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誓

字数:509

柯国材言:“序称‘十有一年’,史辞称十有三年。书序不足凭。至洪范谓‘十有三祀’,则是十三年明矣。使武王十一年伐殷,到十三年方访箕子,不应如是之缓。”此说有理。伯羽。高录云:“见得释箕子囚了,问他。若十一年释了,十三年方问他,恐不应如此迟。”

同安士人杜君言:“泰誓十一年,只是误了。经十三年为正,洪范亦是十三祀访箕子。”先生云:“恐无观兵之事。然文王为之,恐不似武王,只待天下自归了。纣无人与他,只自休了。东坡武王论亦有此意。武王则待不得也。”扬。

石洪庆问:“尚父年八十方遇西伯,及武王伐商,乃即位之十三年,又其后就国,高年如此!”曰:“此不可考。”因云,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经云“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序必差误。说者乃以十一年为观兵,尤无义理。旧有人引洪范“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则十一年之误可知矣。人杰。

“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须是刚健中正出人意表之君,方能立天下之事。如创业之君能定祸乱者,皆是智勇过人。人杰。

或问:“‘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便是理否?”曰:“若全做理,又如何说自我民视听?这里有些主宰底意思。”

庄仲问:“‘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谓天即理也。”曰:“天固是理,然苍苍者亦是天,在上而有主宰者亦是天,各随他所说。今既曰视听,理又如何会视听?虽说不同,又却只是一个。知其同,不妨其为异;知其异,不害其为同。尝有一人题分水岭,谓水不曾分。某和其诗曰:‘水流无彼此,地势有西东。若识分时异,方知合处同。’”文蔚。疑与上条同闻。


西伯戡黎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