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字数:1205

“紫石英”号事件之后,国际舆论都猜测,英国和中共将会陷入长期冷战。

但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国家大跌眼镜的事,在“紫石英”号事件结束后不到半年就发生了:1950年1月6日,英国率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西方国家中第一个表态的国家。

虽然英国和中国正式建交要推迟到1971年,率先承认中国的背后也有香港问题、在华资产等多种原因,但是英国在“紫石英”号事件发生之后仅半年就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出乎不少人意料的。

关于英国为何要做出这个决策,当时国内外也有很多猜测和观点,有的也和“紫石英”号挂上了钩——中共方面在这件事上态度强硬,但又并非不可通融,让英国人感到“硬来”实在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无论如何,抛开“承认”这件事不说,“紫石英”号事件确实是向当时的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

外国军舰凭借大炮在中国内河航道上游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馒头说

70余年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看“紫石英”号事件,还是颇值得玩味。

在这件事情上,别看英方一开始态度很强硬,但其实后期也保持了克制。按照原本大英帝国的脾气,本国四艘军舰被重创,已经是可以“宣战”的理由了,再怎么样也要把这个面子给挣回来。但是,英国从头到尾连“抗议”也没有提过一次。

中方在最初的强硬后,其实也保持了冷静。不仅提供生活用品和伤员救助,还允许“紫石英”号补给燃油——这其实就是允许它开走的一种暗示。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个可回旋的余地。据外交部解密档案,当时“紫石英”号上一名叫班纳斯特的受伤水兵,还曾给解放军方面写过一封感谢信。

不过,在整个事件中,双方其实也都有值得总结和吸取的教训。

英国方面尽管已经获得国民党政府的许可(当时国民党政府确实是可以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但在如此敏感的时刻闯入如此敏感的区域,尤其是一个国家的内河航道,无论如何是理亏的一方,而且自我感觉太好了。

而解放军方面在主权问题上毫不让步,在一些细节方面也做到了不卑不亢,还反过来让西方感受了他们信奉的“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都是值得称道的。不过有些环节还是值得吸取教训,比如和“伦敦”号那场造成最大伤亡的炮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以及当初解放军曾派一个班登上“紫石英”号监视,但因为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并没有将英国人俘虏并集中看管,连电台等通信工具都没有接管,最终“紫石英”号是将那个班的战士全缴械后逃跑的。

最后来说一下那艘“紫石英”号的最终命运吧。

按照英国的宣传,“紫石英”号最终逃出生天,是一场堪比“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所以舰上的官兵都受到了表彰。为了纪念这一“天佑我王”的光荣事件,英国在1956年特地为此拍摄了一部电影,叫《扬子江事件》。

在那部电影中,“紫石英”号本色出演,成了道具舰。结果在拍摄爆炸场面时因为炸药安置过多,“紫石英”号在爆炸中整个舰体严重受损。

这艘当初被认为是“好运”象征的军舰,最终在1957年被英国人自己拆分解体。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炮击英舰“紫石英”号回忆》(赵成斋口述,臧护德、沈洪玲、罗光洲整理,《春秋》,2001年第1期)

2.《追溯紫石英号军舰炮击事件》(上海纪实频道《往事》,爱奇艺)

3.《揭秘中英长江炮战 百万雄师跨江前的一场恶战》(人民网,2015年7月20日)

4.《炮击“紫石英”》(艾米尼,《北京日报》,2019年8月13日)

5.《“紫石英号”事件中的外交谈判》(吴化、张素林,《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3期)

6.《“紫石英号事件”中谁先开炮》(白杰,《航海》,1995年第6期)

7.《“紫石英”号事件前后》(宋凤英,《南方周末》,2004年1月8日)


6科威特战争:“敝国虽小,硬骨头还是有两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