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字数:2647

原文

势必有损①,损阴以益阳②。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③。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而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④。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⑤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注释

①势必有损:势,局势;损,损失。

②损阴以益阳:阴,这里是指局部利益;阳,这里是指全局利益。全句意为:舍弃某一部分利益,使全局得到增益。

③我敌之情,各有短长:短长,即短处、长处,缺点、优点,劣势、优势。全句意为:敌我双方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

④以短胜长之秘诀:这里是指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限制敌人的长处,专门攻击敌人的短处的秘诀。

⑤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期,齐国的将军田忌常常和王族们赛马。孙膑看到他们的马相差不远,都有上、中、下三等,于是向田忌献策:用下等马对上等马(输),用上等马对中等马(赢),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赢),比赛结果,两胜一负,因而获得胜利。这就是上述“以短胜长之秘诀”的一个典型例子。

译文

当局势发展到不得不遭受损失的时候,要舍弃局部的利益,以求换得全局更大的胜利。

按语译文

敌我双方的情况,一般各有优劣。在战争中,各方面都胜过敌人是难以做到的。决定战争胜负,即在于双方力量,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的较量。而在优势与劣势的较量中,也有劣势战胜优势的诀窍。比如赛马,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这一类事例,就是军事谋略家具有的独特的谋略,这可不是用一般道理可以推测出来的啊!

计名解析

李代桃僵:李、桃,李树和桃树;僵,僵硬、干枯。原意是李树代桃树受虫蛀。比喻兄弟间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它转用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即用甲来代替乙,或以劣势的兵力牵制优势的敌人,以便为全局争取时间或提供有利条件。

在两军对峙之时,在政治舞台上,在商业竞争中,要大获全胜是很困难的,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或作出一定的牺牲。这时候就要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舍小取大,牺牲局部保全大局。由此可见,李代桃僵是一种舍小保大的计谋。在此计中,“李”是被牺牲的一方,“桃”为要保全的一方。如果你想避免成为被牺牲的角色,就必须注意几点:远离是非之地,别忍不白之冤,不揽非己之过。

计名源出

本计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诗中说:“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林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此诗的本意是比喻兄弟休戚与共的情谊。后人借“李代桃僵”的成语,表示为借助某种手段,以一事物的损失、牺牲,来换取另一事物的安全、成功,以局部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转危为安的谋略。

实例

完子舍身保齐国

作战时,统帅往往会选择牺牲局部利益来保全整体,或牺牲小股力量,保存实力,以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些都是“李代桃僵”法。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田成子独揽大权,齐国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不但国内对田成子“名分不正”非常不满,怨声载道,就连诸侯各国也都对他不服,蠢蠢欲动。田成子对此一筹莫展。不久越国借口说田成子篡权,出兵攻打齐国。田成子慌了手脚,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对策。可幕僚也是众说纷纭。有人主张与越国硬拼,认为越国欺人太甚,齐国虽兵力不如越国强大,但还是应该动员全国上下共同迎敌。有人认为力敌不可取,这些人认为国内人心浮动,大家对田成子原本就有怨言,如果倾城出动,只怕难得民心,难以服众。还有的人甚至提议,效仿他国,割让城池给越国来让其退兵。争来争去,田成子都觉得不妥,他知道,倾城出动迎敌,不仅耗费国力,而且仅靠一批善战勇士难以获胜,加上现在自己地位又不太稳定,恐怕还会出现反戈一击的局面。当然割让城池也非上策,自己刚刚掌权,就舍城丢地,将来更难以建立威望,实在是后患无穷。

正当他焦头烂额之时,他的哥哥完子主动请战。他准备率领一批贤良之臣出城迎敌,而且准备力战而亡。他认为这样一来,必可让越国退兵,国家保全。他的话让满座皆惊。田成子也非常不解,他问:“出城交战就算了,可为什么交战就一定要败,不但要败而且还必须全部战死?”

完子从容地回答:“你刚当上国君,老百姓都不了解你的治国本领,没有看到你的政绩,有的还私下里议论纷纷,说你是窃国之盗,不愿听从你的号令。但现在外敌来犯,那些贤良的骁勇之臣会觉得国家蒙受了耻辱,愿意为国家拼尽全力。而越国出兵无非是要在诸侯面前耍耍威风,捞取正义的名声,况且,以现在的实力越国想吞并我们也不大容易。假如我能带领这些愿意为国捐躯的贤良之士出兵迎敌,战败而死,以身殉国,不但可退敌,还能帮助你稳定人心。一则越国见到齐国大王的兄长死了,其想‘教训’我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势必没有借口再继续攻打齐国。而国内原本对你不服的人见到我跟贤良之士都愿意替你出战,为国力战而死,也会改变对你的看法,愿意听从你的号令,这样也就能安定人心了。”

田成子听从了兄长的建议,哭着为他送别。最后完子以身殉国,也因此救了齐国。

在这个故事中,完子权衡了各方面利弊后,果断作出李代桃僵,牺牲自己保全国君和国家的决定,最终齐国得以安定。

李代桃僵救遗孤

大难当前,主动站出来代人受苦受难甚至受死都是一种代僵法。在历史上,这类事迹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算赵氏遗孤了。

春秋时期晋国最强大的太尉屠岸贾掌握着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命脉,他制造了宫廷政变,还嫁祸给赵溯,让景公误认为赵溯才是政变的主谋。景公盛怒之下命令屠岸贾将赵氏灭族,连婴儿也不要放过。屠岸贾立即率领三千人马把赵府团团围住,将赵家全家老小全部杀死。幸好此时赵溯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后想要赶尽杀绝,晋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上,不肯杀公主。可公主此时已怀有身孕,屠岸贾担心孩子生下来后会成为心腹大患,就定下了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不久公主果然生下一名男婴,屠岸贾知道后亲自带人入宫搜查。但公主却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在宫内一直找不到婴儿,便下令在全国搜查,所有与公主所产婴儿时日相仿的都要严格盘查,稍有差池就会被杀。

赵家忠实的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虽然设计将婴儿从宫中救了出来,但见此情景也知道难以隐瞒下去。两人商量了很久,最后想出一招李代桃僵的救孤之计:找一个与赵氏孤儿月份相仿的男婴来与他对换,由其中一人带着假的赵氏孤儿隐藏起来,然后再让另外一人假装前去告密,将假的赵氏孤儿献给屠岸贾,使他停止搜查,而告密者则趁机带着真的赵氏孤儿逃出城外,将其抚养长大,伺机复仇。此时程婴的妻子正好也生下一名男婴,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亲生儿子与赵氏孤儿调包,跟公孙杵臼两人依计行事。程婴假装受不住屠岸贾的严刑拷打,最后“供出”公孙杵臼已经带着赵氏孤儿逃到首阳山了。屠岸贾带人追到首阳山,果然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里搜出一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屠岸贾当场摔死了婴儿。他认为自己已经斩草除根,便放松了警戒。程婴听说自己的儿子被摔死,强忍悲痛,带着真的赵氏孤儿赶紧逃出城外。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赵家忠臣们的帮助下,举兵讨伐屠岸贾,最终报了大仇。

而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沉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便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人称“二义冢”,美名传颂至今。

使用李代桃僵的计谋,首先要正确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得失关系,有时需要牺牲局部利益以减少更大的损失或换取全局的胜利,有时则需要放弃局部可得之微利,而去争取更大全局胜利。


第十计 笑里藏刀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