办事组采取集体办公的形式,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办公,集体讨论需要办理的事情。需要提交中央碰头会议的,晚上就由正、副组长带到碰头会上去研究;剩下的就由我们酌情处理和解决,并交有关部门办理。

军委办事组的成员,以后屡有变动,先后参加过军委办事组的有黄永胜(杨成武被打倒后,由黄永胜接任军委办事组的组长)、谢富治、刘贤权、李德生、温玉成、纪登奎、张才千等人。


二十一、“五一三演出”二十三、中央文革碰头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