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字数:2065

原文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①以势。困,有言不信②。

按语

假地③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一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④。彼将不能自阵⑤,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

注释

①假:假借。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周易•困》的卦辞“困,有言不信。”大意是说:处在困乏境地,难道还能不相信强者的话吗?用于本计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正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这时,我如果说要去援救他,他会不相信吗?

③假地:借地。

④全势:整个局势。

⑤自阵: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持阵势。

译文

处在两个大国中间的小国,当敌方为使它屈服而威胁它时,我方要立刻出兵援助。对处于困境的国家,如果只是表示口头支持是不能取得小国的信任的。这是从《周易•困》卦“困,有言不信”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按语译文

借道用兵的行动,不是靠花言巧语所能欺蒙取得的。必须是这个国家处于这样的形势:如果它不是受来自一方的威胁,就会遭到双方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必然会用武力来逼迫它,我方却以从不侵犯它的利益进行诱惑,利用它侥幸图存的心理,立刻把力量扩展进去,控制整个局势。这样,它势必不能够保住阵地,所以不必经过战斗,就可以把它消灭了。例如:春秋时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征伐虢国。晋国将虢国灭了,虢国的国君姬丑逃到了东周的京城洛邑。晋国军队在返回的途中,趁机袭击虞国,并将它灭掉了。

计名解析

假道伐虢:假道,借路;伐,讨伐、进攻;虢,春秋时诸侯国名。原意是晋国假道于虞以伐虢,灭虢之后,又回师灭虞,即借别国的道路向敌人发动隐蔽而突然的进攻。后用以泛指以借路为名,加以利用,而后将其灭之的策略。军事上一般指越过中间地区,先去攻下较远的敌国,待中间地区孤立之后,再回头围而歼之。

当处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受到某一方的武力胁迫时,另一方往往会以“保护”或赠给“好处”为名,迅速出兵,趁机将自己的力量渗透进去,使其丧失自主性,当条件成熟的时候,再一举加以消灭,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计名源出

《左传分国集注•晋灭虞虢》记载了“假道伐虢”这个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果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两件心爱的宝物,良马和垂棘之璧,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因交一个弱朋友而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实例

先救后伐灭燕国

假道伐虢,自然少不了向被借道的一方行一下好处。但是这好处不能过分,否则就会让人怀疑你的动机。

公元339年,桓温举兵讨伐燕国。燕王慕容玮派使臣到秦国,提出用虎牢关以西地区送给秦国为条件,请求秦国出兵援助。

秦王苻坚与群臣商议此事。大多数人不同意发兵救燕,因为当初桓温攻打秦国时,燕国袖手旁观。但是,大臣王猛的意见与众不同,他说:“如果桓温占领了燕国,力量会更加强大,这对秦国是不利的。如果我们与燕国合兵一处攻打桓温,桓温将不是对手。经过交战,燕国的力量会大大削弱,到那时我们可以就地占领燕国。”苻坚听从了王猛的计谋,派兵两万去救燕。

在燕秦的联合抵抗下,桓温被迫退出燕国。秦军在燕国撤退之前,便向燕王索要虎牢关以西地区。燕王支支吾吾,有意抵赖。这样正中苻坚的下怀,秦国终于出兵吞并了燕国。

苻坚救燕本来就抱着“假道伐虢”的想法,燕王食其诺言,正好为秦军灭燕提供了口实,遭受兵灾的燕国犹如板上鱼肉,任秦国随便宰割。

“假道伐虢”低价买房

现代战争中,运用“假道伐虢”的策略多是在“假道”的理由上做文章,以达到掩盖真实的军事企图。此计在商战中也屡见不鲜。

有一个商人打算以5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一所房子,于是他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不久,来了很多买主,但有的愿出30万美元,有的愿出35万美元,最多的愿出40万美元。

正当这个商人与出价40万美元的买主进一步商谈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人称愿意出45万美元,并且还付了5万美元订金。商人对这个价格基本上能接受,就欣然同意了这位买主的要求,同时拒绝了其他的买主。现在只等这位买主开出保付支票,交易就算正式完成了。

就在其他买主不再登门的时候,这位出价45万美元的人也迟迟不来找商人。商人只得急不可耐地打电话给这位买主,可没想到这位买主却说:“我的夫人认为这个价格不合理,她能够在别处买到更便宜的房子。如果我们还继续合作的话,是否可以再商量一下房子的价格?”

商人一听叫苦不迭,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与这位买主讨价还价。最终,双方以3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这位精明的买主首先报出高价来吸引商人,使商人打发走了其他买主。然后他再施加压力,迫使商人以较低的价格卖掉房子。这种先战胜竞争对手,再来战胜卖主的策略,就是假道伐虢之计在商业交往中的典型体现。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第五套 并战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