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字数:552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开大学的实力和声望迅速崛起。

当时,美国罗氏基金团(现称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员前来参观,听了一节邱宗岳先生讲的化学课,对中国大学的化学教学水平大为惊叹,立即决定为南开大学的科学馆捐款12.5万元——当时科学馆还没开建。而南开大学的理科实力当时全国闻名,也获得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支持。

1922年,黄炎培曾与胡适有过谈话。黄炎培说:“怎么才能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那就是你我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去读书。”胡适回答:“我的子弟,我都叫他们去上南开了。”

当时的社会各界名流,从梁启超到黄兴,从黎元洪到冯玉祥,从张学良到陈寅恪,从叶圣陶到陶行知,他们都把自己的子女或亲戚送到“南开系”去读书。因为他们信任南开的师资,更信任张伯苓的理念。

张伯苓的教育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他立下的南开大学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张伯苓要求南开的学生“允公”,指的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说到底,就是要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才能,学以致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而“日新月异”,是要求南开的学生能够打破陈规,积极进取,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

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一届院士选举,共选出81名院士,其中有9人都是南开出身。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开毕业生中,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57人。

那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周恩来、曹禺、吴大猷、陈省身,都是南开大学培养的学生。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