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令
【题解】
饬(chì)令即整顿、贯彻法令。
本篇指出君主应当正确实行赏罚,反对“任善”(根据善言任用),提倡“任功”(根据功劳任用)。他认为君主应当“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这样才能“以治去治,以言去言”,才能无敌。他还主张“重刑少赏”,以便“以刑去刑”。
《饬令》的文字与《商君书·靳令》大致相同,只在字句上略有改动。篇末有“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内储说上七术》有同样的文字,且明说是“公孙鞅曰”。
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①。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曲断②,以五里断者王③,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削。
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行都之过,则都无奸市。物多末众④,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余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三寸之管毋当⑤,不可满也。授官爵出利禄不以功,是无当也。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国以功授官与爵,则治者省,言有塞,此谓以治去治,以言去言,以功与爵者也。故国多力,而天下莫之能侵也。兵出必取,取必能有之;案兵不攻必富⑥。朝廷之事,小者不毁,效功取官爵,廷虽有辟言⑦,不得以相干也,是谓以数治。以力攻者,出一取十;以言攻者,出十丧百。国好力,此谓以难攻;国好言,此谓以易攻。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利出一空者⑧,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重刑明民,大制使人,则上利。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罪重而刑轻,刑轻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注释】
①善言:好话,指儒家的“仁义”之言。
②曲:乡里,泛指乡村下层单位。
③里:古代民众的居住单位,一里约五十户。王(wànɡ):称王,指统一天下。
④物:指奢侈品。末:指工商业。
⑤毋:通“无”。当(dànɡ):底。
⑥案:通“按”。
⑦辟:通“僻”,邪曲不正。
⑧空:通“孔”,引申为来源。下文“二空”、“十空”之“空”同此。
【译文】
整顿、贯彻法令,法就不会随意改变;法令公正,官吏就不会有奸邪的行为。法令已经制定了,就不能用仁义道德之类的好话来妨害法令。任用有功劳的人,民众就少说空话;任用善谈“仁义”之言的人,民众就崇尚空谈。执行法令在乡村断案,五里之内能断案的国家,就能称王天下;九里以内能断案的国家,就能强盛;办事缓慢不能及时断案的国家,就会被削弱。
用刑罚治理国家,用奖赏鼓励作战,俸禄要优厚,而且要注意策略和手段。巡查都邑中的违法行为,都市中就没有违法的买卖了。物品繁多,从事工商业的人众多,农事便荒废,坏事就占了上风,那么国家就必定会被削弱。民众有了多余的粮食,就让他们用粮食捐取官爵,取得官爵一定得靠自己的力量,农事就不会懈怠了。三寸长的管子没有底,是不可能装满的。授给官爵和俸禄不根据人们的功劳,也像没有底的管子一样。国家根据功劳授予官职和爵位,这就叫做用官职爵位来成就智谋,激励勇敢作战,这样的国家是无敌的。国家根据功劳授予官职和爵位,治理国家就省事,空话就被杜绝了,这就叫做用政治措施减省政治事务,用言论去除空话,这就是按功劳授予官爵的缘故。所以国家实力雄厚,天下没有谁能够侵犯它。出兵打仗一定能攻取,攻取了一定能占有;按兵不动(努力耕作),国家就一定富强。朝廷上的政事,小事也不准诽谤,做出成绩的就能取得官爵,朝廷中即使有人讲坏话,也不能干扰这种做法,这就叫做用法术治国。国家凭实力去进攻敌人,出一分力量能够取得十分的收效;凭空话去进攻敌人,出一分力量反而会遭到百分的损失。国家崇尚实力,这叫做从难处入手准备进攻;国家崇尚空谈,这叫做从易处入手准备进攻。
加重刑罚,减少奖赏,这是君主爱护臣民,臣民就会拼命去争取奖赏;增加奖赏,减轻刑罚,这是君主不爱护臣民,臣民就不会拼命去争取奖赏。利禄出于君主一个人,这个国家就无敌;利禄出于两个人,军队就只有一半听君主使用;利禄出于十个人,民众就不守护自己的君主。用严厉的刑罚让民众明白法制,用重大的法制去驭使人们,对君主就有利。执行刑罚,对轻罪用重刑,这样轻罪就不敢犯,重罪更不敢犯,这就叫做用刑罚去掉刑罚。犯重罪而用轻刑,刑罚轻了,犯法的事就容易发生,这就叫做用刑罚招致刑罚,这样的国家必定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