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行

字数:1400

【题解】

观行,即观察人的行为。文章先说人的智慧和才能有其局限,英明的君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能取长补短、“以有余补不足”;然后指出,人的才智、力量的局限,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这正如宇宙万物有实和虚、利和害、生和死两个方面一样,是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改变的,英明的君主要明白这一道理,不能对臣下提出力不能及的片面要求,而应该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找出容易成功的法则,以法术观行,以便“用力寡而功名立”。

本篇短小精悍,观点鲜明,层次分明而说理透彻。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①。故镜无见疵之罪②,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③。西门豹之性急④,故佩韦以缓己⑤;董安于之心缓⑥,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注释】

①道:客观规则。这里指法术。

②见:同“现”,现出。

③无以知迷惑:指无法分清是非。

④西门豹:战国初期魏国人,魏文侯时曾任魏国的邺(位于今河北临漳西南)令。

⑤韦:熟牛皮。这里指柔韧的皮带。

⑥董安于:一作董阏于,春秋末期晋国人,赵简子的家臣。

【译文】

古人的眼睛不能看见自己的面孔,所以要用镜子来照自己的面容;智力缺乏自知之明,所以要用道术来端正自己。因此镜子没有照出毛病的罪过,道不会因暴露过失而受到怨恨。眼睛如果失去了镜子,就无法来修整胡须和眉毛;人如果失去了道的指导,就无法分辨出是非。西门豹生性急躁,所以要佩带柔韧的皮带提醒自己从容沉着;董安于心性迟缓,所以要佩带绷紧的弓弦策励自己明快敏捷。因此能用多余的补充不足的、用长的来接短的就称得上是英明的君主。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①,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②,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③,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④,非其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⑤,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时有满虚⑥,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⑦。圣贤之朴深矣。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明于尧不能独成,乌获不能自举,贲、育之不能自胜,以法术则观行之道毕矣。

【注释】

①尧: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首领,传说中的圣智贤君。

②乌获:人名,战国时秦国著名的大力士。

③贲、育:孟贲、夏育,两个人都是卫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勇士。

④钧:古代的计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⑤离朱:即离娄,传说为黄帝时人,视力极强,能看到百步以外的毫毛。

⑥时有满虚:指月亮有盈有亏。月圆为满,月缺为亏,这里是说自然条件的变化。

⑦金石之士:指心坚如金石的忠贞之士。

【译文】

天下有三种必然之理:一是智慧总有不能办成的事情,二是力气总有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实力再强也有不能战胜的对手。所以即使有尧那样的智慧而没有众人的帮助,也不能建立大功;即使有乌获那样的强大力量而没有别人的帮助,也不能把自己举起来;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而没有法术的指导,也不能长久取胜。所以形势总有不能具备的,事情总有不能办到的。所以乌获把千钧看得很轻而以自己的重量为重,不是他的身体比千钧还重,而是客观条件不便于他举起自己。离朱易于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而难以看到自己的眉毛和睫毛,不是百步之外的距离近而眉毛和睫毛远,自然的法则不允许这样。所以英明的君主不能使乌获因不能举起自己而狼狈,不能使离朱因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而困窘。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找出容易成功的法则,所以用力少而功名可以建立。月亮有圆有缺,事情有利有害,事物有生有死,君主对这三种变化表现出喜怒感情,那么坚贞之士就会和他离心离德了。圣贤的道术十分深远。所以英明的君主观察人,而不使人来观察自己。懂得尧也不能独个成功,乌获不能举起自己,孟贲、夏育不能胜过自己,用法术来观察臣下,那么观行之道都尽在其中了。


说林下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