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字数:567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¹,地有五里²。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³。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⁴,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⁵,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⁶,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⁷,逆气象阳⁸。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¹八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大节气。
²五里:指东、南、西、北、中央五方。
³人事:日常饮食和情志。
⁴嗌(yì):喉下之食管处,即“咽”。
⁵谷气:两山间通水之道路称为“谷”。
⁶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气血运行的道路。
⁷暴气:忿怒暴躁之气。
⁸逆气象阳:比喻气之有升无降,有阳无阴。
译文
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质。天有八节的气序,地有五方的布局。因此,天地能成为万物生长的根本。清阳上升归于天,浊阴下降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和静止,是由阴阳的神妙变化而决定的,因而能使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环往复,永不休止。只有圣贤之人,对上与天气相配合来养护头;对下与地气相顺来养护足;居中,则依傍人事来养护五脏。天气与肺相通,地气与咽相通,风气与肝相通,雷气与心相通,谷气与脾相通,雨气与肾相通。六经好像大河,肠胃好像大海,九窍好像水流。如果以天地的阴阳比喻人身的阴阳,那么,人的汗就好像天地间的雨;人的气就好像天地间的疾风。人的暴怒之气,就好像雷霆;人的逆气,就好像久晴不雨。所以养生不取法于天地之理,那么疾病灾害就要发生了。