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163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1)?”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2)。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3)。其追北佯为不及,见其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4)。若其众哗(5),旌旗烦乱(6),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7)。”

【注释】

(1)“两军相望”四句:相,侦查,查明。施子美曰:“昔高祖之伐魏也。问:‘魏大将谁也?’食其曰:‘柏直。’曰:‘是口尚乳臭,安能当吾韩信。’问:‘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曰:‘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盖善战者必先占将而察材,将孰有能?吾以此知胜负矣,知其将则知其胜负所在矣。设如秦使武安君白起为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若是而欲知其将,则何以哉?不过诱之而已。诱之而不从,则智者也。诱之而从,则愚者也。盖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于致人而不致于人。”刘寅曰:“两军对垒相望,不知敌将之能否,我欲令人视之,其术将如何也?”李硕之说:“如何‘相敌将’?相敌将,就是侦察、了解、查明敌军将领的军事才能,包括他的指挥作战特点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将领在指挥作战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或优秀将领,都把‘相敌将’看作是‘将军之职’‘用兵之本’。吴子极为强调‘相敌将’,认为在临敌作战时,首先就要在战场上查清敌将的特长、指挥能力以及弱点等,尔后针对敌将的指挥特点,‘因形用权’,采取相应的行动,以求不费大劲,就能取得作战的胜利。”

(2)“令贱而勇者”四句:意谓派一名地位不高、英勇无畏的军官,率领一支轻装善战的小股部队尝试攻击敌人,务求败北,不求胜利。贱而勇者,指地位不高、英勇无畏的下级军官。轻锐,指一支轻装善战的小股部队。尝,试探。务,务求。北,败北。得,指得胜,胜利。朱墉引王圻曰:“贱而勇者,贱则不耻败北,勇则敢于赴敌也。”李硕之说:“相敌将的方法,吴子主张采取积极手段,即派轻锐的小部队进行武装侦察。观察敌军的动静,从敌军对我军的试攻的反映或出现的不同情况中,判断敌将是‘良将’,还是‘愚将’,尔后定下打还是不打的决心。”解文超说:“《吴子》的某些思想在《孙膑兵法》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孙膑兵法·威王问》载齐威王问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这与《吴子·论将》中魏武侯与吴起的问对极为相似。《吴子》载武侯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无论从内容还是表达方式上都可见两者的承传关系。”

(3)“观敌之来”三句:意谓观察敌人前来,从其停止与前进,就能看出将领指挥是否有条有理。坐,停止。起,前进。政,指军事指挥。刘寅曰:“观敌人之来,士卒一坐一起皆有节,其政又整治而不乱。”

(4)“如此将者”三句:朱墉引周鲁观曰:“人多轻信逐利,以至纪纲混淆,举止无措,势必为人所陷,而兹则理焉,佯为不及不知焉,洞烛乎事先而不为人所诱误。非抱明哲之智者不能如此。‘此’字指上起坐有法,政事有条,不穷追、不苟取也。”又引《大全》曰:“‘勿与战’,言不可轻与之交锋也,必运谋画策以取之。若彼既兵众不理,行阵不齐,贪饵逐北,毫不知我尝试之术,岂非将之至愚者乎?乘机何难擒获也?”

(5)(huān)哗:喧哗吵闹。

(6)旌旗烦乱:旗帜纷乱不整。

(7)此为愚将,虽众可获:施子美曰:“王翦伐楚,楚数挑战而翦不出;亚夫拒吴,吴数挑而亚夫不出,此智将也。若夫秦士会使轻者肆晋军,而赵穿果追之不及;郑公子突使勇而无刚者寇戎而速去之,而戎果奔。此非所谓愚将乎?”朱墉引《开宗》曰:“此言试敌将之术。”钮先钟说:“吴子把将才分为两类,其一为智将,其二为愚将。假使敌将为智将则勿与战;假使敌将为愚将,则他虽握有数量优势,还是能将其击败(虽众可获)。吴子的思想与孙子非常接近,孙子认为‘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换言之,不要花太大的力量即能很轻松地将敌人击败。这也是他所谓‘胜兵先胜而求战’的理由。孙子在其中也曾使用‘智将’这个名词。《作战》篇中有‘故智将务食于敌’之句,但其意义与吴子所谓智将者并不相同,而且也未将智将与愚将作相对的分类。所以,把将分为智愚两类实乃吴子的创见。”朱墉《全旨》曰:“此章通篇论将。前半先论己将,后半兼论敌将。己将当择其才,敌将当知其不才。盖有文武之全才,然后可以当大任;有占察之明哲,然后可以乘敌危。以‘慎’论将,全是在心上讨分晓。观下三‘如’字,一‘怀’字,便见如者,心如之也,怀者,心怀之也,即孔子‘临事而惧’之旨,荀卿‘主敬’之言,慎非畏葸之谓。与‘肆’字对照,心一弛肆便易于言兵,遂为赵括一流,未战先有轻忽之心,将战又有怠玩之心,既战更有骄矜之心,如何不败?惟能慎以行之,小心翼翼,临深履薄,自始至终,无一时之敢纵。兢兢业业,不敢自恃其勇,乃为大将。然兵者,机事也。发动之由,操之于一人,苟或不知机,失而莫之及矣。惟操纵在我,迎机善导,而又宽严并用,刚柔兼施,方不为徒勇之夫。而不第此也,三军之统驭,全在于号令之严明,而进止之肃齐,必先治兵士之耳目。故将威行则心志一,心志一则耳目清。权秉于独尊,庶三军皆惟我所使,而进退可以无愆也。若夫敌国之将,则又与我角力而抗能者也。我欲诱之、困之、间之、走之、取之、前之、击之、沉之、灭之、袭之,奈彼不入我彀中,可若何?又乌可以轻言战也?必先深知其人之性情、上下之人心、天时与地利,孰为得失,而以我之才制彼之不才,而坐胜矣。虽知人之明自古维艰,而相敌亦自有术,轻尝佯北则贤愚自形,何难立辨妍媸,进观成败哉?噫!三军之强弱视乎将,将才之偏全听之君。得勇将而不得大将,犹之未得将也。知己将而不知敌将,犹之未知将也。择才而任使之,当敌而衡量之,思过半矣。”

【译文】

魏武侯问吴起道:“两军对峙相望,不了解敌军将领,我想查明他的特点,有什么好办法吗?”吴起答道:“派一名地位不高、英勇无畏的军官,率领一支轻装善战的小股部队试探性地攻击敌人,务求败北,不求胜利。观察敌人前来,从其停止与前进,就能看出将领是否指挥得有条有理。追击败军假装追赶不上,见到战利品装作没看见,像这样的将领,可称为有智谋的将领,不要与他交战。如果敌军喧哗吵闹,旗帜纷乱不整,士卒自由行动,兵器横七竖八地乱放,追赶败敌唯恐赶不上,见到战利品唯恐得不到,这是愚蠢的将领,即使敌军众多也可将他擒获。”


应变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