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字数:435
那么,“协和号”就没什么缺点吗?
当然是有的。
首先,“协和号”充分体现了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
1982年,一张巴黎往返纽约的“协和号”机票,价格为3900美元,到了2000年,价格提升为了8148美元。所以有人津津乐道“协和号”的乘客素质都很高,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能搭乘这架飞机的客人都非富即贵,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希拉克都经常搭乘“协和号”。
其次,由于毕竟是超声速飞机,又飞行在18000米的高空,所以机舱内再怎样进行消音处理,依旧会有很大的噪声。有人做过形容,在“协和号”上基本和处在一个嘈杂酒吧里类似,说话需要贴着对方耳朵大声说。
当然,与这些比起来,“协和号”飞机最大的隐患是两个字:安全。
因为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都是普通客机的2倍,所以“协和号”上每一个小故障都会被放大无数倍。与一些零星的小事故相比,“协和号”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爆胎”。从1975年的一次试航爆胎开始,“协和号”几乎每年都有爆胎事故发生,所幸每次都化险为夷。
不过,总的来说,“协和号”在各方面还是比较安全的,从1976年到1999年,“协和号”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事故,由此还获得了“全世界最安全航班”的称号。
然而,这个光荣纪录,在2000年7月25日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
也就是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